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 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 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遗忘: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二)遗忘的原因
1、“干扰说”
(1)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干扰造成的。
(2)分类: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
2、“提取失败说”
(1)观点:认为遗忘是因为提取失败,而非学习者真的“失去”了信息。
(2)“舌尖现象”,提取时找不到合适的线索。
(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艾宾浩斯
1、广义的知识观
2、三种记忆的区分
3、遗忘规律




讲授
使



多媒体
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一、讨论导入
请判断以下选项哪些是知识,哪些不是知识。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2、知道怎么计算1/3+4/5。
3、知道怎么跳街舞。
4、一年有24个节气。
5、知道怎么三步上篮。
6、知道“垚”读“yáo”。
7、会制作Flash。
1、感觉记忆的定义
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2、感觉记忆的分类
(1)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像记忆
(2)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声像记忆
3、感觉记忆的特点
(1)信息以它在外部世界中的相同形式存在,是一种“未被加工”的状态;
10、二者密切联系在一起。很多活动的完成需要两者共同参与,如打字。
四、三种记忆及其信息加工过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
【补充】记忆:是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术语讲,即是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一)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8、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广义的知识观
在学生充分讨论、辩论后,学生额好奇心被调动起来,适时导入新内容:
三、知识的分类
(一)陈述性知识
1、定义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理论等。
2、学习的意义
(1)陈述性知识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陈述性知识是技能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2)容量无限,但保留时间极短;
(3)如被注意到,信息转入短时记忆;若不被注意则消失。
4、认知加工过程
(1)注意:对刺激的有意识关注,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到某些刺激。
(2)注意的两个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3)选择性知觉
选择性知觉是使受到注意的信息获得意义的过程。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个人需要和兴趣、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等决定了哪些内容会成为选择性知觉的对象。
3、获得过程
(1)陈述性阶段
(2)联合阶段(程序化)
(3)自动化阶段
(三)二者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区别
定义
1
2
知识表征方式
3
4
存在形态
5
6
激活速度
7
8
联系
9
10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完成表格
1、2见定义3、是什么、为什么4、怎么做
5、静态6、动态7、速度较慢8、速度很快
9、二者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连续阶段。最初获得的通常是陈述性知识,其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后具有自动化特点,成为程序性知识。
(1)为扩大短时记忆容量,提高加工效率,可采用两种途径:组块和自动化;
(2)复述: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分为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
(3)组织: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三)长时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1、长时记忆的定义
长时记忆: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2、长时记忆的特点
(1)保持时间长
(2)容量巨大
(3)信息处于未激活状态
3、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
(1)提取:指积极地从长时记忆中检索信息,将信息激活并转换到工作记忆中使用的过程。
(2)为了提高提取速度,在学习中要运用复述、精制和组织等策略;学习以后要经常做提取联系——复习。
五、遗忘和复习
(一)遗忘的定义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
上课时间:年月日上课地点:
本次课标题:第一章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点内Biblioteka 容1、广义的知识观
2、知识的分类
3、三种记忆及其信息加工过程
4、遗忘和复习







1、掌握广义的知识观及其两大分类
2、知道三种记忆各自的定义与特点
3、掌握遗忘的概念、原因、进程及复习方法





1、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2、遗忘因素
(1)间隔时间长短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材料的数量
(4)学习程度
(5)加工程度
(四)复习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
4、部分与整体相结合
5、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课后记
推荐阅读书目
课后作业情况
实践活动建议
备注
(二)工作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1、工作记忆的定义
工作记忆:又叫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2、工作记忆的特点
(1)保持时间短——1分钟以内(10—20秒)
(2)容量有限——7±2个组块
(3)信息处于激活状态
(4)经过复述能进入长时记忆
3、工作记忆的认知加工过程
3、表征方式
(1)知识表征: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
(2)表征方式:命题、命题网络。
4、获得过程
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学习的迁移
(二)程序性知识
1、定义
程序性知识: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包括如何完成各项活动的技能。
2、表征方式:产生式,即“如果——那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