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拓展阅读新人教版2021011125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拓展阅读新人教版2021011125

第5课《藤野先生》拓展阅读每个人在求学生涯中, 都会遇到很多老师, 但总有一位会留在心灵深处, 成为一道挥之不去的风景。

阅读下文, 说说“我”为什么会对这位老师的印象如此深刻。

漫漫人生路, 谢谢遇见你我一直很想念一个老师。

小学时, 我并不明白启蒙这个词。

后来知道, 就是启蒙老师。

她年纪很轻, 二十岁出头, 娇小玲珑, 面容清秀, 皮肤略黑, 齐耳短发。

怎么看, 都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现在回忆起来, 她身上总有一种民国女知识分子的味道。

她是喜欢笑的, 微笑, 眼睛像是蓄着秋水, 但是略带一丝病容。

我的语文是她教的。

小学四年级, 她要求我们写日记, 每天一篇。

每天她都改, 写评语。

她将自己的日记抄在黑板上, 然后一句一句地讲解。

她确实是我见过的最尽职的一位老师。

如果不是因为她教语文, 或许我便不会到现在还在写字。

那时, 我们校外有座小桥, 桥下有浅水, 从不断流, 总是清澈。

中午吃完饭, 我从桥上过, 偶尔坐一坐。

她从远处走来, 喊我一声。

她采一捧野花归来, 抽出一朵, 说:“来, 给你。

”她常哭, 我们不听话, 她就哭;我们考得不好, 她也哭。

那时候我才知道, 原来女人是这么爱哭的。

那时候读唐诗, 我坐在窗边, 高声背:“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忽有声音接道:“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转头, 看见她。

她的肘撑着窗台, 托着脸, 歪着头, 朝我俏皮地笑。

阳光在她的短发后形成一层毛茸茸的、灿烂明亮的光晕, 她的脸在逆光里显得那么秀雅。

她就在那个起风的早晨微笑, 短发轻轻拂动, 很美, 很美。

我一直忘不了那帧画面。

后来, 隔了好些年, 我大学毕业不久, 听老同学说, 她离开了。

是永远离开的那种离开。

那晚, 我大哭。

我知道, 我失去了心里最美好的象征。

弗洛伊德经常说, 一个人成年后所做的所有事, 都跟童年有关。

我一直觉得, 在我的童年里, 是她在我的脑海里根植了一种我说不清的真善美。

以至于未来诸多的负能量和黑暗, 永远无法真正渗透到我的内心深处。

她像是在我的心里布下了一个结界, 极乐净土一般, 外来的纷纷扰扰, 到这里, 总要归于平静。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感谢漫漫人生路, 曾真真切切遇见你。

奋斗是照亮梦想的火把巴赫·约翰·塞巴斯蒂是德国18世纪著名的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 也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人。

巴赫在十来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 靠给贵族家庭打零工挣饭吃, 受尽欺凌。

巴赫家附近有一座音乐厅, 每次有表演, 巴赫都会躲在音乐厅的窗户外面聆听, 他梦想将来自己也要成为一名音乐家。

一年夏天, 一个名叫克劳斯的管风琴演奏师来到这里开音乐会, 巴赫拉着克劳斯的衣襟, 恳求克劳斯收自己为徒, 克劳斯笑笑说:“如果你真的想学, 就到汉堡来找我吧!”汉堡离巴赫的家乡有400多公里, 为了实现梦想, 巴赫觉得承受任何苦难都是值得的, 他准备了几件干净的旧衣服和一些干粮就出发了。

当时只有13岁的巴赫一路跋山涉水, 历尽了千辛万苦, 走了半个多月终于抵到了汉堡。

克劳斯被打动了, 他破例免学费收下了这个徒弟, 而巴赫也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 非常刻苦地学习作曲和演奏各种乐器, 进步非常快。

几年后, 克劳斯觉得自己能教给巴赫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就建议巴赫去100公里以外的撒勒音乐学院学习, 巴赫又步行来到撒勒音乐学院, 并成功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旁听席位。

两年后, 巴赫再也不满足于练习老师教给他们的几套曲子, 就向校长借阅他私人的珍藏乐谱, 校长拒绝他说:“从这里毕业后的人, 在五年内都根本不敢碰这些曲子, 你现在就想演奏?好好练习你手中的曲子吧!”巴赫还不甘心, 趁校长晚上回家睡觉的时间, 溜进办公室找出那些乐谱, 用白纸抄下来。

为了避免被校长发现, 他就爬到屋顶上借着月光抄写, 或者带上油灯跑到野外去, 在天亮前又把这些乐谱重新放回到校长的办公室里。

半年时间, 巴赫抄下了厚厚的几大本珍贵乐谱, 开始马不停蹄地暗暗练习演奏。

多年之后, 巴赫终于获得了音乐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晚年的巴赫曾在自传里写下了这样的人生感触:“奋斗是唯一一支能够照亮梦想的火把, 谁能和我一样高举这支火把, 谁就能拥有像我一样的成就!”【且读且思】对于巴赫偷抄乐谱的行为, 你有什么看法?答案《漫漫人生路, 谢谢遇见你》这位老师端庄美丽, 尽职尽责, 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奋斗是照亮梦想的火把》示例:这种做法是可取的, 这不仅满足了巴赫学习音乐知识的强烈愿望, 而且最终让他在音乐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读了下面这篇美文后, 你认为对一个学生来说,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感恩?感恩的窗帘这是一对师生的故事。

年代久远, 老师如今80岁高龄, 学生也已60多岁。

老师刚搬进这个住宅区时, 心里不免忐忑, 自己与老伴都老了, 子女不在身边, 拆迁之前的房子住了30多年, 邻居都很熟, 有点事情会相互照顾。

现在不知会怎样。

学生正好就住在前面的一栋楼里, 有天在厨房洗菜, 看到对面阳台上坐着晒太阳的老太太, 越看越面熟, 想了很久, 那不是自己的小学老师吗?就跑去认师。

毕竟相隔50多年。

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 有多少学生啊, 老师一时想不起来。

学生说:“老师, 那时我家里穷, 读不起书, 是班上年龄最大的一个, 你记得吗?我妈妈生病我要陪她上医院, 缺了课到你家来补, 我怕影响你休息, 总是等在外面。

后来你对我说, 只要看到窗帘拉开了, 就敲门进来, 老师你记得吗?”从这天开始, 学生经常会去老师家转转, 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捎去一把青菜, 拎走一袋垃圾, 捶捶腰背, 说说闲话。

渐渐摸熟了老师的生活规律, 每天早晨6时, 学生都要留意老师的窗帘是否已经拉开, 如果过了7点还没动静, 她就不放心, 会过去探视。

有时她正看着呢, 窗帘就忽然打开了, 师生两人, 就会很默契地相视一笑。

应该是个很懂得感恩的学生吧, 可到底怎么才叫感恩?现在感恩教育很时髦, 有下跪的, 有洗脚的, 有节日送别出心裁的礼物的, 电视上经常看见他们热泪盈眶。

更有媒体大张旗鼓地做文章, 某某老人怎么捐资助学, 得了捐助的学生怎么忘恩负义, 节日没一个人来看望, 让捐助者心凉……仿佛非要他常常记起、时时温习, 才算感恩。

上述那个学生懂得感恩吗?50多年她并没与老师联系, 节日也从没打电话送贺卡, 以至于老师一时都想不起她;上述那个学生不懂得感恩吗?当生活让她们相遇, 当老师需要帮助时, 她可以做到最细、最好。

感恩之心她从来都有, 只是深深地藏在心底。

父亲那么老了, 我还这么小父亲去世的时候, 我才七岁零一个月。

在我的记忆里, 父亲是什么样子呢?那时候父亲的眼睛已经有点花了, 抽烟时怕烧了手, 就用烟斗。

我每天早上上幼儿园的时候, 手里拎着鞋, 从楼梯上慢慢下来, 走到父亲床前, 先观察一下父亲是醒着还是睡着, 然后, 就拿起他旁边的烟, 把他的烟斗装好。

这是我每天的第一件大事。

后来我才知道, 每逢此时, 父亲不管是睡着了, 还是没睡着, 都是假装睡着的, 好让我尽我的孝心。

父亲的遗嘱中有一条是写给我的。

他说:“孩子长大, 倘无才能, 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在我小的时候, 父母亲对我没有过高的要求。

妈妈要求我不学坏就好了, 不像现在的孩子, 家长一会儿要求他学钢琴, 一会儿又要求他学绘画。

邻居家有个留声机, 我也想要一个。

妈妈和父亲商量了, 跟我约法三章, 就是只能在晚饭后放。

父亲就托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去买。

第一次买回来一个手提式的, 很小, 我一看说不要。

内山就“哈依哈依”, 把那个拿回去了。

下次又搬来一个, 还是不如邻居的高大, 但我觉得不能再提出过分的要求了——说不定他会说:“你不要, 就拿回去吧。

”那就麻烦了。

我说好, 就把留声机留下了。

记忆中, 他打过我一次。

因为什么事, 我已经不记得了, 但挨打的效果是记得的, 因为他打我的时候, 嘭, 嘭, 嘭, 非常响, 可是不疼。

他问我“你还听话不听话”, 我说“听话”。

于是就和解了。

然后我问他:“你拿什么东西打我的?”父亲马上递给我, 说:“你看吧。

”那是一张报纸卷起来的长条, 当然了, 打得很响, 又不疼。

父亲的日本朋友中, 我没有见过藤野先生, 内山完造是见过的。

他和我们在抗战电影里见到的日本人不一样。

他对人, 对中国人是很好的。

比如, 在他的书店前, 夏天就放着这么一个大桶, 桶里面放着茶叶, 茶叶是我父亲从绍兴买回来的粗茶, 便宜, 桌子上再放两个杯子, 人力车夫或者其他什么人就可以免费喝茶了。

这叫舍茶。

有的时候, 他看见一本书被偷拿走了, 店员就问他:“要不要管呢?”内山说:“不要管了, 让他拿去吧, 他买不起书, 但他真的是喜欢书。

”70多年来, 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父亲联系在一起的。

(文章有删节)【且读且思】文章围绕父亲一共写了哪四件事?在作者的心目中,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父亲那么老了, 我还这么小》(1)理解儿子的孝心, 让“我”能尽孝;(2)对“我”没有过高的要求;(3)有约束地支持“我”的合理要求;(4)惩罚“我”的过失。

在作者心目中, 父亲是一个懂得儿子心理, 能理解儿子, 对儿子既严格要求又疼爱有加的慈父。

《感恩的窗帘》当老师需要帮助的时候, 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并尽可能做到最细最好, 才是真正的感恩。

难忘的体罚◎[美]兰妮·麦克穆林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的心底的, 至于我, 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

考试前, 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 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

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 虚度时日。

”说着, 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 拿一本书, 径自翻了起来。

我勉强做了一半, 就被卡住了, 任凭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

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 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招呼。

果然, 伊丽莎白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

我赶紧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 她正读书入神, 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

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

这次作弊的代价首先是一个漫长难熬的周末……思前想后, 我打定主意, 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周一下午, 我们战战兢兢地到了老师的身边:“我们知道错了, 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 就是……”(没说出口的是“请你宽恕!”)“姑娘们, 你们能主动来认错, 我很高兴, 这需要勇气, 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

不过, 大错既然铸成, 你们必须承担后果。

”说着, 弗洛斯特女士拿起我们的试卷, 撕了, 扔进废纸篓。

“考试作零分计, 而且——”看到她拿起松木板子, 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 连话也说不囫囵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