区域地理中国北方地区
昆仑山
横 断
秦岭—淮河
山
脉
依据气候、地形的自然地理要素,兼顾自然
景观和土地利用。
——
秦 岭 淮 河 一 线
Company Logo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大致与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 大致与我国一月份月均温00等温线一致 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季候分界线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
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 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组成)沃野千里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成因—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沟壑地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②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形成: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黄河是主 力 特点:完整,地势低平
湿润和半湿润区。
朗、半湿润区
河 黑龙江、松花江、辽河
黄河、海河、淮河、渭河
湖 水文特征:水量较少,汛期短(有 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水位
两次汛期)、水位变化较大、含沙 变化大、含沙量大、结冰期短(黄
量小、结冰期长
河有凌汛)
植 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被
土 肥沃的黑土,富含有机质 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黄土广泛分布
受寒潮冷害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 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风沙、夏涝、水资源短缺;
冬季寒潮低温冻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华北平原 土壤盐碱化严重。
森林分布
人参
鹿茸
A.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森林宝库。
B.东北林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黄土高原 旱地 一年两熟 谷子 苹果、枣
4、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自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
致,水热配合较好。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 ③ 东北地区黑土肥沃; 社会经济: ①农业历史 ②市场③交通④劳动力
不利条件: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生长期短,夏季低温热量不足,
北 方 地 区 的 河 流
3、水文特征:
(1)水量及季节变化 (2)汛期 (3)水位季节变化 (4)结冰期 (5)含沙量
河流水文特征
东北河流: (1)水量小 (2)汛期短,有春汛和夏汛 (3)水位季节变化大 (4)结冰期长 (5)含沙量小
华北地区(黄河): (1)水量小 (2)汛期短, (3)水位季节变化大 (4)有结冰期 (5)含沙量大
北 食品:面食为北主方以陆路运输为主
方 人
房屋:注意防寒、保暖;传统—火炕;
民
现代—暖气;黄土高原—窑洞
的 生
交通:传统—骡马;现代—铁路、公路
活 体育项目:溜冰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
小,甚至没有坡度,房
北檐方较旱短地,墙体厚,单面 小麦Leabharlann 开北窗面,比较封闭花生
(一)北方地区的农业
1、农业地位:我国重要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产 区和温带水果的产区。 2、农业分布:华北地区的冀、鲁、豫是目前我国粮食 主产区;东北区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是商品棉基地。东北是我国第一大林区
叶林的分界线
经纬度位置
东北地区 (120°E~135 °E;40N° ~ 53N°)
华北地区 (105°E~120E °;34N °~ 40N°)
120°E
130°E
40°N
104°E
34°N
一.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 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 海。 2.经纬度位置: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的特性: 直立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受到流水侵蚀。
2.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
年降水量400 ~800mm之间(长白山例外),降水 自东向西递减,降水集中在7~8月。
夏季气温差别不大,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冬 季气温都在0℃以下,但南北差异较大,华北地区多 在0℃~-10℃之间,东北在-10℃以下。
区域地理学习规律
区域地理研究内容:
1、地理位置 (经纬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区域的自然特征 (地形、气候、 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 3、区域的社会、经济、人文特征 (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 4、如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 地理要素的差异把中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 (主要依据地貌/地形、气候)。
河流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 A.北方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北方河流下游地势低平; C.许多河流下游淤积严重,河水入海不畅,且形成地 上河。 治理措施: 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 堤防。
植 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秋季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冬季
针阔混交林
黄 土 地 与 黑 土 地
34°N~ 53°N ,100°E~ 135°E 3.海陆位置: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
1.地形特征
形 特 征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包括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 辽东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 等。
平原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地形开阔平 坦,海拔较低。北部多沼泽,南部多低湿地 和盐碱地。黄土高原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 重。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地 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
高原和平原为主、西高东低
形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特
黄土高原(汾渭谷地)、秦岭
征 东北平原(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山东丘
辽河平原)辽东丘陵
陵
气 中温带季风气候,冬长严寒多雪; 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冷干燥、春
候 夏短温暖多雨。年降水800-400mm, 干燥多风、夏高温多雨,秋凉爽晴
商品粮基地 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华北平原 油料作物 东北的大豆产区;华北花生主产区 糖料作物 吉林、黑龙江的甜菜产区
3、农业生产基本特征
东北平原
耕地类型 旱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主要农产品 春小麦、玉米;大 豆、甜菜、亚麻; 人参、貂皮、鹿茸
华北平原
旱地
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花 生、棉花;苹果、 梨、桃、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