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剪纸艺术造型的形式与方法

民间剪纸艺术造型的形式与方法

民间剪纸艺术造型的形式与方法
摘要:剪纸艺术是一种主要的民间美术形式,其传承悠久,是各种民俗活动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民间剪纸艺术展开了研究,并分别对点、线、形的造
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能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

关键词:剪纸;艺术造型;形式;方法
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
民俗文化形象载体,对其展开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民间剪纸艺术是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之一,广泛存在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各种民俗活动中,具有表意、抒情、娱乐等社会价值。

对此,笔者介绍了民间剪纸艺术造型的形式和方法。

1.点的运用与艺术造型
民间剪纸中点的变化与运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点本身形状的变化。

剪纸
中的点是剪刀在纸张上剜铰、切割后所呈现的大小、多少、聚散不同的空白,或
由剜铰、切割后的线围拢、聚合成的各种形状的点。

因为使用的工具、材料和制
作手段不同,剪纸中的点与其他平面造型艺术中的点在空间与形态上截然不同。

通过折叠和剪刻,可以形成圆孔点纹、云点纹、十字点纹、菱角点纹等。

另外一
种是通过大小、疏密、高低等组合排列形式,将相同或不同的点纹组合,依轮廓
外形及形象结构的需要构成丰富多彩的画面,如散点式、连排式、环形排列式、
点睛式等。

2.线的运用与艺术造型
剪纸中的线与绘画中的线不同。

剪刀在纸上不断推进剪开纸面不能形成真正
的线,而是一条剪口。

剪纸的线就是由相对长度折转并行、宽窄不一、长短不同、方向不同的封闭的剪口构成的。

剪口包围的部分是阳线,剔除阳线后的部分是阴线。

因此,剪纸的线就构成的原理分类,有阳线和阴线;就功能分类,有造型线、轮廓线、运动线、纹理线、装饰线、隔染线和隔色线;就构成的形式分类,有两
阴夹一阳线和两阳夹一阴线;就线的形状分类,有直线、折线、曲线、虚线、圆
头线、平头线、排线等。

剪纸中的线因其粗细、曲直、流畅与晦涩、齐与不齐、
条理与紊乱、留峰与去峰、自由与拘谨而显示出不同的风格。

同时,可以通过各
种折纸法将单独的线组合成较复杂的剪纸符号,使其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效果,
如盘长纹、方胜纹、联珠纹等。

还可将带有吉祥意义的文字剪成对称的双体装饰字,如寿字纹、囍字纹等。

除了上述折纸符号与文字应用到线的组合外,在很多剪纸作品中,多个纹样
相互借用、共同使用一条线或多条线进行造型创作,这些线可以是轮廓线、运动线、纹理线、装饰线等。

例如,萨满剪纸作品《柳树嬷嬷》(图1)中,民间艺
术家利用阳剪的方法表现了大量的柳枝线条,它们与人物头部、身体轮廓线融合
在一起,头部线条的使用既是嬷嬷的头发又是柳树神的象征,通过借用、共生的
方法,达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

图1 《柳树嬷嬷》
3.形的运用与艺术造型
民间剪纸是平面的艺术,剪纸作品的图形轮廓有自然形、几何形,大量的团花和窗花纹
样的外形是圆形、方形,嬷嬷人、拉手人等,具有二方连续纹样特征的是长方形;还有人造形,比如文字、器物用品、建筑、服装、家具等。

剪纸艺人在这些图形轮廓内,用自己的巧
手运用各种适形造型方法进行创作,在图形轮廓中构成了形态万千、寓意丰富、传承百世的
剪纸艺术世界。

3.1夸张与变形——以图像适合图形轮廓
民间艺术作品出自民间艺术家之手,其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实用性是民间艺术品的本
质特征,在实用的基础上兼顾审美需求。

例如,用于窗棂装饰的窗花剪纸,设计时要考虑窗
户形状、大小、时令、地域特征,有的窗户是方形的,有的是菱形的,还有圆形的。

贴放的
位置也要考虑到,例如河北蔚县剪纸就有供风窗贴的传统大花卉剪纸,以及供楻窗贴的传统
小花卉剪纸。

所以,设计的纹样受到被装饰物外形、轮廓和质地的限制。

另外,应用于器物
用品上的剪纸也要兼顾物品的形状。

例如,民俗活动中使用的覆盖在菜肴鱼上的剪纸,多剪
制成鱼的形状。

除了要把装饰图案安排在有限的格局内,还要保持“连接”这一剪纸的基本特点,即千剪
不断、万剪相连。

因此,剪纸艺人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保留物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切割、拉抻、扭转、添加、延长、缩短、夸张、变形构想好的图案,从而取得形象突出、形式美感强的艺术效果。

另外,要调节一些连接不够紧凑的部分,尽可能地将其安排在限定
的图形轮廓内。

例如,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汪秀霞剪制的《山神妈妈》在正方形轮廓内,以人物、动植物的完美组合呈现了一幅动感十足、视觉丰富的剪纸作品(图2)。

山神娘娘
好似从画面右下方徐徐飘入,以阴刻方式处理的人物面部虽寥寥数笔,却给人纯美、安详、
和善的感觉。

画面主体成对角倾斜的构图形式,因动物与植物的组合、线条的连接,使得这
种夸张、变形的构图方式丝毫没有给人不稳定的感觉,反而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情景,好似人类童年的梦境,纯粹得不染一粒凡尘。

图2《山神妈妈》
3.2添加与替代——复合形的适形造型
在民间剪纸艺术创作中,经常利用添加或替代的方法,将毫无关联的两个或多个形象组
合在一起,相互适应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可以称之为“复合式的适形造型”。

例如,把人物的
头部与动物身体组合在一起,动物身体的一部分与器物相组合等。

受民俗意识以及人们约定
俗成的欣赏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画面的组织呈现一种天然的、有机的秩序,乱中求整、
杂中求和;在组合后所产生寓意的驱动下,观赏者转换时空概念,自动调节,使诸多本不合
理的设计元素集合在有序的格局中,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再造组合。

复合形的适形造型需要形与形之间相互适应,要求创作者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从视
觉空间来看,人们在特定的视觉场内所看到的事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体情境,局部的变
化会因整体的结构得以修正。

一个局部结构完好的图形依赖于整体性,当局部与结构受到有
悖于常理的移动和添加时,就会自行完善。

3.3借用与拼接——共用形的适形造型
共用形是古今中外常见的创意图形,剪纸作品中很多纹样共用的部分有整体、局部,还
有的是线。

由于各种形的形成依赖于线的围合与交叉,所以共用形的产生要靠民间艺术家大
胆的取舍、超越时空的立体思维以及恰到好处的统整与收敛,这是人类借助视觉成像原理还
原艺术作品无限创意的体验过程。

共用形是共用线的进一步延伸,是形与形的借用与拼接。

如汪秀霞的剪纸作品《三羊开泰》(图3),观者可以在同一时刻看到各个不同位置上羊的
形态,左侧面、右侧面、正面,在视觉动力的驱使下,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物象。

艺术家利用
人的视觉习惯,又颠覆了平面与立体的时空转换,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运用共用形既弥补了
视知觉的欠缺,又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形式与内容。

图3 《三羊开泰》
3.4套嵌与重合——形中形的适形造型
在适形造型创作手法中,形中套形的造型方法是指在一个形状中依据民俗风情、生活习
惯以及寓意表象,依据被装饰物的外形以及表形达意的需要,将一个或多个形象相互套嵌与
重合,创作出一个崭新的纹样。

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形象中套叠着另一种形象,产生有此又
有彼的合二为一的新形象。

例如,辽宁省满族剪纸传承人初春枝创作的剪纸作品《九乳妈妈》,塑造了怀抱正在吃奶的九个孩童的母亲形象。

九个乳房犹如盛开的花朵以花环式布满
母亲胸部,突出了母性的伟大与无私,艺术家运用超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再现了神灵崇
拜的象征。

这种方法的应用要求形式与内容要完整统一,切忌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图4 《九乳妈妈》
4.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剪纸是一种传统的艺术造型方式,以其造型形式,表达了人们的道德理念、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等,是人们生活及社会活动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巧妙运用点、线、形造型形式,创作出独特、优美、富有寓意的剪纸作品,为人们的生活添姿加彩。

参考文献
[1]熊辉.民间剪纸的图形表现方法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86-88.
[2]韩若洋.庆阳本土剪纸艺术造型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6,27(05):141-144.
[3]鲍时东,阮学云.民间剪纸艺术造型观念和表现方法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启迪[J].山东社会科学,2015(S2):533-5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