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施工图评审要点前言:本要点主要用于常规地下车库,应在开始做初步设计时下达给设计方进行控制,并贯穿于整个初设和施工图设计过程。
建筑专业:1、防火分区面积尽量做到规范允许最大面积上限,减少防火分区的数量。
一般在安装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淋)及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的情况下,以下不同功能区的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地下停车库:4000平方米.地下商业营业厅:2000平方米.其他(设备房,办公区等)1000平方米2、安全疏散口数量及宽度满足要求即可,无需多设;疏散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1)、一般情况下,每个防火分区均应有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
2)、停车库为当同一时间内逗留人数不超过25人或停车数不超过50辆时。
可设一个人员安全出口。
3)、非停车区(设备房,辅助用房等),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火区时,可利用两个防火分区间的连通门(防火门)作为一个安全出口。
4)、不同防火区可共用同一个疏散楼梯分别作其安全出口。
5)、疏散宽度应按规范要求计算得出(列出计算公式)。
净宽度应考虑扣除抹灰厚度居住建筑楼梯最小净宽为1.2米,公建(除医院外)楼梯最小净宽为1.3米,居住建筑单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3米,居住建筑双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4米,公建(除医院外)单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4米,公建(除医院外)双面布房走道最小净宽1.5米,走道净高不得小于2米(安装管线或抹灰后净高)。
3、车行出入口满足规范最少要求即可。
1)、小于或等于50辆的汽车库设1个单车道出入口;2)、小于100辆车的地下汽车库设1个双车道出入口;3)、100~499辆车的汽车库设2个单车道出入口;4)、500~800辆车的汽车库设3个单车道出入口(一进两出);5)、800辆车以上的汽车库设3个出入口(其中不少于两个双车道出入口)。
4、汽车坡道设计,坡道宽度满足最小宽度即可,纵坡小车直行取15%,中型车直行取12%。
1)、坡道宽度,a.直行时,单行不少于4米(加抹灰4.1米),双行不少于7米(加抹灰7.1米)。
b.曲行时,单行不少于3.8米(4.5米),双行不少于7米(8.5米)。
(括号内为“深规”对曲行单独要求)。
2)、坡道纵坡:a.小车直行不大于15%,曲行不大于12%。
b.当纵坡大于10%时,坡道与小平段交接要设置缓坡段,其坡道取主坡坡度的1/2,长度不少于3.6米。
c.中型车直行不大于12%,曲行不大于12%。
3、坡道的横坡:直行取1-2%,曲行取5-6%。
4)、坡道不应阻碍人防门的开关。
5、停车位设计尺寸控制。
1)、规范中标准小车车位为“2.4米X5.3米”,一般取“2.5米X5.3米”,以柱子为0.6X0.6米计,单车位柱距为3.2米,双车位柱距为5.6米,三车位柱距为 8.1米。
如结构柱截面加大,柱距相应加大。
2)、停车位布置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应优先采用“垂直式”,其次为“30、45、60度方式”,最后是平行式。
3)、二层升降横移类机械停车,车位尺寸(柱芯距):长X宽=5550X2350;长度方向后柱芯距墙200,前柱芯距车道150;宽度方向柱芯距墙、柱150。
优先选用8米多的柱跨(3个平面车位)成组布置机械车位,平面为一个车位时不应布置机械车位。
净高不小于3600。
设计应注意梁、防火卷帘、管线对净高的影响。
6、注意行车道布置是否合理、高效。
1)、车道应尽量直行贯通,少拐弯,特别是避免出现小于90度的拐弯。
2)、车道的布置应尽量使其两侧均能布置停车位,这将有效地提高车库的使用率。
3)、车道应尽量成环道,避免形成尽端路。
4)、车道设置应尽量使车流单向行驶,避免车流交叉。
5)、小型车道单行不少于3米(垂直停车时不少于5.5米),双行不少于6米。
7、注意合理布置进、排风口及机房,减少进排风口对地面建筑的立面以及首层地面的景观影响.8、层高控制1)、非人防地库层高控制为3600,人防地库层高控制为3700 。
2)、梁高800~900,管线层高度500~600,车库净高2200~2300。
3)、覆土厚度1000~1200,特殊部位根据景观要求设置。
4)、机械车位净高3600.5)、地面面层为100厚配筋细石混凝土。
6)、地面不设排水沟,集水坑距离不小于25米,集水坑5米范围内做1%找坡。
9、绘制管线综合图10、停车位指标控制(注:表中地下室面积包含设备用房面积,其中的指标为的是在宏观的层面控制地下室的停车及设备用房布置的经济性,由于地下室规模、结构等原因,实际设计可能无法达到指标要求,需要建筑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控制。
)10、泵房设置如泵房、空调机房设在地库,应设在最底层地下室。
如仅有地下一层时,不应在首层住宅正下方设泵房,尽量将泵房设于架空层或园林的正下方;如泵房不得已设于商业等其他用房正上方,上部房间宜设回填土层。
结构专业:一、地下室底板1、结构形式:一般采用无梁板的结构形式,承台或柱下基础兼当柱帽的2、底板板厚:根据地下水位高低250~500厚3.地下室底板钢筋的选取原则:通长筋:没有地下水时且直接落在土上时可取0.15%配筋率有地下水时或没有直接落在土上时取0.2%配筋率地下室长度大于55米根据地下室长度取0.2%~0.25%的配筋率原则上通长筋间距为150附加钢筋优先采用小直径密间距4.计算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在计算承台或独立柱基须考虑水浮力产生的弯距对承台的影响二、地下室中间层及顶板1.主要结构形式:单向次梁、单向双次梁、十字梁、井字梁、密肋、无梁楼板优先采用主次梁方案、其次采用十字梁及井字梁方案。
人防顶板优先采用无梁楼板结构形式2.主要结构构件尺寸主梁截面尺寸:400~600x600~800次梁截面尺寸:200~300x(主梁梁高-50~100)板厚普通地下室顶板:150嵌固层:180人防顶板:200地下室中间层:100~1202.钢筋的选取:中间层: 按梁、板主筋采用三级钢当地下室长度大于55米时板采用双层双向配筋率一般采用0.2%地下室顶板:按梁、板主筋采用二级钢板一般采用双层双向配筋率一般采用0.25%3.计算分析:密肋、无梁楼板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其他结构采用SATWE进行计算分析三、地下室外墙及柱1、主要结构构件尺寸:柱截面一般为500~600X500~600轴压比控制在0.75左右外墙截面根据水土压力大小200~5002、钢筋的选取:柱配筋大部分是构造配筋外墙通长筋纵向通长筋间距选用150水平通长筋间距一般选取100纵向通长筋一般配筋率为0.2%,水平通长筋超长时为0.25%.附加钢筋优先采用小直径密间距当上下层截面不同时在变截面处须合理的调整附加钢筋.3、计算分析:计算外墙时底部须考虑与底板的刚度分配减小底部弯距外墙计算时要注意坡道、下沉式广场为悬挑构件须重点关注给排水专业:1、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1)各用电设备的位置与供水(电)及控制位置、容量是否匹配,零配件及控制设备能否满足要求。
(2)水管道与电气线路、通风、空调的敷设位置和走向相互有无干扰,能否满足甲方要求的地下室层高要求。
(3)预留、预埋套管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
结构板上大于300mm留洞位置必须在结构图上表示,小于300mm留洞位置及大小见给排水施工图(4)结构次梁高度大于600mm时,管径不大于200mm压力管穿梁敷设。
(5)审查设计院地下室综合管网图。
2、水泵房平面图(1)首选无负压供水装置,但需与当地水务部门落实相关手续。
(2)当地政府无特殊要求时,生活水池采用独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式。
(3)地下贮水池及各区水箱接管安装中应防止短流、消除死水。
水池进水阀和出水管不得设置在同侧。
(4)水泵房层高不小于3m。
(5)选用的水设备及其布置、敷设要求考虑维修要求且留出通道宽度大于1.2m。
(6)地下水池容积计算必须按照甲方设计任务书给出的人数和用水量计算标准3、水泵的选择安装及降噪处理(1)首选多级低速卧式泵(要求高时配进口电机或用进口泵); 水泵出口水管上设置缓闭止回阀及水锤消除器;水泵进出管上均装有双球体可曲挠橡胶接头,要求高时管道上的吊、支架均采用可隔振的弹性吊、支架,在管道穿墙和穿楼板处,填充或缠绕弹性材料。
(2)水泵基础采用隔振基础,水泵基座通过橡胶隔振器与混凝土基础相连。
水泵基础一般高出地面0.1-0.3m,对振动和噪音有较高要求时,水泵隔振架重量要求满足1.1-1.5倍水泵重量。
(3)水泵吸水管标高必须高出水泵房完成面标高500mm。
(4)要求高时水泵房内壁采用矿棉吸声板以达到隔音效果。
4、地下室排水(1)地下车库入口起坡处设一坡度为7.5%、高出室外地坪300mm的斜坡,并在最高处设置第一集水明沟,然后再以7.5%的坡度坡向室外地坪,明沟内雨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
该明沟采用净宽为450mm,深300mm,上设钢制或铸铁篦子。
(2)地下车库地坪排水,不宜设明沟排水,而是直接利用地面坡度坡向地漏,在车库地坪上设一定数量的地漏,再通过排水直埋管汇集至集水井。
根据车库的柱距,一般每两跨柱距设一地漏,如地漏设于车道与车位交界处,则可充分利用地面坡度。
该地漏及直埋管通常选用DN100型。
(3)地下二三层车库的排水,只需在各层地坪设地漏及排水管(PVC-U),排入最底层的地漏或集水井。
在排水管上应设置阻火圈,以免火灾的蔓延。
5、集水井设置要点(1)每个集水井的受水区内应无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建筑物内排水管不得穿越以上诸缝。
(2)每个防火分区必须独立设置集水井,以免排水直埋管穿越防火分区。
一旦发生火灾,虽然防火卷帘将两防火分区阻隔,但隐患埋藏于车库底板下。
(3)在有人防的地下车库,每个人防防护单元内应独立设置集水井,排水直埋管也不应穿越防护单元,且排水直埋管亦不能穿越人防区与非人防区。
(4)集水井深度控制在1.00-1.40m6、冷热水系统(1)热水供水分区与给水分区一致,热水供水压力与冷水压力平衡(单独使用冷水或热水者外)。
(2) 热水供应系统采用机械循环系统,高层建筑的热水系统采用减压阀分区时保证各区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
(3)系统上设置防膨胀泄压用的安全阀,膨胀管(或膨胀罐),伸缩节,固定支架等附件。
设置防止和减缓管道和设备结垢、锈蚀的装置。
(4)给水系统分区时采用市政给水压力值不大于0.25MP。
具体压力值待项目部现场测量后再复核能否满足分区要求。
7、地下室其他要求(1)上部建筑为住宅时,雨、污排水系统必须在首层覆土内排出接入室外管网,接入化粪池前排水坡度不小于1% 。
上部建筑为大型商业时需和各专业协调,排水方式待评估后确定。
(2)当地下车库内设有卫生间等生活设施时,其生活污水应独立设排水管、独立设污水集水井、独立设潜水排污泵排放,以避免生活污水和臭气通过地漏逸出,并设通气管高空排放气,选用带有切割或允许通过相应粒径颗粒污物的潜水排污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