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农信银系统?
农信银系统是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简称,是根据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需求,应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开发的集资金清算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支付清算平台,为所有入网机构提供异地支付清算和信息服务的系统。
农信银系统的业务范围是什么?
农信银系统可以为广大城乡客户特别是农村地区企业和个人办理实时电子汇兑、农信银银行汇票和个人账户通存通兑等业务。
农信银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业务办理方便,资金实时到账,系统运行安全,网点覆盖面广。
什么是实时电子汇兑?
实时电子汇兑是指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受客户委托,通过农信银系统将款项实时汇划异地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实时电子汇兑的业务范围是什么?
实时电子汇兑业务包括汇兑、委托收款(划回)、托收承付(划回)、查询查复等。
什么是“农信银—易宝”电子汇款业务?
“农信银—YeePay易宝”属于农信银系统的一个特色业务,是实时电子汇兑的一个延伸产品,适用于客户通过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电话购物等离线支付货款的结算方式。
客户通过营业网点柜台办理“农信银——易宝”电子汇款业务,将货款支付给商家,以便按照订单及时取得购买的物品或服务。
什么是“农信银—支付宝”电子汇款业务?
“农信银—支付宝”属于农信银系统的一个特色业务,是实时电子汇兑的一个延伸产品,适用于客户进行网上购物并选择支付宝“网点付款”作为线下订单支付方式时的货款结算。
客户可通过农村信用社网点柜台办理“农信银—支付宝”电子汇款业务,将货款支付给商家,以便按照订单及时取得购买的物品或服务。
客户办理实时电子汇兑业务有哪些优惠措施?
客户可以通过农信银系统免费办理“农信银—易宝”电子汇款业务。
营业网点柜台受理“农信银—易宝”电子汇款业务时,不向客户收取任何手续费及汇划费。
截至2008年9月末,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已累计处理各类往来账业务3000多万笔,清算资金5500余亿元,这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由全国30家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及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支付清算服务企业,已逐步成为中国支付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益深入的新农村建设中,为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08年10月16日,是农信银实时支付清算系统上线两周年的日子,日前,记者从农信银中心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1至9月份,全国农信银机构(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下同)通过农信银实时支付清算系统共成功办理各类支付结算业务729.63万笔,资金清算类业务总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7倍;清算资金15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倍;日均处理资金清算类业务3.6万笔,比上年同期增长3.7倍;日均清算资金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倍;各项指标均比上年全年翻一番。
从1997年全国农信社特约电子汇兑系统运行及2006年10月16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开通运行以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累计清算业务量已达到3000余万笔,清算资金5500余亿元,在日益深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两年来,全国农信银机构陆续接入办理各类支付结算业务,目前,已有22省、市、自治区开通实时汇兑业务,19省、市、自治区开通签发银行汇票,20省、市、自治区开通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
预计年末除辽宁、贵州、海南外,全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西藏没有农信系统除外)以及深圳市将全部接入农信银实时支付清算系统。
据悉,农信银业务主要包括三大类:全国农信银电子汇兑业务、农信银支
付清算系统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和农信银全国银行汇票业务。
“农信银”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是指客户可以通过全国农村信用社、农
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办理跨省的个人支付结算业务。
只要持有在
农信社机构开户的银行卡或活期存折,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在全国任意一家农
信社网点柜台办理存取款、查询、转账等业务。
目前已有浙江、海南、深圳、
北京、青海等27个省市共70000多个农信社网点实现跨省“农信银”个人账户通
存通兑业务。
农信银实时电子汇兑业务是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入网机构受理客户
委托,将款项通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及时汇划异地收款人的行为。
农信银
实时电子汇兑业务方便快捷,办理手续简单,资金实时到账,辐射范围广。
目前全国农信银机构拥有近85000家营业网点,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目前覆盖
所有营业网点的95%以上。
农信银银行汇票业务是指由出票社(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
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出票社(行)是指签发
银行汇票的农信银机构。
它对于农信银机构完善支付结算功能,拓宽支付结
算渠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信银银行汇票业务特点是:适用范围广;信
用度高;安全可靠;使用灵活;结算准确;付款期限较长。
全国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以下简称农信银中心)于2006年5月29日在北京挂牌成立,中心成立后,立即着手建设农信银实时支付清算系统,并于2006年6月23日正式启动“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建设项目。
2006年10月16日农信银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先期开通实时汇兑业务。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已覆盖了全国30家省级农信联社和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84700家营业网点。
其中20家省级联社,69500机构网点可办理实时汇兑业务,其他未实现实时汇兑业务省级联社的机构网点可办理批量汇兑业务;17家省级联社,5276机构网点可办理汇票签发业务;各地农信银机构网点均可代理解付农信银汇票;16家省级联社约38000机构网点开通并受理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
目前的业务运行情况,2007年,“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成功处理支付业务302.8万笔,清算资金720亿元,日均交易量为12114笔。
2008年1至5月,系统成功处理支付清算业务325万笔,清算资金733亿元,日均交易笔数3.2万笔,其中:汇票签发116,106笔,同比增长27倍,出票金额191亿元,同比增长19倍;汇票解付104,447笔,同比增长35倍,解付资金170亿元,同比增长24倍;通存通兑260.5万笔,同比增长19倍,清算资金237.5亿元,同比增长21倍。
2008年1至5月,通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通存通兑业务渠道,累计流入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资金达110亿元。
从业务运行的统计数据来看,“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业务量上升势头明显,预计2008年年底日均业务量将达到20万笔。
显然,上述成果取得的直接动力来自于农村市场强烈的客户需求以及农信系统的通力合作。
首先,农信银中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开发和建立“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NCS)”和“成员端平台(MIF/MFE)”;其次全国各省级联社的积极参与,应用“成员端平台”软件或自行改造行内核心业务系统,快速接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并开通相应业务。
农信银中心作为全国30家农村信用合作社省级联合社和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出资组建的全国性的支付清算组织,其肩负着三项使命:一是建立高效支付清算平台,连接全国的农信系统;二是建设业务创新平台,使能够快速开发和实施农信系统全国性创新业务;三是建设全国信息交流平台,供大家交流经验,信息共享,共同协商。
要完成上述三项使命,打造农信银全国品牌,提高全国农信系统综合竞争力,就要求农信银中心以及全国省级联合社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具体表现在:
1.建立分布集中体系。
与已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的工、农、中、建等银行相比,农信系统近期建设全国性的数据集中系统,鉴于农信机构目前的组织形式,确有困难之处,目前已建立的省级管理机构,已基本建成省级数据集中系统。
基于以上情况,农信银中心加快建设分布集中体系,省级农信社通过行内系统办理辖内业务,全国性业务依托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办理,即实现全国农信逻辑集中,这样的一个体系极大地推动今后的业发展与创新。
2.共建系统。
目前考虑建设的系统有:借记卡系统、信用卡系统、票据业务系统、网银交换系统、重要客户系统、资金调剂及营运系统、灾难备份系统、统一客服系统、理财及代理业务系统等。
3.共享技术。
一是要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各农信各应用系统互连互通;二是共享省联社开发的优秀应用系统,减少重复开发;三是共同培育合格的合作伙伴,一起与3~
5家有能力强、信誉好的软件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农信系统IT服务的长效机制;四是共享
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个瓶颈。
要想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支付结算体系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央行在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方面,频频出招。
农信银的成立,正是央行构建新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因此农信银自成立之时,即肩负着国家和政府赋予的重要使命,背负着活跃农村金融的希望,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
“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促进广大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为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这既是农信银获得发展的起点,更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腾飞的跳板已经搭建,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何时发力、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