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知识拓展】
6、请综合考虑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各国:
①经济:经济衰退,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②政治:法西斯主义泛滥,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③思想: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④文化: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如幻想型电影得以发展)。 (2)对国际关系: 日趋恶化(抬高关税、货币贬值、法西斯对外扩张) (3)对苏联: ①经济:利用有利时机,从西方引进机器和资金,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②政治:利用共产国际,宣传资本主义走向崩溃,掀起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潮。 (4)对中国: ①政治:日本不断加剧侵华,中国掀起抗日战争。 ②经济: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
保留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罗斯福新政) 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国家干预(法西斯道路)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
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史角度看,经济政策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历程:“1517世纪的重商主义→→17-20世纪初期的自由主义(包含自由资本主义与垄断资 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即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从单纯靠市场“看不见的手”到借助政府“看得见的手”,这是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自我调节的过程。“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 的变化,不管是支持政府管制或反对政府管制,分歧已不是政府是否应当对经 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而是干预的程度多少的问题。
柯立芝繁荣:
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 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 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 业发展尤其显著。
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 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 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
• [易混辨析] • 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美
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 • 2.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
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新政努力避免国有化的 做法,是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不同之一。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真题考向】
7、(2007·海南历史·25)“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入再次分配给穷人”。
这一主张属于(
)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
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
• (2)实质: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 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 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从计划和市场的角度谈谈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 式的认识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 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 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 生了不利影响。 (3)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 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 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 ②新的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 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 ③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继承和借鉴。
• ④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 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 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真题考向】
5、(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
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
结果是美国(
)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真题考向】
3、(2015·海南单科·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
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 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 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 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知识拓展】
一、30年代大危机
1、大危机爆发原因中的的供需矛盾是怎样激化的? (1)工人工资的增长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 (2)资本家对经济繁荣过于乐观,盲目扩大再生产。
柯立芝繁荣 2、大危机为什么会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1)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大危机的教训? (1)政府要居安思危,适时调整和干预经济; (2)注意协调国际关系,稳定国际汇率,削减贸易壁垒,实行贸易自由化。 4、危机期间,胡佛政府完全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吗? (1)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银行、农业或公共工程贷款; (2)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如胡佛大坝) 5、摆脱30年代大危机的主要道路是什么?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萌芽、产生(14、15世纪) (2)初步发展(16、17世纪,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重商主义) (3)迅速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4)高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5)严重破坏(“一战”期间) (6)繁荣发展(“一战”后) (7)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8)创新体制与调整(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尝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2、(2013·海南单科·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
【知识拓展】
二、罗斯福新政
1、内容及内在关系
2、罗斯福新政推行的是计划经济吗?其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不是 实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政府干预)
3、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 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含义及实质
• (1)“新”的含义
• ①新的理论: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 斯主义。
整 然而其背后却是供需矛盾突 体 出,自由放任政策则激化了 感 这一矛盾。其结果是1929年 知 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
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资
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大力干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预,企业则通过自我调整,导致 等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渐 50-60年代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 摆脱经济危机,生产得到 时代”。70年代,面对经济“滞 恢复。资本主义也由此进 胀”,又纷纷采取减少国家干预的 入到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新自由主义政策,走出困境。90年
从多维视角掌握罗斯福新政---教学案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教学案
【史料研读】
一、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 史料
笔者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 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 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 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 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 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 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第十四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时空坐标】
德日走 上法西 斯道路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盛行
1981年
新自由 主义
【主旨线索】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罗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政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 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