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第二讲
3.5 运动算子
一点在同一坐标系中运动完后,其在该坐标系下的表示
一、平移算子
A A P2 A P P 1
A
P2 Trans( AP) AP 1
A
二、旋转算子
A
P2 R P 1
A
P2 Rot ( K , ) P 1 三、一般形式
A
A
P2 T P 1
A
例3-4:在坐标系{A}中,点P的运动轨迹如下:首先绕Z轴 转30°,再沿X平移10单位,最后沿Y轴平移5单位,一直 P点原来的位置是 运动后的位置
齐次坐标变换矩阵T的不同解释:
1、刚体坐标系的描述(位姿)
2、点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映射(位姿) 3、运动算子
A A T P [3 7 0] 1
,求该点
P2
。
9.098 12.562 A P2 T A P 1 0 1
0.866 0.5 0 10 0.5 0.866 0 5 T 0 0 1 0 0 0 0 1
3.5 运动算子
3.6 变换矩阵的运算
运动学研究的问题: 各个连杆的相对运动 运动关系,以及机器人与 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运动 关系。 那么如何单个刚体的 位置和姿态那?
3.2 刚体位姿的描述
一、位置描述——位置矢量(position)
坐标系建立后,任意点P在空间的位置可以 用一个3×1的位置矢量来描述;例如,点P在{A} 坐标系中表示为:
二、旋转 设坐标系{A}和坐标系{B}的原点重 合,但它俩的姿态不同。设有一向量P, 它在{B}坐标系中的表示为BP,它在{A} 中如何表示? 考虑分量:
px A py A pz
A
xA g p B y A gB p B z A gB p
A B
B
B
zA zB
p
即:
A
p
R p
B
oA oB yA xA xB
Ay B Az B]
,它是一个3×3矩阵,它的每一列为 {B}的基
矢量在{A}中的分量表示。
即:
r11 r12 r13 r r r A A A A R [ x y z ] B B B B 21 22 23 r31 r32 r33
基矢量都是单位矢量,因此,上式又 可以写成:
二 、机器人的工作空间 操作机的工作空间:机器人操作机正常运行时,末端执
行器坐标系的原点能在空间活动的最大范围;或者说该原 点可达点占有的体积空间。这一空间又称可达空间或总工 作空间。 灵活工作空间:在总工作空间内,末端执行器可以任意 姿态达到的点所构成的工作空间。记作Wp (P)。 次工作空间:总工作空间中去掉灵活工作生间所余下的 部分。
并集,运动则为三个支链运 动的交集。
d 6(n g 1) fi
i 1
g
=6(14-18-1)+36
=6 每个分支都不存在约束( 6运动副数目),动平台也就
没有约束,故能实现 6 个自
由度的运动。
SCARA 机器人有 4 个关节, 故需要4个驱动,就是说有 4 个自由度,其末端约束数目 为2(6-运动副数目)。
例:已知坐标系{B}的初始位置与坐标系{A}重合,首先 坐标系{B}沿坐标系{A}的x轴移动12个单位,并沿坐 标系{A}的y轴移动6个单位,再绕坐标系{A}的z轴旋 转30°,求平移变换矩阵和旋转变换矩阵。假设某
rB 5i 9 j 0k 点在坐标系{B}中的矢量为
,
求该点 在坐标系{A}中的矢量。
机器人结构的基本要求
一、机器人的自由度
自由度是指描述物体运动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
确定点在空间位置—三个坐标。
确定刚体(三维物体,不是一个点)在空间位置—六个坐标(三
个确定空间位置,三个确定空间姿态)。 需要六个自由度才能将物体放到空间任意指定位姿(即位置和姿
态)。
少于六个自由度,机器人的能力将受到相应限制(自由度越少, 限制越多)。
1) 少于六自由度机器人
在一定范围内完成某些任务。
2)六自由度机器人 能完成空间任意位姿的任务。
3)多于六自由度机器人 更大的灵活性,用于避障等。
并联机构
g
d 6(n g 1) fi
i 1
=6(8-9-1)+15
=3 每个分支都存在1个约束 (6-运动副数目),
动平台的 约束为3个约束的
则:
A 12 0.866 0.5 0 5 11.830 A rA pBO B R rB 6 0.5 0.866 0 9 13.794 0 1 0 0 0 0
3.4 齐次坐标和齐次变换
zA
OA
zB xB
p
OB
{B} { R
A B
A
pBO }
yB yA
xA
3.3 点的映射
同一点P在不同直角坐标系表示之间的关系
一、平移
设坐标系{i}和坐标系{j}具有相同的姿态,
但它俩的坐标原点不重合,若用3×1矩阵iPj0表示 坐标系{j}的原点相对坐标系{i}的表示,则同一 向量在两个坐标系中的表 示的关系为:
A B
cos( xA , x B ) cos( xA , yB ) cos( x Az , B ) R cos( yA , x B ) cos( y A, y cos( y Az , B ) B) , x B ) cos( zA , yB ) cos( zA , zB ) cos( zA
j
oi xi oj
θ
θ
yj
yi
xj
x j cos θ y j os θ 0
0 xi 0 yi 1 zi
cos RZ ( ) sin 0
yB
三、复合变换
例:已知坐标系{B}的初始位置与坐标系{A}重合,首先 坐标系{B}沿坐标系{A}的x轴移动12个单位,并沿坐 标系{A}的y轴移动6个单位,再绕坐标系{A}的z轴旋 转30°,求平移变换矩阵和旋转变换矩阵。假设某
rB 5i 9 j 0k 点在坐标系{B}中的矢量为
A
A pBO B R 0 1 0 1
A I3 x3 Trans( pBO ) 0
A
pBO 1
A Rot ( K , ) B R 0 0 1
A B
R T 0
A B
A
pBO Trans( A p ) Rot ( K , ) BO 1
为何使用齐次坐标
在进行复合变换时,变换关系为:
将其写成统一的矩阵形式则有:
等价于
式中, A BT ——齐次坐标变换矩阵,位姿矩阵 它是一个4×4的矩阵。
①齐次坐标变换矩阵的意义
若将齐次坐标变换矩阵分块,则有:
意义:左上角的3×3矩阵是两个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变换 矩阵,它描述了姿态关系;右上角的3×1矩阵是两个 坐标系之间的平移变换矩阵,它描述了位置关系,所 以齐次坐标变换矩阵又称为位姿矩阵。
则:
A r r A R A T B B B 1 1 0
A
11.830 pBO rB 13.794 1 1 0
分解
A B
R T 0
A B
A
pBO I 3x 3 1 0
px a px b P c px w 1
不唯一
a b c 0
无穷远点,方向余弦
nx ny A BT nz 0
ox oy oz 0
ax ay az 0
px py pz 1
解:由题意可得平移变换矩阵和旋转变换矩阵分别为:
A
pBO
12 6 0
cos 30 sin 30 0 0.866 0.5 0 A cos 30 0 0.5 0.866 0 B R sin 30 0 0 1 0 0 1
z
P(x,y,z)
px r A P py pz
x
o
{A}
y
二、方位的描述——旋转矩阵(orientation)
刚体的姿态可以用附着于刚体上的坐标系(用{B}
表示)来表示;因此,刚体相对于坐标系{A}的姿态等 价于{B}相对于{A}的姿态。 坐标系{B}相对于{A}的姿态表示可以用坐标系{B} 的三个基矢量xB、yB和zB在{A}中的表示给出, 即[AxB
,
求该点 在坐标系{A}中的矢量。
解:由题意可得平移变换矩阵和旋转变换矩阵分别为:
A
pBO
12 6 0
cos 30 sin 30 0 0.866 0.5 0 A cos 30 0 0.5 0.866 0 B R sin 30 0 0 1 0 0 1
sin cos 0
0 0 1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②、绕x轴旋转α角的旋转变换矩阵为:
zi
zj
α
yj oi oj xj
α
yi
xi
③绕y轴旋转β角的旋转变换矩阵为:
zi zj
β
oi
oj
β
yj yi
xi
xj
3、位姿的描述(pose)
定义一组四向量矩阵[R, P],如图。其中,R表 示{B}相对{A}的姿态,P表示{B}的原点相对{A}的 位移。 我们可以将{B}坐标 系相对{A}坐标系描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