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包《身体的秘密》
阶段主题:身体的秘密
一、主题由来
中班时期是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最佳时期。
进入中班后,幼儿的身体和心智发生了较大变化,产生了“我长大了”的自豪感。
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对“身体”的经验已经从小班时的“五官四肢”的笼统认知,发展到产生了对身体各部位特征和作用的深入体验和发现的需求,由此产生了《身体的秘密》这一主题,该主题活动是幼儿对“长大”最直观的感知和体验。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将和孩子们一起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作用,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如观察、比较、测量等)发现身体的变化,了解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并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和自立意识,使幼儿在活动中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并能逐步学会自我控制,积累成长的经验,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
二、主题目标
1.认识身体主要部分的外部特征,了解他们的作用。
2.运用测量及比较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大,并为自己的长大而高兴。
3.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初步不怕困难的精神。
4.能连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能认真地倾听他人谈话,不插嘴。
5.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适当调节自己的行为,体验和大家做朋友的快乐。
五、教学活动实例
活动一:耳朵有什么用(以科学领域为主)P38
活动二:钻洞洞(以艺术科学领域为主)P40
活动六:会说话的小手(以社会性领域为主)
活动目标:
1. 了解手势语的意义和作用,乐意学习模仿几种常用手势语。
2. 感受手语的特殊性,对使用手语的人产生爱心。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查阅、了解过聋哑人是如何说话的
2.物质准备:感恩的心MV;手势图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MV 初步了解手语
1.在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们要边唱歌边做手势?
2.这首歌,告诉你什么?你想到了些什么?
二、观看PPT 了解特殊职业的手势语
1.交警的手势语:
他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手势?为什么他要用手势代替嘴巴说话?(让幼儿学习模仿手势,并知道手势的意义)
2.裁判员的手势:
他是谁?在做什么手势?为什么他也要用手势来代替说话?(模仿,并指导手势的意义)
3.讨论还有哪些人需要用手势来表达?(老师、手影的演员、不会说话的小小孩等)
三、学一学感受几个简单的手语表示方法
引导幼儿学习“我爱你”、“成功了”、“好的”、“你真棒”等手势语。
四、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中继续进行游戏:猜猜我说了什么
一幼儿做不说话,用肢体或动作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其他儿童来猜。
该游戏可以集体、小组或儿童两两结对来玩。
2.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玩、猜猜手语。
活动七:小手歌(以艺术领域为主)
活动目标:
1. 知道各手指的正确名称,在看看玩玩手指戏法中进一步发现小手的变化与能干。
2. 随着音乐的变化表演手指戏法。
3. 有仔细倾听歌曲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教幼儿玩手指游戏
2.物质准备:音乐磁带《小手歌》,关于手指戏法的PPT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说说比比认识小手
1. 了解各个手指的名称。
2. 说说自己的小手会做什么?
3. 比一比我们的小手(鼓励幼儿与同伴老师比一比手的大小、手指长短和粗细)。
二、看看做做尝试小手变戏法
1. 教师示范用手变戏法,或观看PPT或图片,幼儿欣赏手指戏法。
2. 幼儿自己尝试做手指戏法,并介绍自己的手指戏法。
三、听听唱唱学习小手的歌
1. 欣赏小手语言节奏。
2. 幼儿边念语言节奏边模仿学习。
3. 幼儿跟唱小手歌。
四、活动延伸
1.在区角活动中鼓励孩子创编歌曲,把小手还可以变出的好玩的东西编到歌曲。
2.把好听的歌带回家,唱给大人听。
活动九:我长大了(以语言科学为主)P39
活动十:身体的数字(以数学领域为主)
活动目标:
1. 能找出身体里藏的数字,并说出其含义。
2. 感受发现的乐趣,认同自我并喜爱自我。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身体的基本构成
2.物质准备:记录卡、人体结构图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我就是我”认识自我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的五官特征。
自己的身体里藏了什么秘密?
如自己的小手可以做什么事情;自己的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好听的声音等
二、找一找发现身体的数字秘密
1.其实,我们的身体里还藏了数字的秘密,你知道有什么数字吗?
(幼儿观察自己或同伴的身体,并自由讨论)
2.观看人体结构图,寻找身体的数字。
三、记记说说,身体的数字含义
1. 记录身体外的数字并说出含义。
2. 记录身体里的数字并说出含义。
3. 说说小朋友身上那些数字是一样的?那些数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4. 说说身上可表示的数字变和不变的地方。
四、活动延伸
1.区域游戏:猜一猜
一儿童用自己的身体或动作来表示一个数字,其他儿童猜一猜是什么数字,并验证。
该游戏可以集体、小组或结对来玩。
2.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身体的数字。
活动十一:大鞋和小鞋(以艺术领域为主)
活动目标:
1.能随歌曲内容有节奏的演唱。
2.回忆穿大鞋走路的感受,体会穿大鞋走路的有趣情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出示爸爸的鞋子)看看这是谁的鞋子?
(出示幼儿的鞋子)这又是谁的鞋子?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很大一个很小)
二、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回忆交流:
你穿过谁的鞋子?走路有什么感觉?
穿我们自己的鞋子,你又有什么感觉?
小结:穿爸爸的鞋子走路很有趣,但是太大了,走路不方便。
穿自己的鞋子走路、运动会感到很舒服。
2.欣赏歌曲:听听歌曲里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走路,感觉是怎样的?
3.学一学穿大鞋走路的情形。
三、学唱歌曲
1.能随着音乐和老师一起轻轻演唱。
2.以分组的形式演唱,把全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我穿爸爸的鞋,另一组演唱我穿娃娃的鞋,比比谁唱的好。
四、活动延伸
1.在区角活动中,尝试边唱边用乐器伴奏。
2.回家后穿上大鞋,表演歌曲给家人看。
活动十二:我长高了(以语言领域为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能够用做标记的方法知道自己长个儿了,了解应该在什么样的地方制作标记。
2.通过观察标记,了解发现谁长的快,感受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量完身高做记号的经验;日常生活中已经欣赏过散文《长高》
2.物质准备:小朋友去年的身高纪录以及根据纪录制作的标记、故事图片
过程:
一、朗诵散文《长高》导入话题
和幼儿一起朗诵散文《长高》,引起幼儿兴趣。
二、运用图片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讨论:
1.图片中的小猴子离记号越来越远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2.小猴子在杨树上做了个记号,而且天天去比,但是你们看看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3.标记应该做在什么地方?(不会长个的地方)
4.(出示第五张图片)猜猜这次会怎样?
5.(出示第六张图片)太好了,这次小猴子终于超过自己做的标记了,小猴子发现自己长
高了很多。
它心里真高兴!
三、比较去年和今年的身高发现长高的秘密
1. 出示去年的记号,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比一比,并重新做记号。
你们去年的记号,我这里都有,现在让你们来比比看看是不是真的长个了?
2.发现谁长得快?
我们来根据小朋友长个的速度排排队。
引导幼儿发现,有的小朋友个子虽然不高,但长的很快,也许很快就会超过高个子的小朋友呢。
四、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做身高的标记或记录。
2.将故事图片放入区角中,供幼儿排图讲述故事。
活动十三:小熊想长高(以语言领域为主)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能明白故事中的高矮关系,用简单的语言对故事进行描述。
2. 能合作与同伴比身高的过程中。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比较的经验;有初步的相对概念
2.物质准备:长度相等的细绳若干条,胶带,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引出主题
教师朗读故事《小熊想长高》,并提出问题与儿童一起讨论:
熊妈妈用什么办法帮小熊量身高的?这个办法管用吗?过一段日子,小熊又来到了树下量身高,他为什么说自己越来越矮了呢?
小熊到底长高了没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熊长高了呢?(衣服短了)
二、说一说学习用绳子量身高的方法
1.还有什么方法能说明小熊在长高呢?
(在墙上做记号,或用绳子等工具来量)
2.教师示范,如何用绳子来量身高
绳子的一端和儿童(小熊)的脚对齐,把绳子拉的笔笔直,那么在与儿童(小熊)的头水平的绳子位置处用胶带做一个记号,则从脚一端的绳子到记号处的长度就是儿童(小熊)的身高。
三、量量比比知道自己是高是矮
1.幼儿三人一组,每组一根绳子,让幼儿互相配合量身高,并想办法在绳子上为自己的身
高做记号。
每个记号处的胶带上都写上该小朋友的名字或做上相应的识别记号。
2.根据绳子上的记号比较自己和同伴的身高,用句型“我比……高,比…矮”。
四、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量身高,并记录孩子的身高。
2.探索用绳子量胳膊、腿、脚的长度或脖子、手腕等的周长,并进行记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