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学知识整理

气象学知识整理

气象学知识整理㈠名词解释5×2′㈡填空20×1′㈢判断10×1′㈣选择10×1′㈤填图2×5′㈥简答3×5′㈦计算2×5′㈧论述1×15′名词解释1.气象学: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广义农学(含农、林、牧、渔、农经等)与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大气污染。

4.黑体(绝对黑体):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为黑体。

如果有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能的吸收率都等于1,即对投射于其上的辐射能全部吸收,这种物体就成为绝对黑体,简称为黑体。

5.灰体:如果一个物体的吸收率为小于1的常数,并且不随波长而改变,这种物体称为灰体。

6.*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

建议取值1367±7W•m﹣²,通常采用1367W•m﹣².7.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易于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大气又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不易逸出大气,大气还以逆辐射返回地面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少地面的失热,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暖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习惯称“温室效应”。

8.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9.*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总的看来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

但就其中某一层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叫做逆温现象。

按形成原因分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10.三基点温度:温度对于植物生命、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影响,从其生理过程来讲,都有3个基本点温度,简称三基点温度,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11. “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和产品品质,在有一定昼夜变温的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

这种现象称“温周期现象”。

12.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

单位hPa d﹦E-ed越小,空气越接近饱和即越潮湿d=0时空气达饱和13.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未饱和空气达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气压一定,水汽越多,露点越高;反之越低e→e饱和时T→Td14.蒸散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称为农田总蒸发量,亦称总蒸散量。

15.露和霜:日落后,地面或地物表面强烈地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时,就会产生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的凝结现象。

如果此时露点高于0℃,水汽就凝结成露,露点在0℃或以下时,则凝华为霜。

(形成露、霜的有利天气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16.△降水变率:降水变率就是用来表示降水量年际间变动程度的统计量,分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两种。

17.△水分利用率:作物蒸腾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造的干物质重量,称为水分利用率或蒸腾效率,其倒数称蒸腾系数。

18.△高气压(简称高压,也叫反气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区域,叫高气压。

19.△高压脊:从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叫高压脊或简称脊。

此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的一方凸出的部分也叫高压脊。

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曲率最大处的连线,叫作脊线。

20.△低气压(简称低压,也叫气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区域,叫低气压。

21.△低压槽: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叫低压槽或简称为槽。

此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高的一方凸出的部分也叫做低压槽。

22.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23.天气:天气是指一定地区内,短时间的冷暖、干湿、阴晴、风云、雨雪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也就是短时间内的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的综合表现。

24.锋:当大气中冷暖气团相对运动时,在其交界面上有一个过渡带,通常称为锋。

25.气旋:气旋时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漩涡,在气压场上,又称低压。

26.反气旋:反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高气压。

27.△霜冻:霜冻是指在短时间作物遭受的低温危害,它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分秋(早)霜冻和春(晚)霜冻。

28.冷害: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称为冷害。

29.台风:台风是产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

30.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大量尘土沙粒被风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现象,又称沙暴或尘暴。

31.气候: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大气的统计状态。

32.洋流:海水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称为洋流。

33.小气候:所谓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状况和性质不同,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产生的近地面气层和土壤上层的小范围的气候。

选择、填空、判断(简答)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遵循平行观测的原则(1)分期播种法(2)地理播种法(3)地理分期播种法(4)地理移置法或小气候栽种法(5)人工气候实验法(6)气候分析法2.大气组成:干空气、水分和固体杂质3.大气垂直结构: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将大气层分为五层⑴对流层主要特点: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约下降0.65℃。

②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⑵平流层主要特点:气流多呈水平运动①适于飞机飞行②臭氧密度大⑶中间层主要特点:T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⑷暖层⑸散逸层4. 可照时间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⑴春分日、秋分日δ>0°地球各地昼长t=12h,昼夜平分,昼长不随纬度变化⑵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δ>0°ω>90°北半球t>12h,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昼达一年中最长,北极圈极昼⑶从秋分到春分的冬半年δ<0°ω<90°北半球t<12h,昼短于夜,越高纬昼越短,冬至日达一年最短,北极圈极夜⑷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5.影响向反射率的因素:⑴颜色白色反射能力最强,黑较弱,绿植物对黄绿光反射率大⑵土壤湿度土壤湿度增加,地面反射率减小⑶粗糙度物体表面粗糙度增加,反射率很快减小⑷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反射率也大6.热量交换方式:⑴辐射热交换⑵分子传导⑶流体流动热交换⑷潜热交换7.土壤热容量水>固>空土壤湿度增大时,热容量增大;土壤湿度小时,热容量小。

孔隙度增加,热容量变小。

导热率固>水>空孔隙度增加,导热率减小;土壤湿度增加,导热率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多,导热率变小导温率与导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土壤湿度较小时,土壤湿度增大,导温率增大;超过一定数值导温率减小8.气温日较差: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和土壤一样,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9.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之差。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年较差小10.水汽凝结的条件:⑴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①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②降低空气温度⑵空气中要有凝结核或凝华核11.按云层高度把云分为低、中、高三族,三族分十一属12.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13.水平地转偏向力随纬度增高而增大,随风速增大而增大14.大气活动中心分半永久活动中心、季节性活动中心会影响我国的大气活动中心:半永久性活动中心季节性活动中心7月1月副极地低压带阿留申低压蒙古高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15.东亚季风的基本特点:在对流层下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湿润,降水丰沛。

16.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17.主要的天气系统有气团、锋、气旋、反气旋和高空槽脊等18.气团形成的条件:⑴有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即气团的源地⑵必须有适当的环流条件19.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⑴变性极低大陆气团⑵变性热带海洋气团⑶变性热带大陆气团20.锋的特征:温度的激烈变化等压线通过峰时有很大的折角,同时锋两侧风有气旋性切变21.锋典型天气的气候特点:⑴暖锋①气温会普遍升高②降水发生于雨层云内⑵第一型冷锋①气温普遍下降,气压升高②降水区出现在锋后,雨区较窄22.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的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摩擦层中由于摩擦力作用,气旋中气流是辐合上升的,上升气流绝热冷却,发生水汽凝结。

因此,气旋内多为阴雨天气23.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的空气顺时针方向旋转,摩擦层中的气流是辐散下沉的。

因此,反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以晴朗少云,风力静稳为主24.台风内的水平分布:台风眼区、涡旋区和外围大风区25.(判)浮尘多由外地而来,扬沙基本来自本地26.形成沙尘暴必须满足的3个基本条件:⑴有沙尘源⑵有大风⑶有大气的热力不稳定27.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28.低纬大陆西岸受冷流影响,东岸受暖流影响29.全球分11个气候带:赤道气候带,南、北热带,南、北副热带,南、北暖温带,南、北冷温带,南、北极地气候带简答题1.晴天时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晴天时,大气中水汽、尘埃等杂质少,大气散射以分子散射为主,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得多,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阴天时天空为什么呈灰白色阴天时,空气中的尘埃或雾滴较多,大气散射以漫射为主,入射的辐射都被同样的散射,所以天空呈灰白色。

3.△光照时间与作物引种注意问题在作物引种中考虑各地气象条件的依据主要是农业气候相似原理。

就是要求把作物引种到气候条件与原产地相似的地区或条件下栽培,比较容易成功。

⑴纬度相近的地区,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大。

⑵对短日性植物而言,南方品种北引时,由于生长季内日照时间变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严重的甚至不能抽穗开花结实,因此,宜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弱的品种。

反之,北方品种南引时,由于日照时间变短,温度变高,使作物加速发育,缩短发育期。

如果生育期太短,过多地影响了营养体的生长,将降低作物产量,因此宜选用晚熟品种或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⑶对长日性植物而言,北种南引,由于日照时间变短,将延迟发育和成熟,南种北引则反之4.海陆风形成原因白天陆地增热快,成为暖区,海面增热慢,成为冷区。

使上层等压面从陆地向海面倾斜,下层等压面从海面向陆地倾斜,因此近地层风从海面吹向陆地,上层则相反,形成白天海风。

夜间陆地冷却快,成为冷区,海面冷却慢,成为暖区,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在近地层风从陆地吹向海面,成为陆风5.霜和霜冻的区别霜是由于水汽凝华而形成的白色结晶物,是一种天气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