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气象要素,及其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气压气水:空气湿度、降水、蒸发答:气象要素:光:辐射、日照热:温度:风向、风速风2、辐射要有温度;、辐射是一种物质运动,具有能量、质量;4.辐射的特点:14、辐射具有二象性。
即波动性和粒了性。
3、辐射可以产生热效应;5.太阳高度角:Cosω+CosφCosδ太阳高度角的计算:Sinh=SinφSinδ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
其中,φ为纬度。
即地球上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到地球表面的一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组成的夹角,(δ) 赤纬角在北半球取正值,。
–°≤δ≤°所处地理纬度叫赤纬。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南半球取负值,即???tg?cos tg?)×15 t-12°时角与时间的关系:ω=(?2t?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ω=0,h=90-φ+ δ15?特殊日期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夏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 °冬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春、秋分太阳高度角:h=90-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变化:日出、日落,h=0;正午,h=90°年变化:在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小。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称为可照时数(昼长)日出日没时角的计算:全天可照时间(t)为:φ为纬度。
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
ω=(t-12)×15 °春秋分日出正东、日没正西(春分、秋分日的赤纬为0°) 夏至:δ=°冬至:δ=°第三章温度1.土壤的热容量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什么答:在一定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容量。
它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与温度。
分为容积热容量和质量热容量。
2.何谓导热率它表示什么意义定义: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单位:J/(m·s·℃)导热率意义:表示物质内部由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热量的快慢的一种能力。
3.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如何变化答;它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潮湿土壤表层昼夜温差变化小4.何谓导温率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定义:单位体积的土壤,在垂直方向上流入或流出J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也称热扩散率。
单位:m2/sK=λ/ Cv意义:表示土壤因热传导而消除土层间温度差异的能力,直接决定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5.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三种热特性怎么变化答:导温率语与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在土壤湿度较小情况下,随着土壤湿度增大而增加,当土壤湿度超过一定数值后,导温率反而减小。
.何谓温度的铅直梯度它和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有什么不同9.,两端温差,也称气温垂直递减率,或称气温直减100m答:气温垂直梯度:指高度每相差。
与干绝热直减率及湿绝热直减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实际大100m 率。
单位℃/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后两者指气块在升降过程中气块本身温度的变化率。
10.温带山区山体的什么部位最易引种亚热带作物为什么答:山腰。
因为山腰易出现你逆温现象,能搞保证作物安全过冬。
11.何谓大气稳定度如何判断大气的稳定度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概念:当空气团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程度,叫大气稳定度。
而空气的轻重决定于气压和温度,:大气稳定与否主要决定于空气块与周围空气的轻重,判别在气压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温度的高低。
时,大气处于绝对稳定状态当r < rm当时,大气处于绝对不稳定状态r> rdrm < r< rd 时,大气处于条件稳定状态当12..某种植物从出苗到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是一定的,它在日均温恒为20℃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时间为100天,而在18℃时为125天。
如果让这种植物在25℃条件下生长50天,然后转移至20℃的条件下栽培,问该植物从出苗到开花共需多少天其生物学零度为多少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最低温度13.育种过程中,对作物进行杂交,要求两亲本花期相遇,已知杂交品种由播种到开花,母本不育系和父本恢复系各要求大于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765℃和1350℃,试问父本播种后,母本何时播种为宜已知父本播种后,天气预报日平均温度为25℃。
解:A母=765℃,A父=1350℃,T=25℃,B=10℃n=(A父-A母)/(T-B)=(1350-765)/(25-10)=585/15=39天答:父本播种后39天母本播种。
14.某作物从出苗到开花需一定有效积温,其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它在日均气温为25℃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需要50天。
今年该作物5月1日出苗,据预报5月平均气温为℃,6月平均气温为℃,试求该作物何月何日开花所需活动积温及有效积温各是多少解:(1) 求某作物所需有效积温(A):由公式A=n(T-B)=(25℃-10℃)×50=750℃(2) 求开花期:5月份有效积温为:A5 = (20℃-10℃)×31=310℃从五月底至开花还需有效积温:750-310=440℃还需天数n = 440 / (30-10)=22天,即6月22日开花(3) 求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活动积温:Y=20℃×31+30℃×22=1280℃有效积温:A=750℃答:该作物于6月22日开花,所需要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80℃和750℃。
水分第四章.1.简述各种湿度特征量的定义和表示的意义。
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部分产生的压力,可以直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饱和水汽压(E):饱和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
绝对湿度(α):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汽的质量。
直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相对湿度(r):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r=100%*e/E饱和差(d):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露点温度(τ或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当温度下降到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露点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就是实际水汽压温度露点差:2.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哪些是直接反映空气含水量的哪些是间接反映空气含水量的什么叫相对湿度它和温度有什么关系水汽压、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日变化有哪些规律答:表示方法有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温度露点差。
水汽压、绝对湿度、露点温度直接反映空气含水量,相对湿度、饱和差、温度露点差间接反映。
相对湿度: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与温度成反比关系。
水汽压日变化:单峰型(海洋型)双峰型(大陆型),年变化:水汽压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蒸发量,故与气温变化一致。
最高值在7、8月,最低值在1、2月。
相对湿度日变化:内陆: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相反。
沿海:在海滨或湖泊附近,受海陆风或湖岸风的影响,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一致年变化:一般与气温的年变化相反,冬季较大,夏季较小。
在季风气候区,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与气温一致,即夏季大,冬季小。
由于这些地区夏季有海风带来水汽,冬季却是大陆吹来的较干燥的气流。
3.土壤中的水分是通过哪些方式蒸发的试针对这些方式提出保墒措施。
答:表面直接蒸发:即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土壤表面后才蒸发,如潮湿土壤内部蒸发:水汽通过土壤孔隙扩散出土表,如干涸土壤。
措施:松土(培土):如潮湿土壤;镇压:如干涸土壤;深中耕:如积水土壤4.降水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在云中,冰水共存或大小水滴共存时有利于降水的形成答:降水的形成条件:宏观条件:充沛的水汽和空气的上升运动微观过程:云滴增长成为降水质粒的过程。
冰水共存或大小水滴共存时,云中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状态的饱和水汽压之间,发生凝结增长,存在冰晶效应,大小水滴的水汽转移现象。
所以有利于降水形成。
5.影响水面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蒸发面的温度,饱和差,风速,气压,蒸发面的性质和形状6.十雾九晴”、“十雾九雨”各指什么雾答:“雾兆晴天”、“十雾九晴”、“久雨见雾晴”,都指的是辐射雾。
“十雾九雨”指的是:平流雾、平流辐射雾7.当气温为℃时,饱和水汽压为,在气温为℃时,饱和水汽压为,现测得气温为℃,水汽压为,试求相对湿度和露点是多少解:∵r= e / E×100%,据题意当t =℃,e = ,E=则:%%=50∴r = / ×100)t=td (露点温度t=,则E=,此时又当℃。
答:相对湿度为50%,露点温度为15的高山,凝结产℃,水汽压为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翻越1500m8.温度为20℃rd =1生的水滴均降在迎风坡,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已知℃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25℃,15℃,20/100米,rm=℃/100米,且温度为10。
忽略未饱和气块升降时露点的变化)t =15℃时,:∵e= 当解则水汽饱和:E15 =米15)×100=500 凝结高度为:Zd =(20-℃(1500-500)/100=10米=20-×500/100)-T1500℃×1500/100=25∴t山背脚=10+1 %%=39 =×100 r = e/E×100%39%。
答:背风坡海平面上的气温为25℃,相对湿度为气压和风第五章℃,求,气温为12,气温为19℃,山顶处气压为880hPa1.在某山脚处测得气压为1013hPa山的高度。
可解tm)LgP/P =18400(1+解:由拉普拉斯压高公式:Z-Zα2211高度间的平均气温ZZ和分划为两点高度上的气压;t=(t1+t2)/2,为Z P1,P2为和Z1221=1/273。
(℃),α是膨胀系数2.空气主要受哪些力的影响各有什么特点答: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它力是在空气开始运动后才产生和起作用的。
水平地转偏向力:北半球,与运动方向相垂直并指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南半球相反。
只能改变空气运动方向,不能改变运动速度。
当空气作曲线运动时才起作用惯性离心力:离开曲率中心指向外缘,并与运动方向相垂直。
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可以改变空气运动速度,不能改变运动方向。
3.三圈环流有关知识低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极地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