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文

从《伞》看苏童笔下女性悲剧的刻画
汉语3班张裕强
摘要:自80年代末迄今,苏童以其独特的个性化语态、结构、故事、人物和近乎完美的和谐叙述,表现了对女性境遇的人文关怀和凸现了女性的意识和无意识层面,尤其是其作为“红粉杀手”而展现出的一个个女性命运悲剧,无不体现作者独特的思维角度和深刻的探索精神。

而作者最为得意的短篇力作《伞》则以一种新的叙事面貌除了延续了苏童的女性系列小说对于普通妇女命运的一贯的思考之外,更是表现出对这一主题的新的发现,这篇小说承载了作者几年来新的探索结果。

本文拟从题材和主题的探索、艺术手法的独到之处和区别以往女性小说之处三大方面对《伞》展开分析,希望借此探讨出苏童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新的方式和视角。

关键词:伞苏童女性命运
苏童自80年代以先锋作家形象正式进入文坛后,先后创作了包括《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在内的一系列被称为“妇女系列”的小说。

而这一系列女性人物上至一代女皇下至平民百姓都无一不以悲惨凄婉的命运告终,或因其贪婪狠毒,或因其自私无知,或系出偶然事件。

虽然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女性生活其命运的变化,却有许多共同的东西,似乎有种宿命的味道。

而作为苏童2001年唯一发表的得意之作的《伞》,因为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的有别于先前中长篇小说而陷入争论,甚至一度被人视为文字垃圾。

这确实是对于这篇作品的极大误解。

下面我尝试着探索出这篇小说在主题和艺术手法上成就之处和创新之举,以解决这一争论。

一、题材和主题的探索
小说主要讲述女主人公锦红因炫耀新伞而被强暴,母亲李文芝不听春耕妈妈包丽君的劝,非得大闹从而街坊尽知,从此脸面扫地,其母亲也因此性格大变,锦红起初虽然出自本性,哭闹,但意识到了自己的微弱后,并未再对母亲进行叛逆,而是选择屈服,接受一切安排。

一直到了母亲的中风,两者一直互相给对方制造悲剧,虽然锦红什么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不过锦红心底依然保持着一种理想一厢情愿的追求,她不和丈夫行男女之事,他离婚后只是带回了伞。

一次雨后主
动要与春耕结合,却被春耕拒绝,最终嫁给糖尿老头。

曾经的一丝希望不复存在。

小说中两个母亲和一个女儿之间的演绎关系,也算是反映了苏童换新的角度重新关注女性命运,寻求女性摆脱悲剧循环的出路。

小孩无知造成的后果,原本通过包大姐的道歉,双方协调解决,不传出去,也许是不足以改变命运的,但锦红妈的一再拒绝妥协使得这一切变得遥不可及。

她使得女儿锦红不接触外界,封闭在家,严重影响孩子天性的发展和社会知识的习得,造成其丧失获得改变命运的必要理念和支持。

我们注意到李文芝自己也因此有开朗变得沉默寡言,后又中风,这一切使得自己命运悲剧性地改变。

这里体现出两女性之间互相有意无意的给对方制造命运的悲剧。

锦红对于母亲的压制的反抗不彻底,而是屈服这是使得锦红命运一直受到外人的摆布,锦红从未获得对自己命运选择的权利,这也是锦红悲剧,也是一般女性的悲哀所在。

锦红最后把重新获得幸福的希望寄在春耕身上,一个自己的悲剧制造者,而在遭拒绝后,愤然绝望,并最终丧失追求幸福的信心,选择了屈服命运的不公。

这里不得不说女性自身反抗的不彻底和思想理念的不科学导致锦红悲惨终身。

这有力说明了封建观念中的女性贞洁无意识和女性依赖男权的思想在这里起作用。

由此观之,要解决女性问题,除了从女性自身欲望和弱点之处着手,还需要从社会以及历史传统的深处努力,根除造成女性不平等地位的社会土壤。

二、艺术手法的独到
表现方式的创新:《伞》这部短篇小说在不到1万字的篇幅里面,却比较完整的再现了主人公悲剧的一生,这主要得益于采用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作者选取几个主人公命运起伏转折的关键点给以特写,并通过伞的象征意义为线索串联全篇,二者结合即炫伞遭强暴——伞毁关家里——伞修嫁人——伞开找春耕——伞丢春耕拒绝这样很清楚脉络。

这样一来,女主人公锦红的命运起伏包括命运悲剧起因和其间起伏不断的斗争与镇压和伞的开合和转移的寓意就非常协调地吻合在一起,这两条线索一明一暗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得故事能够讲得下去(作品原话),而且情节更加集中,叙事更为紧凑,表达张力加大不少,这也是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表达出来的内容丰富庞大的主要原因。

在作品语言方面:小说沿袭作者对于女性小说一贯的写作风格,朴实无华但又略显暗淡凝滞。

这种语言风格正契合作品人物命运的灰色笔调,为文章的叙事风格和情节张开提供了烘托,营造了一点压抑的气氛,使得读者透过平实却显凝重的语言可以一窥人物命运的沉重,主题的厚重感。

至于语言另一个特点生活化的倾向则是顺应时代需要,增加小说的生活气息,拉近读者和小说人物的距离,读者有种置身其中的感受,这无疑有助于体验人物情感和心理。

三、区别以往女性小说之处:
1、人物形象道德层面的演变。

在《伞》里,伞的命运象征女主人公的起落。

这里第一次使用物来象征女性的脆弱,女性命运如芦苇般脆弱。

另外在苏童小说中的经典女性形象几乎很少是健康的,比如《妇女生活》中的娴和她母亲彼此对骂“不要脸的贱货”,《红粉》中的小萼为了享乐,背叛了挚友秋仪。

女性人性中丑恶,孤独虚无的一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而伞中锦红则是一个普通善良的无辜少女,一个充满矛盾的个体,她一方面接受母亲的虐待和安排,也无怨无悔,一方面又有自己的主张,隐性的反抗方式即拒绝“性”而至母女不和。

另外,主人公命运的转变更多体现在偶然性的特点上,好像在说他们冥冥之中就不得好果。

2、女性对“性欲”的追求上迥然不同。

性者,人之本性也。

只是因它,人性而造成,也可以暗示人之欲望。

在某种意义上,“欲望是生命的忠诚卫士,没有了欲望,生命就不存在。

在苏童的其他女性小说里面如妻妾成群的颂莲和梅珊因为淫欲难以满足,偷情的偷情的,勾搭的勾搭,最终或被杀或疯狂。

但《伞》中锦红却是主动拒绝床弟之事,力保女性纯洁。

是一个无欲无求的典型。

3、作者对人物的观察视角的转变。

相比于先前的女性系列中作者对于女性追求贪婪和欲望的满足而依附男性的批判,对于锦红作者是同情多于批评,并且对于其命运的悲剧认识也更客观、全面和深刻了。

作者从历史和社会的广视角切入,既认识到女性自身的原因,更认识到社会对于女性觉角色期望和传统伦理道德对于女性的压迫才是造成女性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

《伞》中锦红宁愿被打死也不要和丈夫行房事,但后却愿意再次献身给春耕这个破自己处女身的男人,这里正是说明传统的贞洁和从一而终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女性潜意识中起着重要作用。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作者对主人公给予比《妻妾成群》和《妇女生活》等其他女性更多的同情和人文关怀,对这个凝聚了历史社会的、道德伦理的人性内涵的新女性形象给以更深刻的解读和用情颇多的关注,这个女性形象在通过女性自身和女性之间关系的演绎后,终于得以被感受、被认识,被创建。

此外《伞》传达出来女性因先天的身心软弱和社会道德等的禁锢,对于自己命运无法掌控的悲惨境遇,令人扼腕叹息。

犹如《河岸》我的母亲,为了名誉和金钱才嫁给父亲,后也因此抛夫弃子,过上凄凉的独居生活,正如文中所说“每一粒米粒上都浸泡了她的悲伤,每一片青菜叶上都夹带了她的绝望。


参考文献:
【1】苏童《伞》百年短篇小说经典雷达长江文艺出版社
【2】刘茜茜,刘桂华论苏童“妇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会科学版) Vo. l 29 第5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3】宋艳论苏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第15卷第1期工会论坛2009年1月Trade Unions’Tribune
【4】刘晓晖《张爱玲与苏童笔下女性形象比较》临沂师范学院学报第31卷第5期
【5】张学听《人文关怀的注人与女性意识的凸出—苏童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4期
【6】鲍红新《“女性”与“历史”:两个批评关键词———重读<妻妾成群>》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1卷地4期
【7】周玉《历史暗角里的薄命红颜——读苏童的女性系列小说》安徽文学2009年第4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