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农信银系统个人账户通存通兑资金清算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农信银支付清算业务网络系统(以下简称农信银系统)个人账户通存通兑资金清算业务行为,防范支付风险,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电子支付指引》、《银行卡管理办法》、《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个人账户通存通兑资金清算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通过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农信银中心),办理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资金清算的入网机构。
本办法所称个人账户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第三条农信银系统的入网机构分为成员机构和成员机构所属营业网点。
成员机构,是指在农信银系统设立清算账户,直接通过农信银中心办理支付清算业务数据的接收、发送、处理以及资金清算的入网机构。
成员机构所属营业网点,是指未在农信银系统开设清算账户,通过其所属成员机构完成与农信银中心的业务数据接收、转发、处理以及资金清算的入网机构。
第四条个人账户通存通兑资金清算业务(以下简称通存通兑业务)的资金清算是指入网机构受个人账户客户的委托,为其办理异地个人账户存款、取款、查询等业务,并通过农信银中心完成受理方入网机构与开户方入网机构之间资金清算的行为。
第五条办理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的入网机构必须是已开办辖内通存通兑业务的营业机构。
具备办理通存通兑业务权限的营业网点均可通过农信银系统办理通存通兑业务。
第六条发起与接收通存通兑业务的入网机构分别称为受理社(行)和开户社(行)。
第七条通过农信银系统办理通存通兑业务,应遵守有关现金管理、反洗钱等法规制度的规定。
第八条通存通兑业务资金清算采取“逐笔发起、实时清算”的方式。
第九条办理通存通兑业务的营业网点,其联社均应在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清算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留有足够资金以保证该业务的资金清算。
第十条入网机构均应建立风险预警控制机制,有效防范通存通兑业务资金清算风险。
第二章业务基本规定第十一条农信银系统通存通兑的业务范围:(一)个人账户异地现金通存业务,包括柜台有/无折存款,柜台有/无卡存款。
(二)个人账户异地现金通兑业务,包括柜台有卡/有折取现,自助设备取现。
(三)异地转账业务,包括柜台本地卡/折转入异地账户,柜台异地卡/折转入本地账户,ATM异地卡转入本地账户,ATM 本地卡转入异地账户。
(四)异地查询账户余额,包括柜台查询卡/折余额,ATM 查询卡余额。
第十二条农信银系统不能异地代理的业务范围:(一)更换存折或银行卡。
(二)修改客户的支付条件(包括密码的修改)。
(三)重写磁条信息。
(四)有权执法机关的冻结、解冻、查询、扣划。
(五)存折或银行卡的挂失及解挂。
(六)补登折。
(七)打印对账单。
第十三条业务受理依据(一)客户凭存折、银行卡(或存折账号、银行卡卡号)、通存通兑业务凭证在柜台办理通存业务。
(二)客户凭存折、银行卡、通存通兑业务凭证及折、卡密码在柜台办理通兑业务,办理大额取现、转账业务的客户还应提供开户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客户凭银行卡及卡密码在ATM机上办理通兑业务。
(三)客户凭存折、银行卡及折、卡密码在柜台办理余额查询业务,凭银行卡及卡密码在ATM机上办理余额查询业务。
第十四条办理异地通存通兑业务的客户存折,应记载(打印或加盖条形印章)开户社(行)所属成员机构指定的行号,黑龙江省成员机构行号为1230000006。
第十五条农信银系统支持7×24小时处理通存通兑业务。
在网点营业期间,客户可通过柜台和自助设备办理通存通兑业务,在营业网点停止营业期间,客户可通过自助设备办理相应业务。
第三章业务管理第十六条通存通兑业务由受理社(行)发起,经农信银中心清算后,发送至开户社(行),由开户社(行)返回交易成功应答为止。
第十七条办理通存通兑业务的受理社(行)应从客户输入密码之后,对客户个人密码(PIN)进行加密处理,在业务信息传送和处理中,客户个人密码(PIN)是以加密后的密文形式存储和传送。
第十八条受理社(行)实时、逐笔将通存通兑业务信息发送至农信银中心,农信银中心在收到业务信息后,检查应借记方成员机构清算账户可用余额,头寸足以支付的,扣减通存业务受理社(行)或通兑业务开户社(行)清算账户可用余额,将业务信息实时传送至开户社(行),并根据开户社(行)的处理结果增加通存业务开户社(行)或通兑业务受理社(行)清算账户可用余额。
对于应借记方成员机构可用余额不足的,农信银中心自动将业务退回原受理社(行)。
第十九条对于受理社(行)发起的账号、户名、交易密码不符的通存通兑业务信息,开户社(行)应返回交易失败应答。
第二十条受理社(行)在受理通存业务时,收到存款类交易成功应答后,不得将现金退还客户。
受理社(行)受理通存业务,超过应答时间未收到存款类交易成功应答,系统将自动发起冲正通知,待收到系统自动冲正应答后,受理社(行)可重新发起通存业务交易。
第二十一条受理社(行)在受理通兑业务时,如在应答时间内未接收到应答信息,不得向客户支付现金。
超过应答时间未收到应答,受理社(行)系统将自动发起冲正通知,待收到系统自动冲正应答后,受理社(行)可重新发起通兑业务交易。
受理社(行)收到交易成功应答后,方可向客户支付现金。
第二十二条受理社(行)受理单笔交易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异地现金通存或通兑业务时,应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核对客户提交的身份证、户口簿、护照、军人身份证件、武警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第二十三条受理社(行)受理异地大额(五万元以上)现金取款或转账业务,应要求客户出具开户时使用的身份证件,并通过系统将客户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提交开户社(行)进行核验,如身份证件种类或号码核验不符,受理社(行)不得为其办理现金取款或转账业务。
第二十四条营业网点对异地现金取款业务的限额管理按照现行现金管理相关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手续费的收取。
客户办理通存通兑业务时,受理社(行)可向客户收取手续费,开户社(行)不得收取手续费。
(一)受理社(行)办理异地现金通存业务时,必须采取现金方式收取客户手续费。
(二)受理社(行)办理异地现金通兑业务时可采取现金或转账方式收取客户手续费。
(三)受理社(行)办理异地转账业务时(柜台本地卡/折转入异地账户或柜台异地卡/折转入本地账户),可采取现金或转账方式向付款方客户收取手续费。
第二十六条省中心清算账户对账单由农信银中心在每日日终处理后以电子文件形式下发,省中心接收到对账单及业务明细清单后,应认真核对,发现账务不符,应及时查找原因,各营业网点应积极配合省中心查找差错原因,如原因不明省中心应及时与农信银中心联系确认,经农信银中心协调核查仍不符,应以农信银中心下发的对账单为准,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
第二十七条错账处理(一)操作失误产生的错账受理社(行)办理通存通兑业务,应妥善保管相关的存、取款原始凭证,对于因操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错账,由受理社(行)负责处理,开户社(行)有义务协助受理社(行)处理。
受理社(行)发现因操作失误产生的错账,必须经业务主管授权后按业务操作规程使用“柜台冲销”交易进行冲正处理,并登记“差错登记簿”。
受理社(行)收到通存通兑业务成功应答后,不得应客户要求使用“柜台冲销”交易进行冲正处理。
错账处理应遵循如下原则:1、只能办理本网点的错账冲正,只能对当日发生的错账进行冲正。
2、受理社(行)能够为错账冲正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
3、如款项已错记客户账,且错账款项已被支取,应及时联系开户社(行)协助处理。
(二)客观因素导致的错账因系统响应不及时等客观因素导致的错账在日终对账后由省中心提交差错处理平台进行处理,即省中心以受理社(行)的处理结果为准通过差错处理平台向农信银中心提出调账请求,农信银中心核对后根据系统生成的调账策略向省中心返回调账意见。
若调账请求被系统拒绝,应及时与农信银中心或开户社(行)所属成员机构差错处理平台操作员联系,查明原因后重新提交。
第二十八条差错处理平台的调账类型(一)贷记调整柜台现金存款或取款交易的受理社(行)对账后发现长款,以及柜台转账交易(本地存折转入异地账户)的受理社(行)对账后发现长款可经省中心向农信银中心提出贷记调整请求。
(二)借记调整柜台现金存款或取款交易的受理社(行)对账后发现短款,以及柜台转账交易(柜台异地存折或卡转入本地账户)的受理社(行)对账后发现短款可经省中心向农信银中心提出借记调整请求。
第四章责任与义务第二十九条各级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保证业务的正常处理。
第三十条营业网点故意拖延通存通兑业务的支付或截留、挪用客户资金,影响客户和他社(行)资金使用的,应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第三十一条受理社(行)在办理通存通兑业务过程中出现以下行为,应承担相应责任。
(一)为客户办理无卡/无折取款或查询。
(二)超过系统响应时间未收到应答,在不能确定通存交易失败的情况下将现金退还客户。
(三)超过系统响应时间未收到应答,在不能确定通兑交易是否成功的情况下向客户支付现金。
(四)由于操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账务处理差错,导致客户资金损失的。
第三十二条在办理通存通兑业务过程中,营业网点之间遇到争议,由农信银中心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由当事人通过仲裁或司法程序解决。
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称“异地”为跨省异地。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制定、解释、修改。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农信银系统上线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