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及在全书的地位作用。

2.学习和运用“点评式读书法”,分析人物形象(林黛玉、王熙凤),并掌握古代小说的欣赏方法。

3.对作品中人物、环境能作出一些评价,对作品中精彩片断进行创作表演,提高分析鉴赏古典小说能力。

预习内容识记字音阜盛()敕造()嬷嬷()丫鬟()斟上()怯弱()癞头()疯癫()放诞()绾着()璎珞()盘螭()绉裙()裉袄()嫡亲()翠幄()轩峻()厢庑()錾金()黼黻()美人觚()孽根()溺爱()小幺()咳嗽()盥手()懵懂()瞋视()诽谤()辜负()韶光()纨绔()罥烟眉()两靥()颦颦()杜撰()不经之谈:敛声屏气:恭肃严整:顾盼神飞:寻愁觅恨:文学常识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颙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他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

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学习过程问题导读1.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介绍了众多的出场人物,但所使用的方法却不相同。

各使用了什么方法?2.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3.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4.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心、多虑与自尊”,请分析课文是怎样刻画出这些特点的。

5.课文的5、6两个自然段集中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分为五层:一是人物出场,二是肖像描写,三是贾母的戏谑之言,四是见林黛玉,五是回王夫人的话。

分析这五层内容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6.《红楼梦》的第三回“初步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这一典型环境?分析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

主旨探讨当堂检测1 .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2.下列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七个动词,正确的一项是()头上__________着金丝八宝攒珠髻,__________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__________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_________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__________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_________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_________翡翠撒花洋绉裙。

A.绾戴带系穿着罩B.系绾带罩穿戴着C.绾系带罩穿戴着D.戴绾带系穿罩着3.以下的外貌描写各写的是谁?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特点?(1)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2)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4.对下面各句中的“笑”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

(因初见贵客而异常高兴)B.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反映出宝玉平时对下人随和平等)C.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明笑的人物地位非同一般,无所顾忌)D.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笑王熙凤乖巧精灵,实际上哪里预备了)5.下面四句描写中的A和C各是谁?你根据什么作出判断?哪三句描写中表现了同一个人的同一种心理状态?这是谁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1)A再四携他上炕,B方挨A坐了。

(2)C忙拉了D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D十分推让。

(3)虽然未曾见过E,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4)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阜(fù)盛敕(chì)造规矩(ju)B.两靥(yè)忖(cǔn)度钗钏(chāi chuàn)C.怯(què)弱纳罕(hǎn)盥(guàn)沐D.憨(hān)顽瞋(chēng)视惫(bè i)懒2.“风骚”一词有以下几种含义:a.诗经和楚辞的并称;b.泛指诗文;c.俊俏;d.轻佻,放荡;e.才华,文采,借指“文治”方面的业绩;f.风韵。

下列各句中“风骚”的含义各属哪一项?(1)天然一段风骚( )(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各领风骚数百年( )(4)卖弄风骚( )(5)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6)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 )3.“风流”一词有如下含义:a.风俗教化;b.遗风;c.风度;d.英俊,杰出;e.有才而不拘礼法的气派;f.风韵,风情;g.泛指放荡的男女关系。

下列各句中“风流”的含义各属哪一项?(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4)司徒总御人伦,实掌邦教,当务峻准评,以一风流( )[来源:Z_xx_](5)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时人谓此坊为风流渊薮( )(6)(王羲之)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风流为一时之冠( )(7)(山西)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8)(刘备)有风流,善谈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

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见了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4.填到文中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A.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伤心,又是喜欢B.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C.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可怜,又是喜欢D.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可怜,又是伤心5.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精彩的表演,可归纳为“笑、哭、喜、问、吩咐”等几折。

关于这一段的描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她对寄人篱下的黛玉的真心喜爱和对弱者的出于人性的同情。

B.表现了她在贾府威重令行,敢于“放诞无礼”的地位。

C.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

D.表现了她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6.画线部分集中体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有人说此语一举而四得,试分析“四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