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资料、回忆录(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

(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美)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朱汉国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黄兴涛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10)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1)杨云若、杨奎松著:《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军事学院《战史简编》编写组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13)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周策纵著:《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15)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6)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戴向青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张同新著:《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9)解学诗著:《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0)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22)马振犊著:《惨胜——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大写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3)王真著:《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4)程兆奇著:《南京大屠杀——日本虚构派批判》,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25)杨奎松著:《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6)房列曙著:《皖南1941》,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27)肖思科著:《山坳圣地——红色大本营延安走笔》,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28)高新民、张树军著:《延安整风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9)(美)马克?塞义登著:《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0)黄友岚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

(31)邓野著:《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2)金冲及著:《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三联书店2002年版。

(33)丁永隆、孙宅巍著:《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4)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35)李湘文编著:《毛泽东家世》,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版。

(36)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37)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38)张宪文、方庆秋主编:《蒋介石全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9)(美)裴宜理著:《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0)傅国涌著:《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现代史习题中国现代史习题(上)一、名词解释《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学会“制宪救国” 直皖战争华盛顿会议北京政变五卅运动郭松龄倒戈戴季陶主义三二○事件汉浔事件南京事件四一二政变李大钊郑州会议徐州会议江浙财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济南惨案东北易帜《训政纲领》三湾改编“工农武装割据” 邓演达改组派人权派“四行二局” 宁都起义伪“满洲国” 福建事变天羽声明《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广田三原则冀察政务委员会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七君子事件两广事变西安事变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二、论述题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试评五四时期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4、论述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三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政策的演变。

5、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及历史作用。

6、国民党一大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7、简述1924至1926年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

8、简述戴季陶主义的主要内容。

9、简述共产国际五月紧急指示的主要内容。

10、试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11、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对内和对外政策。

12、试述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及统治特点。

13、谈谈你对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认识。

14、结合史实分析中原大战的影响。

15、试述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共同点及各自的特点。

16、结合史实论述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7、简述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18、第三党主张述评。

19、简述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20、试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

21、论遵义会议及其历史地位。

22、简述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23、简述1927年8月—1937年7月间中共在土地革命中实行的路线与政策。

24、简要评价九一八事变后的中间政派。

25、略述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26、评述中国共产党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转变。

2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8、华北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9、试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

30、为什么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国现代史习题(下)一、名词解释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武汉会战徐州会战洛川会议《抗战建国纲领》国民参政会第二次近卫声明晋西事变皖南事变冬季攻势中国军队入缅作战豫湘桂战役百团大战中美、中英新约整风运动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三三制原则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史迪威《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资源委员会重庆谈判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停战协定政治协商会议一二一惨案较场口血案五四指示孟良崮战役“制宪国大”李闻惨案台湾二二八起义五二0运动反美抗暴运动中美商约《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行宪国大” 民盟一届三中全会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北平谈判《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金圆券二、论述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经过。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3、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4、比较国共抗战军事战略方针的异同。

5、评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6、洛川会议内容及其意义。

7、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

8、评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9、概述1937年11月至1940年12月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

10、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阐述。

11、中共如何克服抗日根据地1941年开始出现的严重困难的?12、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14、抗战时期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15、概述抗战时期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发展。

16、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的发展。

17、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18、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9、战后初期国内形势的特点。

20、重庆谈判举行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

21、评政治协商会议五大协定。

22、内战爆发初期中共关于打败国民党的方针政策。

23、中共十二月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4、内战爆发后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25、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条件及其经过。

26、1948年民主党派政治主张的转变。

27、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8、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论述。

29、新政协第一届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经验。

三、参考资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天津:《南开大学学报》;南京:《南京大学学报》;上海:《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广州:《中山大学学报》,《开放时代》;长沙:《书屋》;香港:《二十一世纪》;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读与思论坛:冷战中国网:/杨奎松个人网站:/二十一世纪网络版:.hk/ics/21c近代中国网:/jindaishisuo法律史学术网:/default.asp中国经济史论坛:/economics/index.asp中大中国研究服务中心:.hk法律思想网:/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tw中山大学中国近代史:http://202.116.65.193/jinpin2005/jindai/华中师大中国近现代史:http://202.116.65.193/jinpin2005/jindai/《中国现代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本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以宏观的视野和新的学术观点,向学生讲授1919年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其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1919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变化的概况和脉络,了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了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历史,从而比较深刻地掌握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