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PPT课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PPT课件
– 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 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 和感情。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一:意识层次说
• 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 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 次里发生和进行。
•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 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 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 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 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 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 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 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 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 原则”。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三:性理论(利比多)
• 口欲期 • 1岁以前的儿童就处于这个时期。这时,口腔 是其性器官,儿童通过口腔吸食自己的手指头, 脚趾头等来使性需要得到满足,甚至可以伴有性 高潮。 • 肛欲期 • 1岁半-2岁之间。这时,幼儿从大小便时得到 性满足,所以,他们往往不愿意排便,或者排下 后爱盯着便看。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三:性理论(利比多)
• 性蕾期
• 2岁-4岁。这时,孩子开始注意自己的性器官,男孩 子往往因为有了一个突出的阴茎而骄傲,喜欢露出来,这 个年龄阶段的女孩子则会羡慕,嫉妒男孩子。 4岁-5岁期间。这时,母亲就成了孩子的性对象,男 孩总想独占母亲的爱,并因而仇恨父亲。这种对母亲的性 爱来自于在母亲怀里吸取乳汁时所得到的快感。女孩开始 也是这样,但后来就将性对象转为父亲了,变为父情恋。 这时,男孩会幻想将来娶母亲为妻,而女孩会幻想长大后 嫁给父亲。俄狄普斯情结阶段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至关 重要,如果儿童能随年龄的发展出正常的心理人格。如果 不能,长大后则易患精神病。
• 恋母情结
•
俄狄浦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恋母情结
• 我有一个病人,他从小就被送到幼儿园全托,后来又被送 到寄宿学校。在孩子3岁到13岁这个年龄段是最需要母爱 的,但是他没有,他就把照顾他生活的老师当母亲了。他 现在还经常去看她,他都是个大男人了,对老师说起自己 的人生挫折,哭得像个孩子……他说他不会跟他母亲说这 些,更不会在他母亲面前掉眼泪。 • 我还有个病人,小伙子大学毕业,工作也很不错。他家在 外地,他什么事都要向外地的母亲汇报,每个礼拜都往家 里打几次电话。他母亲在家里很强,他父亲比较弱。他就 怕惹他母亲生气。他到现在都30多了还没有女朋友,他交 女朋友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考虑他妈妈喜欢不喜欢。后来 他妈妈甚至跟他说:“孩子,你喜欢的,我就喜欢。”可 他却跟我说:“你可别听她的,她要是一生气,马上就不 认帐!”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三:性理论(利比多)
• 潜伏期 • 约从6岁-11岁。这时,受社会,生理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对异性 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拒斥现象,对性也感到羞耻。这个时期大约相当于 我们上小学的阶段,这时,男孩子还喜欢捉弄女孩子,如果男生与女 生同桌,还会在课桌上画一条“三八线”,禁止对方越过。 • 青春发育期 • 约从11岁-14岁。这时,性再次发育到高潮,男孩子与女孩子的 性器官发育趋于成熟,并开始指向正常的性欲。这时男孩子与女孩子 之间就不互相排斥了,喜欢与异性相处,也懂得欣赏异性。不过由于 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还是羞于表达这种对异性的好感。 • 青春期 • 从15岁-18岁左右。在这个时期,男孩子与女孩子已经是由少男 少女过度到青年男女了,性已经趋于成熟,准备过正常的性生活了。 当然,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已经过上性生活,虽然偏早,但已经是正常 的。至此,通过三个俄狄普斯情结发展阶段,男女两性的性发育就经 过了前成熟期,走向成熟期了。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一:意识层次说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一:意识层次说
• 意识(conscious):
– 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有逻辑性、时空规定 性和现实性。
• 前意识(preconscious):
– 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
• 潜意识(unconscious)又叫无意识:
“我年轻时,唯一渴望的 知识就是哲学”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 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
弗洛伊德简介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 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 分析学的创始人。 • 最为著名的作品是《梦的解析》、《性学三论》和《精神 分析学说》。 • 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 狄浦斯情结”、“性冲动”等概念。 • 成就对哲学、心理学、美学甚至社会学、文学等都有深刻 的影响,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 • 但他的理论诞生至今,却一直饱受争议。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
• 自我(ego):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 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 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它就必须迁就现 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 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 原则”。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
•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构成。 • 本我(id):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之 日起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 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 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 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