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第一元汉字单一、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二、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三、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暖、煖;从、從;备、備;舍、捨;赴、訃;礼、禮;粮、糧;泪、淚;疲、罷;伸、信;反、返;说、悦;云、雲;拿、拏;矢、屎;惭、慙;强、彊;淼、渺;知、智;要、腰;四、名词解释:1、甲骨文;2、小篆;3、会意字4、异体字5、金文6、部首五、试述《说文解字》一书的作者、成书时代、该书性质以及释字体例。
六、简化汉字的方法有那些?分析下列各组繁简字用法上的异同。
1、发、發、髮;2、饥、飢、饑;3、钟、鍾;4、丑、醜;5、後、后;6、余、餘;第二元词汇单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指出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1、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易经•革卦》)3、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左传•桓公二年》)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五蠹》)5、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号的复音词是哪类单纯词或复合词。
1、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岳阳楼记》)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4、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论上》)5、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韩非子•初见秦》)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四、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号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们古今词义有和变化。
1、项羽乃疑范增与汗有私,稍夺之权。
(《史记•项羽本纪》)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从而后》)3、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4、唐氏有弃地,货而不售。
(《钴鉧潭西小丘记》)5、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五、根据下面提供的例句,说明“发”,“约”两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并说明其引申方式。
1、发使使燕(《史记•淮阴侯列传》)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梁惠王上》)3、君子引而不发。
(《孟子•尽心上》)4、夫鵷鶵发于南海。
(〈庄子•秋水>)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战国策•齐策》)6、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
(《史记》)7、朝发白帝,暮宿江陵。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8、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楚辞•九章•思美人》)9、舜发于畎畝之中。
(《孟子•告于下》)10、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11、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诗经•周南•关睢序》)12、发号施令,罔不有减。
(《尚书•冏命》)1、大信不约。
(《礼记•学记》)2、玉壶春酒。
约群仙同醉。
(陆游《谢池春》)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4、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论语•子罕》)5、相如度秦王虽齐,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6、约之阁阁,椓之橐橐。
(《诗经•小雅•斯干》)7、其文约,其辞微。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8、以深为根,以约为纪。
(《庄子•天下》)9、约其辞文,去其烦重。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贞《生查子•元夕》)六、查阅《词源》或《汉语大字典》,抄出下列词语的释义和例句,指出本义和引申义,整理引申义列。
1、间2、发3、过4、息5、及6、约7、张8、举七、借助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
1、城邑都2、征伐袭侵3、军帅士卒兵4、哭泣号啼5、怜爱第三元语法(上)单一、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条件。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子•天论)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4、服侍者简其业,而游学者众。
(韩非子•五蠹)5、今京不度,非制也。
(郑伯克段于鄢)6、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7、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季氏将伐颛顼)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1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1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四、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号的词的词性和用法,并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能。
(荀子•非十二子)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3、萁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4、晋侯饮赵盾酒。
(晋灵公不君)5、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6、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7、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韩非子.说林下)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10、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墨子•公输)11、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孙子•谋攻)12、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小五之一,小九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五、说明下列各句中加“•”号饿词的词性和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2、“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
”(原道)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4、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蹇叔哭师)5、臣之所好者,道也。
(疱丁解牛)6、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晋灵公不君)7、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齐桓公伐楚)8、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9、若掘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郑伯克段于鄢)10、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1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述而)12、却克伤于矢,流血及履。
(齐晋鞌之战)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14、既而命西鄙北鄙二于己。
(郑伯克段于鄢)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孟子•劝学)六、标点并翻译下文。
1、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博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国语•晋语八》)2、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痣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痣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列御寇》)第四元语法(下)单一、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哪几个类型?举例说明。
二、什么是被动句?被动句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各类型的特点。
三、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是被动句的,指出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被动句?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许行)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五蠹)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报任安书)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宾语前置的条件。
1、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是继!(齐桓公伐楚)3、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4、大宛闻漠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张骞传)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6、子曰:“求,无乃尔是过欤?”(论语•季氏)7、许子奚为不自织?(许行)8、吉孰凶?何去何从?(楚辞•卜居)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判断句并说明起其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郑伯克段于鄢)3、此亡秦之续耳。
(史记•项羽本记)4、亲朋好友,虎狼之国,不可信。
(屈原列传)5、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齐桓公伐楚)6、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谏逐客书》7、吾所欲者,土地也。
(五蠹)8、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论语•微子)六、说明下列各句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论积贮书)2、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乏,莫之振救。
(论积贮疏)3、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4、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襄公十四年)5、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6、何为久读此?(张中丞传后叙)7、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冯谖客孟尝君)8、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晋灵公不君)七、说明下列各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2、行军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