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课堂实录

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课堂实录

6.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课堂实录辽宁鞍山海城市析木中学杨文才教学目标1.使学生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能列举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要求学生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能够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在对资料、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5.让学生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3.归纳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①不同生长环境的生物图片。

②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典型事例的视频资料。

③破坏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图片。

2.给学生们编号、分组。

学生准备:1.调查身边的生物的种类。

2.调查身边利用生物体制作的物品种类和其他与生物有关的事情。

3.复习与基因、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从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上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很直观,是知识的切入点;基因的多样性是关键,是知识的深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强化了知识的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简洁、愉快的方式,启发性的语言,由感性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你知道哪些生物的名称?”用这样的问题引入新课,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用旧知与身边资料引导、点拨学生去思考问题,整理出所需要的知识,在归纳知识的同时,了解国情,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采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广阔思考与探究,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劳而获的自信与快乐。

抓住“多样性的意义”这个必须掌握的常识,而且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知识点,去贯穿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三个层次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把握。

总之,按照“引导—点拨—自得(自己获得知识)—应用”的步骤,让学生在轻松中步入知识的殿堂,在好奇心和表现欲的作用下,加上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自己感到知识的匮乏,产生获取知识的渴望,从而以主人的身份去获取知识,积极动脑、动手,主动去合作,自主去探究,大胆拓展实践,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式循环,即:“感性—理性—感性”。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拥有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而且增强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课堂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在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学常常会感到孤单与寂寞,感叹自己没有知心朋友,羡慕那些有伙伴的同学。

在这里我想对忍受寂寞的人和享受快乐的人说,在你们的身边还有着不计其数的生命个体,正在默默地为你存在着,为你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你饿了,它们高兴的成为了你的腹中美餐;你累了,它们变成温暖的床,支撑你疲惫的身躯;你冷了,它们成了你御寒的被子,身上的棉衣;你想打扮一下自己,它们成了五颜六色的粉彩和靓丽的时装;你生病了,它们变成药物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与疾病斗争的光荣使命,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它们在你渴望知识时,又粉身碎骨,历经煎熬,化成一张张洁白的纸,让人类的文明延续。

同学们,你知道它们是谁?生:各种各样的生物。

师: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就要先认识它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板书:课题)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告诉大家至少两种生物朋友的名称,注意不要与其他同学的重复。

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起立回答。

生1:猫、猪、黄瓜生2:白菜、萝卜、山羊生3:酵母菌、青霉……师:出示生物图片:大熊猫、藏羚羊、丹顶鹤、蓝鲸、珙桐、细菌和真菌菌落、中华鲟、朱鹮、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银杉,让学生识别。

生:踊跃回答。

师:(及时肯定、表扬。

对学生不认识或说错的生物作简单介绍和纠正,并强调哪些是我国及世界上濒危、珍稀、重点保护的物种,渗透友爱、环保意识教育。

)同学们,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除我们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据科学家统计,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有一百六十万种左右,实际存在的生物有五百万至一亿种之多。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地球上的生物。

生1:不计其数的生物。

生2:多种多样的生物。

师:大家看哪个更好些?生:多种多样的生物更好一些。

师:那么,让我们一同来探究一下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板书:标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材中的资料──《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投影:表格),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在动物和植物中,除上表所列出的类群外,还有哪些类群?除动物和植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类群?2.在表格中,我国哪一类生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哪一类相对较少?试计算我国上述的几种生物类群总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

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通过组内合作,形成统一的结论,然后代表发言答题,本组成员发现不妥可以及时补充。

我们看看哪组回答的精彩!生:分组讨论,统计分析资料。

师:巡视指导,鼓励得出结论的小组抢先回答问题。

生1:(展示讨论结果)我认为还有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植物中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生2:我国的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爬行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相对较少;我国上述几种生物类群总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为14.96%。

师:大家如果没有异议,请给以掌声!生:鼓掌。

师: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谁知道我国又被称为什么的故乡?生:裸子植物的故乡。

师:中国幅员辽阔,生物种类多种多样,有好多的世界之最。

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而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生物圈里只有一个物种──人类,请你以主人的身份设想一下人类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人类只能等死!师:为什么?生1:因为人类没有食物,没有御寒的衣服,没有治病的药物,会饿死,会冻死,会病死。

生2:人类没有了朋友,会因寂寞而死。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生物圈里不能只有人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对人类的意义太大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会更大!综上所述,我们要不要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呢?生:要保护!(异口同声)师:大家继续思考问题:不同生物种类间的生物的性状特征一样么?同一生物种类不同个体的生物的性状特征一样么?请举例说明。

生:不一样。

如:小鸟与大象,它们差别太大了;又如:同样是人,长的却不一样。

师:说得好!出乎老师的意料。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不同种生物间及同种生物间不同个体的性状特征不一样呢?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生:(异口同声)基因决定的。

师: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特征,那么请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基因的多样性。

师:(板书:标题)说得非常好,verygood!既然基因控制着个体的性状,那么一个个体有多少个基因控制性状呢?生:数以万计,甚至更多。

师:一个个体的基因数量就数以万计,那么它所属的生物种类的基因数量,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哪位同学能用一个词形象地描述一下这个巨大的基因团队呢?生1:基因海洋。

生2:基因库。

师:大家认为哪一个更好一些?生:基因库的名称好。

师:我也觉得基因库好。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整个生物圈,就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

请大家观看视频资料,然后继续讨论:1.基因多样性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我国在基因利用方面的实际情况及贡献。

视频1:美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栽培大豆患萎黄病,其症状是生长受阻、植株矮缩、叶片黄化、荚小粒少,严重时使根系腐烂以至全株死亡。

这种病害使美国的大豆产量大幅度下降,大豆生产出现危机。

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在我国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野生大豆,并引进到美国,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生产业,使美国从大豆进口国一跃成为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视频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助手李利胡,技术员冯克山在海南省发现一株天然变异雄花不育野生稻,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突破口。

视频3: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携带了南瓜、小麦等种子发射升空,种子在太空中接受宇宙射线辐射,基因产生突变,从而改良了物种。

生1:(观看,总结,表达交流)袁隆平利用基因多样性培育出杂交稻;我国大豆的抗萎黄病基因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业;太空诱变育种增加了基因的资源,我国对世界的贡献真大!同时也看出我国是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为中国人骄傲!生2:通过对上述实例分析,我认为,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师: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看到上面的消息都会为祖国喝彩。

综上所述,基因的多样性意义就在于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

大家思考:如果生物圈中基因单一化了,其后果会怎样?生:生物圈会毁灭。

师:有谁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基因的多样性?生:生物种类的灭绝。

师:还有近亲繁殖,也会影响基因的多样性。

请问同学们:有些生物种类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适于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存在了。

师:对!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生物和环境就组成了生态系统,不同的生物与不同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板书:标题)。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种生态系统。

(投影:图片)生:(观察图片,思考作答)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师:请同学们说出图片中的生物属于哪个生态系统?(投影:海豚、鲨鱼、老虎、青蛙、蛇、熊猫、蓝鲸、玉米、水稻、人类、鲫鱼、蘑菇、松树、银杉、丹顶鹤、水绵、扬子鳄、藏羚羊、芦苇等)生: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老虎、蘑菇、松树、银杉、熊猫;属于草原生态系统:藏羚羊;属于湖泊生态系统:鲫鱼、青蛙、水绵、扬子鳄;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玉米、水稻;海洋生态系统:海豚、鲨鱼、蓝鲸;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芦苇、丹顶鹤;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人类。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生态系统?生:森林生态系统。

师:沙漠生态系统会变成森林生态系统吗?如果能,请你假想一下这个变化的过程。

生:我认为能!如果在沙漠上植树种草,提供充足的水源,荒芜沙漠就会变成茂密的森林,沙漠生态系统就会变成森林生态系统。

师:说的好,不仅讲述了沙漠变森林的科学道理,而且展示了新时期青少年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值得表扬!那么森林生态系统会变成沙漠生态系统么?如果能,请你再假想一下这个变化的过程。

生:能。

人类如果肆意地砍伐树木,掠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就会变成沙漠生态系统。

师:(投影:正反例子图片,验证假想)就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生态系统是会发生改变的:因为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它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