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电厂设备管理工作手册

水电厂设备管理工作手册

QB/WL-**** 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水电厂设备管理工作手册编写部门:安全生产运营部编写:李贤明五凌电力有限公司2010年10月30日发布目录第一章手册概述4(一)、目的4(二)、适用范围4(三)、主要内容4(四)、参考依据4第二章水电厂设备管理模式、措施5(一)、设备管理模式5(二)、设备管理措施5第三章水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事项5(一)、点检定修管理工作事项5(二)、基础管理工作事项7(三)、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事项7(四)、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事项9(五)、可靠性管理工作事项10第四章水电厂设备管理工作规则11(一)、定期点检工作规则11(二)、精密点检工作规则12(三)、点检定修月报管理工作规则13(四)、设备劣化倾向管理工作规则14(五)、点检定修策略工作规则15(六)、设备隐患排查工作规则17(七)、设备故障分析工作规则18(八)、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管理工作规则18(九)、设备缺陷管理工作规则20(十)、设备评级工作规则21(十一)、设备异动工作规则22(十二)、三年技改大修滚动规划编制工作规则23(十三)、年度检修、技改计划编制工作规则24(十四)、检修、技改计划管理工作规则26(十五)、生产工程项目工作规则27(十六)、技改项目立项工作规则29(十七)、重大工程项目前评估工作规则30(十八)、重大工程项目中评估工作规则31(十九)、生产工程项目后评估工作规则32(二十)、生产工程项目专项评估工作规则33(二十一)、年度检修、技改项目总结编制工作规则34(二十二)、检修文件包管理工作规则35(二十三)、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规则36(二十四)、技术监督报表工作规则37(二十五)、设备定值变更工作规则38(二十六)、设备技术台账管理工作规则39(二十七)、可靠性指标控制工作规则40(二十八)、可靠性报表工作规则41第五章水电厂设备管理工作要点42第一节基础管理42(一)、业务描述42(二)、工作目标42(三)、管理措施42(四)、制度支持43第二节设备维护保养44(一)、业务描述44(二)、工作目标44(三)、管理措施44(四)、制度支持46第三节技术监督管理46(一)、业务描述46(二)、工作目标46(三)、管理措施46(四)、制度支持47第四节设备可靠性管理47(一)、业务描述47(二)、工作目标47(三)、管理措施48(四)、制度支持48第五节设备评级管理48(一)、业务描述48(二)、工作目标49(三)、管理措施49(四)、制度支持49第六节备品备件管理49(一)、业务描述49(二)、工作目标49(三)、管理措施50(四)、制度支持50第七节设备技改管理51(一)、业务描述51(二)、工作目标51(三)、管理措施51(四)、制度支持52第八节设备检修管理52(一)、业务描述52(二)、工作目标52(三)、管理措施53(四)、制度支持56(五)、格式规范56第一章手册概述(一)、目的明确水电厂设备基本内容和要求,规范设备管理;实现设备完好率100%,非计划停运次数≤0.2次/台·年。

(二)、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公司有关部门、各电厂、工程公司及控股子公司。

(三)、主要内容本册主要内容:设备台账管理、设备维护保养管理、设备可靠性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设备定值管理、设备缺陷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节能降耗管理。

(四)参考依据:1、《水电站设备检修管理导则DL T1066-2007》。

2、《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 T 838-2003》。

3、《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发电生产工程管理制度》。

4、《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规定》。

5、五凌公司《设备管理规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规定》、《设备缺陷管理规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设备维护保养管理规定》、《设备基础管理规定》、《生产技术基础管理规定》、《科技进步管理规定》、《技术监督管理规定》、《技术监督异常告警规定》、《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规定》、《备品备件管理规定》、《物资管理规定》、《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节能降耗管理规定》、《生产工程管理规定》、《水电机组检修达优评价考核规定》、《检修文件包管理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水电机组AB级检修关键节点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生产工程项目后评价管理制度》、《水电厂生产管理标准》、《水电检修管理标准》等。

第二章水电厂设备管理模式、措施(一)、设备管理模式以设备主人制落实设备分工管理,以技术监督实现设备健康控制,以点检定修开展设备维修保养,以设备评级评估设备管理业绩,以基础数据统计分析与考核做到闭环管理。

(二)、设备管理措施实行“设备主人制”和“区域负责人制”。

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定期轮换、定期试验,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缺陷。

通过设备健康分析、设备评级,分析评价设备管理效果;通过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强化设备可靠性管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隐患治理从人员、方案、措施、资金、计划五个方面加以落实。

对重大设备隐患实行定人、定措施,限时整改,利用公司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将各电厂的重大设备隐患“挂牌”进行监督,共同献计献策,促进隐患治理,要求经过检修的设备的隐患必须消除,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第三章水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事项第四章水电厂设备管理工作规则(一)、定期点检工作规则(十)(二十八)、可靠性报表工作规则第五章水电厂设备管理工作要点第一节基础管理(一)、业务描述以生产管理系统为平台开展设备基础管理,建立设备技术台帐、运行记录、事故记录、异动记录、检修和维护保养记录、设备评级记录及技术图纸资料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二)、工作目标1、各类技术文件正确、图实相符。

2、格式规范,内容正确,数据真实。

3、事件信息记录及时,不漏项,历史数据可查。

4、资料保存完整,无撕毁、涂改和损坏。

5、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完整。

(三)、管理措施1、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设备基础管理电子化。

2、规范设备台帐记录及格式,各类基础技术文件格式针对记录事项制定,做到简便实用,覆盖面广。

设备台帐主要内容包括铭牌记录、主要技术参数、主要结构参数、主要备品备件记录等。

技术台帐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运行分析记录、检修记录、事故记录、异动记录、小修技术总结、大修技术总结、检修履历、设备评级记录等。

其他技术台帐还有:重要设备运行参数(电能、电压、频率、谐波)统计台帐,各种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各种运行操作统计台帐、运行记录等。

3、开展科技档案管理建立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要求,规范对图纸资料、技术文件的归档、修改、绘制及复制的管理。

技术方案、试验报告、检修总结及质量签证文件等要求有规范的格式,并内容完整。

工程设计图要求用计算机绘制。

图纸资料、技术方案、试验报告、检修总结、招投标文件及质量签证书等技术文件的原件在科技档案室归档。

有重大原理异动、重大设备改造的过程技术文件交公司科技档案室归档。

4、建立完备的生产规程库设备生产规程必须内容完整,可操作性强,有指导价值。

并及时编写与修订,统一印刷、统一发布。

运行规程在新设备(包括新电厂投产和设备改造)投产前编制完成;检修规程应在设备投运后三个月内由编制完成。

各类规程和管理制度根据实际运用情况,每三至五年进行修编一次,每年进行一次修订与确认发布。

根据现场需要,购置、补充电力行业国颁标准及专业规程手册,指导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5、严格生产统计数据、报表管理各种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的等重要参数的数据统计,月度、季度的生产报表、各种分析总结要及时填报,并做到数据真实。

并定期对各种生产运行统计参数进行分析,每年汇编成册,作为生产长期统计分析的依据。

6、定置管理技术台帐要定期打印成册保管,存放在专用的台帐柜内,科技档案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要求,统一存放。

全面实行定置管理。

存放处应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虫、防霉变、防鼠的条件。

7、建立基础工作责任制设置专职或兼职岗位负责台帐记录,数据报表报送、科技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形成专人负责制和检查督促制。

点检主管、安全生产部负责人进行定期检查,厂领导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8、坚持技术方案审核制针对设备检修、技改与设备异动技术方案,竣工报告,招标文件,试验报告、生产规程等技术文件,执行前必须进行审核、审批,建立“编制、校对、审查、批准”校审制度,明确责任并确保技术文件正确可用。

9、开展科技攻关针对设备重大技术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解决设备技术疑难问题。

(四)、制度支持实现设备基础管理目标,至少需要以下制度支持:《电厂设备基础管理规程》、《电厂生产技术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明确管理要求、《技术图纸编制工作规则》、《设备台帐管理工作规则》、《技术方案编制工作规则》、《点检定修标准编制规定》、《点检定修月报管理工作规则》、《竣工报告编制规则》、《试验报告管理工作规则》、《技术监督报表工作规则》、《技术监督总结工作规则》、《科技进步管理规定》、《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规则》、《科研项目实施管理工作规则》、《科研成果申报工作规则》。

第二节设备维护保养(一)、业务描述开展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组织进行设备点检、技术监督检测试验和设备巡视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存在的隐患,建立设备缺陷的发现、处理、验收直至事件关闭流程,组织处理设备缺陷,恢复设备性能,做好事件过程记录,做到凡事有据可查。

(二)、工作目标1、主设备及时消缺率100%,辅助设备及时消缺率≥95%,缺陷重复发生率≤10%;2、主、辅设备完好率100%,机组可用系数≥95%,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0.2次/台·年;3、自动装置与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100%;机组自动开停机成功率100%。

(三)、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设备点检标准在建立设备目录的基础上,根据设备特性,按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要求,借助于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定点检要求,制定分类设备点检标准,并使其成为进行设备检查的一种管理方法。

设备点检要综合利用运行岗位的日常巡回检查、点检员及其它专业人员的定期点检、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五个方面的力量和手段,形成保证设备健康运转的五层防护体系,体现对设备全员管理的原则,将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现代化的仪器装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点检人员应熟悉系统、设备特性、设备构造、维护与检修工艺,具备编写、提出定修工程计划、工程预(决)算、材料(备品)计划、设备改进措施和分管设备的一般施工工艺和方案的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

2、设备定期轮换、试验和维护编制设备定期轮换、试验和维护标准时,要规定设备定期轮换、试验的项目、内容、措施和周期,规定设备定期维护的项目、内容、措施和周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