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PPT删减版)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PPT删减版)

1 总则1.0.1 为防范和处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的防治。

1.0.3 本导则按工程施工技术类型,将质量通病进行如下分类:(1)岩土明挖;(2)地下洞室开挖;(3)锚喷支护;(4)地基加固(略);(5)防渗与排水(略);(6)灌浆;(7)混凝土;(8)土石方填筑;1(9)砌体及护脚、护岸;(10)疏浚(略);(11)金属结构制作及安装;(12)机电设备安装;(13)安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与施工期监测(略)。

1.0.4 本导则所述质量通病,主要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易发生、且较为普遍的实体施工质量通病。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时,应认真记录质量通病的性状,查明原因,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处理。

1.0.5 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通病已经导致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隐患的,其处理程序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1.0.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2 岩土明挖工程2.1 边坡开挖2.1.1 预裂爆破效果差1 现象:(1)预裂缝未贯通,岩石表面裂缝不明显;预裂缝隙过大,造成永久边坡岩体震动破坏。

(2)边坡岩石壁面不平整度大,孔壁有明显爆破裂隙。

(3)残留孔分布不均匀,半孔率低。

2 主要原因:(1)孔位、孔向偏差大。

(2)爆破设计不合理,爆破参数选择不当。

3 防治措施要点:(1)施工前,应充分了解爆破作业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了解拟用火工材料的性能指标;认真做好爆破设计,慎重选择爆破参3数,爆破前进行生产性试验,验证爆破设计,并根据爆破试验效果对爆破参数进行修正。

(2)施工前,应对造孔、药包加工和制作、装药、爆破网络铺设和起爆等各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并向每个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交底,明确各自责任,严格执行班组间及工序间的交接检验和记录制度。

(3)所有爆破作业应遵守国家“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爆破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1.2 爆破造成边坡岩体破坏1 现象:预裂爆破清除石渣后,在岩壁上留下明显的爆破裂隙或没有形成预裂面。

2 主要原因:未进行生产性爆破试验;爆破参数选取不当,预裂爆破不成功;或没有依据岩性的变化对参数加以调整。

43 防治措施要点:认真做好爆破设计,慎重选择爆破参数;做好生产性爆破试验,根据岩性变化不断地对爆破参数加以调整。

2.1.3 岩渣块径大,级配不好1 现象:岩体被实施爆破后,岩石块径大,影响到装载设备生产效率;爆破石料作为回填料使用时,影响到回填料级配曲线。

2 主要原因:(1)爆破参数选择不当,炮孔间距、排距过大。

(2)炸药猛度不足。

(3)在抛掷爆破作业时,炮孔方向单一,抛掷物在空中不能互相撞击,二次破碎。

3 防治措施要点:(1)调整爆破参数,适当缩小炮孔间、排距。

(2)使用猛度更大的炸药。

5(3)在抛掷爆破作业时,调整炮孔方向。

2.1.4 边坡崩塌或滑坡1 现象:开挖形成的边坡发生局部崩塌或边坡产生滑移,对工程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 主要原因:(1)开挖前未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未对不良地质构造进行预报。

(2)爆破参数选择不当,施工过程中对岩体产生了较大扰动,边坡形成后未及时支护,也未对边坡稳定进行定期观测。

3 防治措施要点:(1)查明该地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和边坡稳定密切相关的断层、节理裂隙的组合情况并进行稳定分析。

(2)慎重选择爆破参数,减少对岩体的开挖扰动。

(3)边坡形成后及早支护,并对可能滑动的边坡进行定期观测,6发现位移数值不收敛,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2.2 岩基明挖2.2.1 爆破造成基础岩体破坏1 现象:爆破后,在岩体表面有明显爆破裂隙或裂纹,致使基岩承载能力降低。

2 主要原因:爆破开挖方法不正确。

3 防治措施要点:(1)基础面以上岩体应采用分台阶开挖法并预留保护层,钻孔深度与开挖台阶高度比值宜在2/3 ~3/4间;保护层的开挖,应采用手风钻钻浅孔、小药量多次爆破的方法,且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5m;对接近建基面50cm的岩体,应采用风镐清除或人工撬挖。

(2)在易风化或遇水易崩解的泥岩、页岩基础面,要控制地表水,必要时,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建基面。

72.2.2 保护层开挖不符合要求1 现象:(1)预留保护层厚度不足。

(2)岩石建基面存在爆破裂隙或爆破痕迹,基础面起伏差较大。

2 主要原因:(1)未编制正确的作业指导书,未遵循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

(2)监理未能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开挖作业方式。

3 防治措施要点:(1)开挖施工组织设计应经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开挖作业。

(2)开挖作业中,施工人员应认真执行开挖作业程序。

(3)监理发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要及时纠正。

2.2.3 坑槽开挖断面不规整1 现象:坑槽断面不规整,几何尺寸误差较大。

2 主要原因:8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或施工作业不规范。

3 防治措施要点:(1)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应采用特殊处理措施,遇到层间接合不好的薄层水平岩层,开挖前可先打锚筋或锚杆;在设计开挖边线上采用预裂爆破,减少爆破对周边围岩的震动。

(2)按照施工文件的要求,认真编制坑槽开挖施工措施,采用合适的施工机械。

2.3 土基明挖2.3.1 基坑泡水1 现象:土基开挖时伴随开挖高程的下降,基坑作业面严重积水。

2 主要原因:在有地下水的土基开挖时,未有效控制地表水,也未有效降低地下水高程;地下水或地表水汇聚于基坑中。

3 防治措施要点:9建立有效的地表水控制系统;查明水文地质情况,当地下水位线高于基坑开挖高程时,开挖前应建成有效排水系统。

2.3.2 边坡失稳1 现象:土方基坑开挖时或开挖完成后,边坡的局部或整体发生失稳,产生了塌方或滑动。

2 主要原因:(1)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荷载、气温等有关。

(2)未采取有效排水措施,导致地下水位抬高,土体力学参数降低或在渗透动水压力作用下,边坡容易产生塌方或滑坡。

3 防治措施要点:(1)根据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在开挖基坑四周设置井点排水系统,当地下水位线降至基坑底面高程以下时,再进行开挖。

(2)在基坑开挖全过程直至边坡支护后,或基坑回填前,应保持井点排水系统运行有效。

10(3)在土质边坡的顶部不宜堆积土石,大型施工机械也不宜停留。

(4)在寒冷季节开挖形成的边坡,当气温转暖,要加强对边坡的观测,发现存在不稳定情况,应及时处理。

2.3.3 基坑降排水系统运行效果差1 现象:基坑排水系统投入运行到一定时期之后,地下水位线高程不再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2 主要原因:设计考虑不周或运行失效、检修不及时。

3 防治措施要点:(1)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做好排水设计,在现场进行井点排水试验,验证或调整排水系统参数。

(2)加强运行管理,及时检查维修。

(3)设置备用水泵。

11123 地下洞室开挖工程3.1 钻爆法开挖3.1.1 洞室开挖超挖、欠挖严重1 现象:洞周岩面不平整度过大,实际开挖线与设计开挖线比较,某些部分的实际开挖线大于设计开挖线,其平均超挖值远大于相关规范规定的允许超挖值;某些部分的岩面多处或大面积处于设计开挖线之内,使洞室断面减小,欠挖严重。

2 主要原因:(1)未进行生产性爆破试验,爆破设计及爆破参数选择不合理,或未依据洞室围岩的变化对爆破参数加以调整。

(2)对较差围岩洞段,局部不稳定的楔形体、岩爆地段、断层破碎带等未进行及时支护,发生掉块和坍塌,造成严重超挖。

(3)爆破放线不准确。

133 防治措施要点:(1)爆破前进行生产性试验,验证各爆破设计参数,并根据围岩变化情况及实际爆破效果及时进行修正。

(2)对围岩条件较差及洞室轴线与岩层层面、断层破碎带夹角较小,易发生局部塌落、掉块的洞段,应及时进行支护。

(3)认真执行开挖作业程序,监理加强管理控制。

3.1.2 残留孔痕保存率低1 现象:洞周岩面残留孔痕远少于规程规范要求,甚至看不到残留孔痕,岩面起伏差大。

2 主要原因:未按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要求进行爆破设计,爆破参数选择不当,药量大。

3 防治措施要点:(1)慎重选择爆破参数;对不良工程地质地段,采用浅钻孔、弱14爆破、多循环的施工方法;针对不同围岩类别,认真进行爆破设计,做好生产性爆破试验,并根据岩性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2)按照爆破设计要求及开挖作业程序进行爆破施工,监理应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规范的行为。

3.1.3 爆破孔壁存在爆震裂缝1 现象:爆破残留孔中存在明显的爆震裂缝。

2 主要原因:爆破参数选择不当,爆破孔孔径大、装药结构不合理、装药量大。

3 防治措施要点:根据围岩岩性,认真做好爆破设计,适当缩小炮孔间、排距及孔径,减少装药量,爆破前进行生产性试验,验证爆破设计参数,并根据岩性变化及实际爆破效果及时进行修正。

153.2 掘进机开挖3.2.1 隧洞沉陷或上抬1 现象:隧洞局部洞段下沉或局部洞段上抬,其数值远大于规范和设计要求。

2 主要原因:(1)隧洞中局部出现断层破碎带及软岩段,掘进机施工至此时,因机头太重而出现下沉。

(2)掘进机操作人员操作不当,致使洞底高程抬高或降低。

3 防治措施要点:(1)利用地质雷达、超前钻孔等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调整机头的掘进姿态,避免产生超过设计要求的洞轴线向上或向下偏移。

(2)掘进机操作人员应认真执行开挖作业程序,及时进行纠偏。

(3)对于局部洞段下沉或上抬量过大,可采用爆破扩挖后重新支16护。

3.2.2 管片衬砌平整度较差1 现象:管片与管片连接处出现错台,对管片结构受力及水力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2 主要原因:(1)当掘进机护盾中安装的管片被推出护盾时,因管片与岩壁间的豆砾石回填不及时或回填豆砾石层较松散而产生下沉,导致管片间接缝产生错台。

(2)当掘进机经过软岩段洞底产生突然下沉时,安装管片易产生错位,而出现错台。

(3)管片安装不到位。

(4)管片间的定位销强度低以及管片间未设连接螺栓,或连接螺栓拉紧力不足。

3 防治措施要点:17(1)管片安装时要精确对缝,安装到预定位置,当管片推出护盾时应立即回填豆砾石,并及时对回填豆砾石层进行回填灌浆。

(2)加强超前地质探测,必要时可采用超前钻孔;当掘进机掘进到软岩时,及时调整机头姿态,减少机头下沉量。

(3)选择合格的管片间止水条材料,使其能满足止水要求,软硬适度。

(4)选择合格的管片间定位销;管片与管片间设连接螺栓,螺栓的规格尺寸应根据管片型式、尺寸及安装管片时不产生超宽缝隙、超标错台等要求确定。

(5)对严重超标的错台,若不影响其结构稳定、安全,可采用高标号砂浆用1:10左右的坡比抹成斜坡;若影响其结构稳定、安全的错台,应将衬砌管片拆除、扩挖,重新施做一次支护或二次衬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