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创设情境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交流、探索问题环节: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探讨问题;
应用理解、反思提高环节:主要是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
四、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6个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索问题——应用理解、反思提高
——知识升华、归纳小结——课后作业、知识拓展——目标达成检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幻灯展示情境引入)从实际问题引入,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填空:
(1)有一块蛋糕,平均分给3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得了块。
(2)如果有一段a千米的路程,需要b小时到达,则速度为千米/时。
(3)一块长方形玻璃的面积为2 ㎡,如果宽是a m,那么这块玻璃的长是m。
(4)小丽用n元人民币买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元。
处理教材难点的方法:创设情境,层层递进。1、注重直观性背景;2、注重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3、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我采取的策略:
1、“尝试教学” 法;2、多媒体演示;3、架桥铺设法.
目的: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1、通过设疑对比揭示重点;2、抓住函数概念的关键词分析问题;3、板书重点。
三、学法分析
学法指导
▲主要表现在:
①固定思维方式:静止、孤立、片面
②思维能力水平的制约 。借助具体形象进行抽象思维,缺乏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法分析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 作者:
———————————————————————————————— 日期:
ﻩ
18.1分式(1)说课稿
说课人:宜七中 何杰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分式及其基本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
•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分母中都含有字母.从而引出课题——分式
(二)形成概念(类比分数知识,得到分式概念。由分式的概念,类比分数得到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1)学生根据上面探究到的结果,概括什么是分式.
一般地, 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那么代数式叫做分式.
其中A是分式分子,B是分式的分母.
(5)有两块棉田,一块面积为a ha产棉花m kg;另一块面积为b ha产棉花n kg,这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棉花kg。
•
•学生得到:(1) (2) (3) (4) (5)
•教师提问:在上面所列的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不是整式的分子、分母有何特点?
(让学生根据五个代数式的特征进行归类学生探讨发现:列出的代数式,有些不是我们学过的整式,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
(3)是圆周率,它代表的是一个常数。
(三)例题分析
例1说说分式在现实生活中表示什么意义?
解:如果a(元)表示购买笔记本的钱数,b(元)表示每本笔记本的售价,那么表示每本降价1元后,用a元可购得笔记本的本数。
如果表a示长方形的面积,b表示长方形的宽,那么表示宽减少1个单位后,面积仍为a的长方形的长。
(考虑到学生对分式的实际生活意义的解释有困难,所以让学生先自学课本上的说法,然后让学生再联系实际生活说出其他的意义解释)
你还能对分式的意义做出解释吗?
填填看 根据下列x的值填表:
教师提问:你在填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表格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分式中的字母赋值,将“代数化”了的分式还原为他们熟悉的分数。学生在填表的过程中发现某些字母的取值会使分母为0,与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产生矛盾.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分式有意义应满足什么条件。在探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不是字母的值是否为0,而是表示分母的整式的值是否为0,这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让学生概括分式值为0的条件,为例2、例3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依据对教学大纲、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能力目标:能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分式的含义。能求分式的值,能认识到分式值为零时的条件;
情感目标:让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去理解分式的意义,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2.指出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分式?
(1) (2) (3)(4) (5) (6)
3.从“1、2、a、b、c”中选取若干个数字或字母,编制两个代数式,其中一个是整式,一个是分式。
练习小结:
(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分数线可以理解为除号, 并兼有括号的作用。
(2)分母必须含有字母.类比分数,分母的值不能为0。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
难点: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在实际生活中意义的解释。
突破点:由于部分学生容易忽略分式分母的值不能为0,所以在教学中,采取类比分数的意义,加强对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的教学.
▲主要困难在于:学生由常量数学
到变量数学的观念的转变。
例2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4)
(例2再次强调表示分母的整个式子不能为0。给出的分母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渐进原则,突破难点。同时强调有些分式恒有意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掌握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解释、分式的值。它是以分数知识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由整式扩充到有理式。学好本课知识是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
(如果学生能比较准确地得到分式概念,则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对于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举反例一一加以纠正,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评:强调分式的分母必须含字母。)
•(2)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
巩固性练习(掌握分式的概念)
1.把下列各式写成分式:
(1) x÷y (2) 400÷ab (3)a÷(b-c) (4)(x+y) ÷(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