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电子书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电子书


一、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教材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 除法;
第二段,有余数除法的简单计算; 第三段,练习一。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通过分组操 作,认识余数 以及有余数的 除法。
P.1
(1)分组操作,填表。
(2)观察表格,分类。 (3)介绍“有余数除法” “余数”和算式读 法。 (4)尝试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 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和距离→极坐标。
(2)第几排第几个→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
2.认识方向的重点是“辨认”。
(1)现实场景与平面图。 (2)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用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重点在描述。
(1)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表达句式。
4.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发现“余数 要比除数小”。
(1)在对计算过程的比较中归纳。 (2)在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中理解。
(3)在对典型错例的分析中巩固认识。
P.6
(4)在完成算式的练习中加深理解。
□ 中能填什么数?
□÷□ = 4 ……1 □÷□ = 4 ……2 □÷□ = 4……3 □÷□ = 4……4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1)方块表示的数。 (2)算珠表示的数。 (3)认、读、写。
P.11
2.重视数(shǔ)数 在认数中的作用。
P.8
P.11
P.14
3.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
(1)日常生活素材。
P.9
(2)环保素材。
(2)说说按原路返回怎么走。
P.48
(3)说说到同一目的地的不同走法。
4.“测定方向”的 重
点是体会物体位置 关系的相对性。
(1)场景图与通常 平面图不同。
P.50
(2)让学生在校园里的不同地点观测并记录。 (3)在交流中加深体会。
第六单元 减 法
一、教学内容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四段安排:
P.17
(2)结合数的大小比较进行估计。
P.20
(3)结合简单推理进行估计。
P.22
7.通过解决 简单实际问 题,巩固对 数的认识。
P.10
P.18
第三单元 分米和毫米
一、教学内容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分米、毫升,初步建立1分 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第二段,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
5.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 问题。
P.7
第二单元 认 数
一、教学内容
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七段安排:
第一段,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口算整 百数加减整百数;
第二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口算几百加 几十及相应的减法;
第三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几; 第四段,练习二; 第五段,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第六段,练习三; 第七段,复习。
2.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法验算 减法。
(1)提出:把得到的差与减数相加,你能发现 什么? (2)追问:是不是其他减法题也有这样的规律? (3)概括结论。
3.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积累基本 的数量关系。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借助已经掌握 的长度单位,引 出对分米、毫米 的认识。
P.26
2.合理确定教学要求。
(1)相对合理地把握分米和毫升的实际长短。 (2)合理选择长度单位进行交流。 (3)会用“几厘米几毫米”“几米几分米”表述
测量结果。
3.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
P.27
2.要恰当把握 “想想做做”
的 教学要求。
P.2
(1)借助操作或看图写算式。 (2)关注求每份数和剩余数的操作。
(3)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
3.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1)联系数量关系,具体思考算法。 (2)分析竖式,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P.3
(3)学会试商,提升思考水平。
P.3
4.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追求准确表达是 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四单元 加法
一、教学内容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四段安排:
第一段,不进位的加法,加法的验算, “比多” “比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段,进位加; 第三段,连加,加法估算; 第四段,复习。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4.通过操作,理解“比多” “比少”的数量 关系。
第五单元 认识方向
一、教学内容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用学过 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材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东南、东北、西单的行走
路线; 第三段,测定方向。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要弄清“图形与位置”的教材编写思路。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
• 有余数的除法 • 认数 • 加法 • 减法 • 乘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
• 分米和毫米 • 认识方向 • 认识角
“统计与概率”领域
• 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 测定方向 • 你能跳多远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 让学生产生主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愿望。 (2)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计算过程。 (3) 通过分析计算错误,促进对算法的反思。 (4) 在交流中逐步优化算法。
2.重视学生验算意识的培养。
(1) 让学生感觉到验算是有必要的。 (2) 允许并鼓励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3.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
P. 40 P.41
第一段,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 第二段,需要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 第三段,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 数
的笔算; 第四段,复习。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把笔算加法的经验迁移到减 法笔算中来。
(1)鼓励自主探索算法。 (2)启发解释算法。 (3)在比较中体会加、减法笔算的相同点。
P.12
(3)自然奇观。
P.24
4.根据对数的理解探索口算方法,通过口 算巩固对数的理解。
P.9
P.13
5.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不同方法比 较数的大小。
(1)不出大小比 较的法则,在交 流中掌握方法。
P.19
(2)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
P.20
6.结合认数过程,灵活安排估计。
(1)结合数的认识进行估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