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花栽培技术目录1. 鸢尾花的简介 (2)1.1 起源 (2)1.2 分类 (2)1.3 生产条件 (3)2. 温室及设备 (3)2.1 温室 (3)2.2 供热系统 (3)2.3 土壤加热和低温加热 (4)2.4 土壤冷却 (4)2.5 遮荫设备 (4)2.6 灌溉系统 (4)3. 种植的地理条件及土壤准备 (5)3.1 栽植地点 (5)3.2 土壤 (5)3.3 排水系统 (6)3.4 盐敏性 (6)3.5 施肥 (6)3.6 杂草控制 (7)4. 购货和栽培管理 (7)4.1 定货 (7)4.2 种球规格 (7)4.4 到货和贮藏 (8)4.5 种植前的浇水 (8)4.6 种植时期 (9)4.7 种植方法 (9)4.8 种植深度和密度 (9)4.9 植株的支撑 (10)1. 鸢尾花的简介1.1 起源鸢尾属属于鸢尾科,该科还包括有唐菖蒲、番红花、小菖兰等,大约200个属,所以鸢尾科是个特别庞大的家族。
这些花属中,在北半球发现了几千个品种。
“鸢尾”之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彩虹。
它表明天上彩虹的颜色尽可在这个属的花朵颜色中看到。
人们甚至在古代就已熟悉鸢尾了,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群中就有鸢尾形象的记录,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
鸢尾科植物的野生种的分布地点主要是在北非、西班牙、葡萄牙、高加索地区、黎巴嫩和以色列等。
1.2 分类鸢尾属可分为宿根鸢尾和球根鸢尾。
宿根鸢尾在许多花圃中作为多年生植物生长,德国鸢尾、西伯利亚鸢尾、黄鸢尾是其最常见的几种。
德国鸢尾开花色彩纷呈:白色、蓝色、紫色、紫红色、黄色和复合色;西伯利亚鸢尾则几乎都为蓝色、蓝紫色,极少数的是白色和黄色;而黄鸢尾则都是黄色的。
球根鸢尾包含的组群数量可谓非常少。
然而,在商业化的花卉生产中,这些组群却是极为重要的。
其中,网脉鸢尾组群由一些开花早,开花期短的栽培品种组成。
例如蓝紫色的网脉鸢尾和黄色的丹佛鸢尾就是其中两种。
西班牙组群包含了所有荷兰的鸢尾、西班牙鸢尾和英吉利鸢尾。
然而荷兰鸢尾在这些花卉的生产中是最重要的。
荷兰鸢尾包括大量栽培品种,“Blue Magic”(兰魔)和“Prof. Blaauw”(布拉奥)就广为种植。
利用颜色将鸢尾进行分类,其方法是简单而实用的。
可分为紫色类、蓝色类、白色类、黄白色类、黄色与其它诸色相混的混合色类,及多色类。
1.3 生产条件在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生产试验之后,其结果使我们可通过运用专门的储藏和处理技术,周年种植和提供切花。
为了获得品质优良的鲜切花,气候、管理水平等相关因素必须得符合要求。
以下章节将详细介绍荷兰鸢尾切花生产情况。
2. 温室及设备2.1 温室所有温室都可用来进行鸢尾切花生产。
作物对温室的专门需要,视气候情况而定。
鸢尾是光敏植物,故应在室外光照每天最低为200-300焦耳/平方厘米的阶段种植。
在温带地区的冬季种植,温室内的植株对玻璃或塑料膜的遮光率要求较高。
脏玻璃、老化且脏的塑料膜,或者温室内外的一些遮光物会大大地削弱照在植株上的光线。
在夏季和初秋时节,温室必须要有个好的通风条件,使温度急剧上升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的程度。
2.2 供热系统有许多地方温度低于5-8℃,所以供能系统是保证花期的基本条件。
同时,供能系统和通风设备的应用可使植株免受荫冷、潮湿天气的不良影响。
加热系统同时可保证植株如期生长。
温室中适宜种植鸢尾的供热系统应每小时向每平方米的土表提供200瓦的热量。
管道供热系统是较理想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均匀地分配热能,而且还能控制气候。
热气供热系统同样也可采用。
当然,采用这些设备先必须确保热能分配适量,燃气燃烧充分,而且还要保证燃气无排出,未经调节好的供能系统能释放乙烯气。
而温室中如混入乙烯气会导致花芽枯黄。
在苗床上可使用管道加热系统(胶管亦可)。
建议为了避免灰霉菌的侵害,使植株保持适当干燥时而采用,应注意勿使植株接触热气管道,否则会叶片焦枯,花朵枯萎。
2.3 土壤加热和低温加热在室外温度低的地区,冬季给土壤加温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方法。
在每个苗床下约40公分处布置4条塑胶管,通过热水的流动来供热。
水温控制在35℃,并且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
14-16℃土温能维持4周左右。
在这段时期,空气加热可省略。
能够代替土壤供能的另一方法是低温加热。
这种方法是种植后在走道上排放塑胶管,土壤表面同样覆盖地膜,管道水温维持在35℃,土温可保持在17℃。
4周后撤掉地膜再对整个温室供热。
如果种植较早的鸢尾是在温室内进行的,那么,室温在12-13℃是可以接受的。
地膜的采用不仅可以节能,而且还能减少植株水分丧失,同时不会破坏土壤结构,根系也发育良好。
如果栽种的是已经长出新芽的种球,为了预防灰霉菌,在覆盖之前,应对作物喷施杀菌剂。
2.4 土壤冷却从鸢尾栽种后到根系生长这段时期,如果土温过高,应使温度维持在17-18℃。
土壤供热系统的设备一样可以用于土壤冷却。
2.5 遮荫设备在冬季,为了气候的控制和节约能量,建议使用遮荫设备。
最好是那种可移动的,在打开时又不会抵消太多阳光的遮荫网。
在夏季,尤其是在春天和秋天,移动遮荫网可使土温不会过高,而且荫天还能充分利用光能。
固定式遮荫网,例如:光线充分充足时,可以在温室的室外屋顶上覆盖一层白灰或遮荫网。
此举可在阳光条件超过设计标准时的任何时间应用,但秋季一定要撤掉。
植株开始生长的3-4周内,不需要光照,此时,可用固定式遮荫设备,或将移动遮荫网打开,遮荫物尤以透水透气性强的为佳。
在使用遮荫设备时,最好留有一些空隙进行通气。
2.6 灌溉系统灌溉系统重要的是灌溉均匀。
种植前,有必要检测浇灌管道。
供水不足或过剩会导致植株生长不一致、延迟植株的发芽和发育,会导致植株高度变矮以及花的败育,并容易引起腐霉菌的感染。
顶部灌溉系统可向植株提供均匀的水分,而且在必要时对叶片进行冲洗。
因此,这种类型是较好的灌溉系统。
以后在叶片长密后,可使用低位喷灌系统。
这样,可避免叶片着水,甚至滴水不沾,这样灰霉菌的危害大大降低。
灰霉菌是种植时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或季节。
顶部喷淋系统必须具备如下技术要求:- 管道间距1.6-2.15m。
- 相邻管道出水口的间距不超过1m。
- 每个喷头出水量约4升/分钟。
- 水压为1.5-2巴。
- 使用的过滤网为1-400微米。
由于对土质结构有破坏,所以特别强调不要使用漫灌法。
3. 种植的地理条件及土壤准备3.1 栽植地点鸢尾不但可以种于玻璃温室或塑料膜温室,而且在露地也可种植。
户外种植配合以临时覆盖物,或使用活动房屋,特别是春秋两季是可行的。
为了种植而要选择最合适的地点。
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如下:适宜的种植阶段以及理想的栽植气候和温室类型。
例如,如果在生产阶段周围的温度在5℃以下,种球必须种植在温室中。
这是因为鸢尾较易受到冻害,使植株生长停止。
在一年的其它时间,当温度不高于25℃时,可在温室中种植。
当周围的温度不低于5℃,土壤温度不高于20℃时,可在室外种植。
在温室中种植的好处在于可在外界条件不适宜时,可通过通风、遮荫等方法来尽量维持较均衡的白天和夜间温度和相对湿度。
通过加热设备,可提高作物的质量。
温带地区,在夏季种植在室外比种植的通风差的温室中产品的质量要好。
3.2 土壤对于鸢尾切花的生产,实际上在任何类型的土壤中都可以进行,只要它排水良好,保湿性强,且不板结者(否则会限制植株生长)。
土壤结构好是基本的条件,因为这对经常大量种植生长期短的鸢尾是非常必要的。
在重壤土中,建议加入诸如泥炭、蛭石或粗沙,与25厘米左右深的土壤进行混合,以对土壤进行改良。
易板结的土壤,种植后可在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诸如稻壳、稻草、松针、黑色泥炭或类似的材料来防止土壤板结。
也可用次方法来防止土壤很快变干。
3.3 排水系统为了使过多的水分应快速排除,应配置功能良好的排水系统。
这样也使用水对温室土壤进行淋洗成为了可能。
该处理可防止在种植喜肥作物或某种植阶段使用水分较少而引起盐分的积累问题。
3.4 盐敏性鸢尾是盐敏性植物。
盐分过高的土壤中,根系生长缓慢,甚至受损伤,并且限制植株吸收水分,导致花朵脱水。
为了降低过高的盐浓度,在种植前需要将土壤彻底淋洗(每平方米土表用200-400毫米水淋洗)。
在种植施肥较多的如菊花、玫瑰、康乃馨、西红柿等作物或某阶段浇水较少后,会引起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
土壤盐分含量高还有可能是在种植如小菖兰等收获晚的作物后引起。
因此,建议在种植前或刚种植后不宜大量使用合成肥料。
为此,至少在开始种植6周前做一次土壤抽样调查,这样可以得到土壤中各种盐含量的数值。
土壤样本中以下各元素勿必不能超过所推荐的水平:全盐(导电值) 1.0-1.5 毫摩尔 25℃土壤中氯盐(食用盐) 1.5-2.0 毫当量钾盐 0.8-1.5 毫当量氮盐 1.0-2.0 毫当量镁盐 2.0 毫当量磷盐每升不超过5.0毫克灌溉水的电解电导水平一定不能超过0.5毫西门子/厘米。
在温室中使用氯盐浓度不超过50毫克/升;在露地中使用氯盐浓度则不能超过450毫克/升。
如果灌溉水不能达到标准,则不能进行鸢尾生产。
但是,由于各种情况使灌溉水中盐分浓度超标,土壤应尽量保持湿润,这样可防止因土壤干燥而引起盐浓度的上升。
3.5 施肥一般来说,种植前施基肥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这会提高土壤中盐分的浓度,而延缓鸢尾的根系生长。
种植前对土壤的抽样调查以确保土壤含有正确的营养成分。
抽样一定要在对土壤处理和淋洗后进行。
这样,所缺的养分可通过以后直接给土壤中补充肥料来得到。
鸢尾对氟元素敏感,因此,含氟的肥料(磷肥)和三磷酸盐肥料禁止使用。
反之,如二磷酸盐肥料则应使用。
3.6 杂草控制鸢尾的生长过程只需8-12周,在这么短的生长时间里,如果对土壤进行过蒸、淹、犁等处理后,那么在植株生长过程中不必考虑除草问题。
植株种植后,主要使用化学除草剂来清除杂草。
但施用时注意不能对植株造成伤害。
如果植株种植后,地里开始生长杂草,那么只有在种球被埋得足够深的时候才可以施用除草剂。
种球新萌生的幼芽至少在土壤以下2厘米处才不会受到除草剂的危害。
在植株展叶之前,温室或露地中的小草可通过喷施适宜的除草剂来控制其生长。
如果普通除草剂不能有效地控制一些一年生的牧草杂草,就应改用复合除草剂。
施用的时候是在天快要黑的时候,喷施在植株上,再喷足够的水。
次日清晨,从植株顶部彻底冲洗。
由于除草剂有残留性,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每片地一年中施用的除草剂都要限量,以不超过2次为宜;只在十分必要时再使用除草剂;不要种植对除草剂敏感的品种。
再有,如果您需要更多的关于使用高效除草剂的有关信息,我们建议您到当地的信息服务部门咨询。
4. 购货和栽培管理4.1 定货在市场计划和植株种植计划确定后,按品种和种球规格向卖方定货。
尤其是在涉及处理鸢尾时,要提前向供货方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使供方能对种球进行适合的处理并准时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