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控制初中生辍学的途径和办法

有效控制初中生辍学的途径和办法

有效控制初中生辍学的途径和办法
作者:石家富文章来源:咸丰县丁寨乡中心学校点击数:3019 更新时间:2008-12-8 13:44:22
动员适龄少年入学,依法控制在校学生辍学,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程度的重要工作。

2000年以来,丁寨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丁寨乡中小学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为此做了许多事情,取得了明显成果,已经实现了适龄少年入学率95%以上,初中学生辍学率3%以下。

但是,5%的适龄少年未入学和3%的初中学生辍学,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很不适应,对这些学生的家庭影响很大。

解读我乡初中学生辍学的真实原因,探讨和解决我乡初中学生辍学的途径和办法,提高人们防流控辍的意识,增强人们防流控辍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推动我乡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但厌学是导致我乡初中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

1、学习成绩差。

调查显示,辍学生中有5人属于成绩差的学生,占辍学生总数的7.4%,他们想读书,愿读书,但对老师和同学的冷漠态度和不良行为异常敏感,害怕家长“恨铁不成钢”的简单粗暴教育方式,对考试经常排名次,班主任评语措辞严厉而提心吊胆。

面对老师、同学、家长的多重歧视,他们逐渐产生厌学情绪,选择逃避方法,干脆放弃学业,伤心地离开学校。

2、不想读书。

调查显示,辍学生中有11人属于不想读书的学生,占辍学生总数的16.2%,这些学生的辍学与“应试教育”和家长要求有关,学校教师以学生升学为目标,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

家长和社会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为唯一指标,学校不得不把中考升学率放在首位。

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学生思想压力加大,学生负担加重。

经常压得学生没有喘息时间,除了早、晚自习外,学校还增加了早早自习,晚晚自习,中午还要集中做作业。

学生觉得学习太累,伤失了学习信心,含恨地离开学校。

3、不愿读书。

调查显示,辍学生中有36人属于不愿读书的学生,占辍学生总数的53%,这些学生的辍学与教育有关,更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个统考科,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

一科还没有学明白,另一科的内容就又上来了,好像有学不完的内容在等着自己,时间长了,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越来越觉得学习是—种负担。

特别是英语、数学两科,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小学英语的基础不好,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学习很吃力。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难学得多。

另外,现行课程与农村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不一致,偏重实践和技能操作,与多媒体或上网搜索有关,淡化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

加之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不好,唯书本、满堂灌、题海战术,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甚至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这些学生成绩下降后,搞学习的时间少了,违反纪律的
次数多了,老师管烦了,家长放弃了,他们不得不离开学校。

4、家庭原因。

调查显示,辍学生中有3人属于家庭原因的学生,占辍学生总数的4.4%,在农村,农民的观念并没有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同步改变,落后的观念依然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他们认为农村教育质量差,升学的机会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

而中学学的东西农村用不上,如果“考不上学,还上这个学有什么用”,“能看个报、写个信就行了”,“什么时候种地都是种地,早种晚种一个样,不如早点回家”。

还有,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散落在社会无所事事,特别是家在农村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家长无权无钱,找不到“后门”,只好闲散在家。

以前初中毕业后,如能考上中师、中专,也能分配,找到工作,现在连大专毕业生找工作都困难,何况中师、中专呢?!因此,个别家长产生了供子女读书不划算的想法。

他们认为,“既然上学读书已经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何必再去读书,还不如早点干活挣钱贴补家用”。

这种新“读书无用”的思想也造成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5、外出打工。

调查显示,辍学生中有7人属于外出打工的学生,占辍学生总数的10.3%,我乡地处城郊,相对而言经济较好,但从绝对的角度说还是落后的。

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于种粮食、蔬菜,由于土地有限,因而收入更有限,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供初中生读书有困难,他们不愿年年靠借钱送孩子读书,一些初中学生的家长走上了打工之路。

这样一来,他们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学生,没有父母在身边,留守学生们变得孤独,性格越来越内向,学习兴趣越来越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他们仿效自己的父母,放弃学业,走上了打工之路。

6、其它原因。

调查显示,辍学生中有3人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占辍学生总数的4.4%,他们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而辍学,有的因家庭灾难而辍学,有的因自己任性而辍学。

有的因学校教育方法不当而造成学生辍学。

7、调查显示,近三年的我乡初中辍学生分别为25人、18人、25人,这个数据是不正常的,国家对初中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之后,当地政府执行《义务教育法》力度不够,强制学生入学的措施不得力,现在的宣传力度、督办力度不及“普九”验收之年。

8、调查显示,2005年招生349人,2008年毕业311人,除辍学外有近30人转出丁寨,2004年招生400人,2007年毕业326人,除辍学外有近60人转出丁寨,2003年招生429人,2006年毕业358人,除辍学外有近60人转出丁寨,说明丁寨乡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也是造成优生流失和学生辍学的内部原因。

另外,近三年辍学生中七年级辍学47人,占辍学总数的69.1%,八年级辍学20人,占辍学总数的29.4%,九年级辍学1人,占辍学总数的1.5%,此组数据说明:小学生满怀信心走进初中,因初中知识难学,学生厌学离校是初中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八年级知识更难学,加之两极分化,是初中学生再度辍学的根本原因;学生为了得到毕业证,到了九年级辍学的就不多了。

二、有效控制辍学的途径和办法。

防止初中学生流失,控制在校学生辍学,它是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工作的重点,也是普及工作的难点,它需要社会、教育、家庭、学生和党政领导的共同努力,具体办法如下:
4、评价控制辍学。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真正做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第一,学生成绩不按考分排名次,不完全以考试分数为评定学生优劣,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

第二,引领教师不断地追求真知、提高能力,勇于参与教育改革实践,不完全以学生考试成绩评定教师好坏。

第三,全县中考上线千人比不能以学生所在学校为依据,而应该以学生户口所在地为准,从而,在加强学生学籍管理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就读,较少学生辍学。

5、制度控制辍学。

学校要严格执行有关制度:(1)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

(2)适龄少年入学登记制度。

(3)流失生报告及劝返制度。

(4)义务教育完成证书制度。

(5)学生入学、巩固责任制度。

教导处要在规定时间办理好入学、转学、休学、借读、复学、毕业等手续,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驱赶在校学生。

班主任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健全科任教师点名制度,发现学生缺课,及时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组织学生返校上课。

6、联系控制辍学。

小学、初中都要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每一名小学生的去向,建立小学与初中交接制度,确保辖区内每一名小学生升入初中阶段就读。

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小学要提前通知初中,共同做好困难学生工作,并报中心学校备案。

7、借力控制辍学。

学校要主动将控制辍学纳入督导评估内容,加大分值比率,实行一票否决,争取政府领导督查。

申请劳动保障、工商、妇联、教育行政部门打击雇佣童工的企业或个体经营户,严肃处理辍学生家长、组长、村长。

8、表彰控制辍学。

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辍学的奖励制度”,并拿出一定资金,对控辍工作成绩突出的班主任、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并大张旗鼓地宣传无辍学生班级、无辍学生村民小组、无辍学生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