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彩电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国内彩电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24日,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

其募集说明书对公司所处的家电行业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彩电行业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1)彩电行业发展概况我国是彩电生产大国,彩电的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彩电产量为12231万台,比上年增长10.3%,2011年一季度,我国彩电产量为2736万台,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4.5%。

同时,我国也是彩电消费大国,彩电始终作为中国家庭普及率最高的家用电器产品,国内彩电的内销量占到全球彩电总销量的20%左右。

根据奥维咨询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彩电内销量和销售额分别达到3,563万台和1,22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0.48%和14.34%;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彩电内销增速在2008年9月开始放缓,2009年全年销量为3,450万台,同比下降3.17%,但我国彩电销售金额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9年销售金额达到1,312亿元,同比增长6.84%;2010年市场景气度有所回暖,全年国内彩电内销量达到3,998万台,销售额达到1,5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88%和15.47%;2011年我国彩电行业零售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183万台,同比增长4.6%。

经过20余年发展,国内彩电市场已形成了品牌集中度较高的竞争格局,国产品牌主要有长虹、创维、海信、康佳和TCL等,而外资品牌主要包括三星、索尼、夏普、松下、东芝、飞利浦等,前十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5%,并且国内品牌在市场份额上占有绝对优势。

2011年我国主要彩电品牌市场占有率资料来源:中国家电网出口方面,尽管我国彩电出口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增速逐渐下滑,但2009年至2010年期间保持逐年增长势头,2011年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

按照中国家电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我国彩电出口量分别为5,402万台、6,605万台和6,521万台,近三年彩电出口同比增长10.2%、22.27%和-1.27%。

近三年我国彩电出口量单位:万台资料来源:中国家电网在过去的五年内,平板彩电的发展对于整个彩电行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促使着中国的彩电市场朝平板化、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等方向上快速推进。

据奥维咨询(AVC)数据显示,平板产品市场份额由2008年第一季度的29%上升到2010年第四季度的93%,基本实现了对CRT产品完全替代。

2010年全球平板彩电市场总出货量达2亿万台,较上年增长31%,LCD与PDP彩电的出货量分别达18,790万台与1,824万台的规模,分别较上年增长31%与29%,顺利进入主流市场。

2010年,中国平板彩电产量达9,086万台,达到中国彩电机产量的79%。

2010年也是国内平板彩电普及速度最快的一年,主要表现在其产品销量上,2010年平板彩电销量达到了3,500万台,其中LED彩电全年需求达400万台,销量占平板彩电成本需求的13%,2011年随着能效等级的明确和能效标识的全面实施,LED彩电将全面代替CCFL液晶彩电占比份额达到80%。

2011年全球平板彩电市场达到约2.3亿台,较2010年成长13%,增速较上年大幅度减缓是由于当平板彩电的家庭安装基础超过50-60%时,增长速度就会逐步放缓。

从平板彩电的市场竞争格局看,中国平板彩电市场品牌集中度高,国产品牌主要有长虹、海信、创维、TCL和康佳等,而外资品牌主要包括三星、索尼、夏普、松下、东芝、飞利浦等,前十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5%,并且国内品牌在市场份额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外品牌销量比大致为8:2。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占比处于劣势,但是在核心技术和高端型号方面却占据优势。

国内家电企业一直处于行业跟随地位,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引导方面较为被动,特别是在上游面板研发方面与国外领先企业仍有较大差距。

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的普遍,产品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彩电整机生产企业的盈利水平普遍偏低,加之全国性专业家电连锁超市的迅速扩张,以其自身渠道优势进一步压低了彩电的整机价格,也进一步挤压了彩电整机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

(2)2011年以来总体运行情况2011年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呈现回升态势。

在景气背景下,中国彩电行业产销规模平稳增长,企业经营效益逐步回升,内销市场进入旺季。

与此同时,由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推动和上游资源的扶持下,彩电行业朝平板化、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等方向加快推进,中国彩电业结构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1年以来,彩色彩电机原材料面板价格持续走低,LCD彩电进入平价销售阶段,彩电市场进一步回暖。

2011年1~12月,彩色彩电机产量累计达到12436.21万台,同比增长8.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销售量累计达到12504.2万台,同比增长5.3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1.83个百分点。

2008年1季度~2011年4季度我国彩色彩电机产销量及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目前,彩电已经成为家电产品中最早得到广泛普及的产品,未来的新增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城市的“第二台”需求,随着PDP彩电、3D彩电、智能彩电等产品的上市,预计技术推动下的产品更新换代,将为彩电带来新的增长点。

彩电技术及功能的不断丰富和演进,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1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厂商投入更多资源及精力于国内市场,产品线不断丰富,LED、网络彩电等新技术、新功能产品接踵而至。

随着3C融合趋势的加速,彩电开始具备互联互通,实现互联网下载和播放功能。

2012年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于2012年1月11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

智能互动概念成为今年各厂家发力的重点,国产品牌海尔、海信、联想齐齐发布智能家电,推出多屏互动、云计算,成为今年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的大亮点。

而韩系的三星、LG则在OLED领域争锋较劲,也让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量产民用成为可能。

(3)技术水平目前中国彩电市场处于多元并存的状态,主要包括显像管(CRT)、液晶(LCD)和等离子(PDP)等显像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向平板化、数字化的转变,以及平板彩电持续大幅降价,其与CRT彩电的价格差距不断缩小,使平板彩电对CRT彩电的替代日益显现,各彩电技术类型市场结构调整加快。

CRT彩电市场持续衰减;液晶彩电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已占据彩电市场主体地位;等离子彩电市场维持增长。

与此同时,大量外资企业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和产品同质化,使国内彩电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国内配套技术尚不完善,不具备核心技术,平板彩电生产的液晶和等离子面板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面板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主要集中于韩国三星电子、LG显示器(LGD)、台湾友达、台湾奇美和日本夏普等几家大型跨国公司,其议价能力较强。

考虑到平板彩电中面板占整机价值的70%以上,面板价格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整机企业成本控制压力。

长期而言,通过加快彩电产业结构升级,扶持国内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显示面板生产技术,才能缓解行业上游关键环节缺失的瓶颈问题,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实力。

(4)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国家“十二五”战略的正式启动,中国彩电行业已进入深度结构调整的新一轮景气周期,将继续快速稳健发展。

首先,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购买力的增强,加之城镇化进程提速,居民户数的快速增加,将很大程度上促进市场消费购买力的提升,从而拉动彩电市场的消费需求;其次,人口红利提升带来的新购需求,将直接带动彩电消费的需求增长;此外,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推动下,电信网、广播彩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将会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促使数字彩电广播单向接收向双向交互的改变,内容格式的多样性、服务方式的差异性、接入途径的广泛性将成为彩电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从全球彩电结构来看,CRT彩电作为落后技术已被逐渐淘汰,平板彩电已成为市场主流,尤其是随着彩电显示技术的不断升级,以液晶彩电和等离子彩电为代表的平板彩电异军突起,正在迅速侵蚀着CRT彩电的领地。

因此,目前彩电行业的增长得益于液晶彩电的快速增长,液晶彩电将真正成为彩电行业的中流砥柱,而CRT彩电已逐渐衰退。

①PDP与LCD对比PDP和LCD是平板显示器件的两种主流技术,未来10年PDP和LCD均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A、PDP和LCD性能比较从性能看,LCD与PDP各具优劣势,LCD产品覆盖2英寸-105英寸,应用范围较广;而PDP由于对比度高、可视角广、色彩还原性好、响应时间短、动态画面清晰度高而更适合于做彩电显示器,特别是应用于大屏幕显示。

B、PDP、LCD专利技术壁垒比较LCD技术发展比较充分,后进入者研发的技术成本也较高,而PDP技术发展还不充分,正处于技术高速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研发空间,后进入者研发的技术成本较小,机会较大。

目前PDP行业内的专利多以和解的方式(交叉许可)解决,LCD行业涉及的专利费用则较大。

C、PDP、LCD成本比较PDP屏和模组中屏和线路的成本分别约占30%、70%,LCD屏和模组中屏和线路的成本分别约占70%、30%,由于屏的成本降低空间较低,线路部分的成本降低空间较大,预计PDP屏和模组未来可降低成本的空间将大大高于LCD屏和模组,且随着尺寸的增大,PDP的成本优势愈加明显。

另外,PDP较LCD的投资额小,后续折旧低,PDP的整体制造成本较LCD低。

综合以上因素,PDP将较LCD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

D、投资效率比较LCD投资额较PDP的投资额高,以投资8面取(指一块玻璃基板经过一系列工序加工后切割成8块相同体积的PDP模组)生产线为例,PDP生产线约需6亿美元,而LCD生产线至少需要24亿美元(产能为PDP生产线的2倍)。

PDP投资效率明显高于LCD。

E、市场现状比较平板化、大型化、高清化是彩电行业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消费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平板彩电的市场前景良好。

LCD彩电覆盖的尺寸范围较广(2英寸-105英寸),目前在国内的市场开发程度较高,市场占有率已达80%以上,但生产LCD 的厂商较多,竞争较为激烈,且上游面板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企业对原材料和成本的控制能力较弱。

PDP彩电目前的市场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但在市场格局方面已形成寡头竞争的态势,从国际上看,PDP的主要厂商包括日本的松下以及韩国的三星和LG,从国内市场看,长虹和松下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且PDP生产线的投产使长虹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LCD 和PDP未来的技术更新、成本控制、性能改进和市场开拓等情况的对比将影响二者未来的市场占有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