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文言文助读(du)

中学文言文助读(du)

初中文言文助读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陆绩怀桔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木犬奇之。

3.掩耳盗铃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4.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5.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6.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7.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8.李存审戒子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9.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而君一举而亡国矣。

”10.修改一法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就,必粘之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

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

此皆后学者所法也。

11.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12.尹绰之爱简子有臣尹绰、赦厥,简子日:“厥唉我,谏我必不与众人中;绰也不爱我,谏我必于众人中。

”尹绰日:“厥也爱君之丑而不爱君之过;臣也爱之过而不爱君之丑。

”孔子日:“君子哉,尹绰!面訾zǐ不誉也。

13.司马光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手)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为家人讲,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

自是(从此)手不释(放下)书,至(甚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在)庭(院子),一儿登瓮,足(指失足)跌没(沉没)水中,众皆弃去(抛下那小孩逃去了),光持(拿)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涌出),儿得活。

14.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15.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16.商鞅立木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以明不欺。

卒下令。

17.陶侃节约陶公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18.草书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19.汉世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敛啬。

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

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

自堂而出,随步辄减。

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笤,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20.自相矛盾人有鬻盾与矛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1.大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2.各人啖一口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23.观棋自羞予观弈于友人所。

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予郝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24.猱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吾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之,以献左右。

”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

”啖已,又弗觉也。

久而虎脑空,痛发,踪猱。

猱则已走避高木。

虎跳踉大吼,乃死。

25.义犬救主华隆好弋猎。

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

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隧咋蛇死焉。

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

家人怪(怪:对...感到不解,疑惑)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委地。

载归家,二日方苏。

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26.高风笃学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 乃省。

27.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28.孟母戒子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29.诲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30.荆人袭宋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31.小人康熙间有术人携一榼,榼藏小人长尺许。

投一钱,则启榼令出,唱曲而退。

至掖,掖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

初不敢言,固诘之,方自述其乡族。

盖读书童子,自塾中归,为术人所迷,复投以药,四体暴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

宰怒,杖杀术人。

32.蝙蝠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

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 蝠曰:“我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

蝠曰:“我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 麟凤相会,语记蝙蝠之事,互相慨叹道:“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33.鲁丹见中山君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

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

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

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

”君因索而罪之。

34.人有亡鈇者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

35.天雨谷汉宣帝时,江淮比年旱,大饥,人相食,死者相望。

天雨谷三日。

寻魏地奏,亡谷二千顷,人皆异之。

36.鲁人锯竿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37.华佗治病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嘱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38.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39.钱若赓断鹅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

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他往。

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

”乡人讼于郡。

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

人无不惊讶。

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

”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鹅食谷栗,粪色黄。

店主伏罪。

40.兄弟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

”竞斗而讼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41.读书与作文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

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矣冶即成。

只要识模,全不费力。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

42.唐太宗纳谏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

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

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

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

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联怀也。

43.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育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44.神像绍兴王元章,国初名士。

所居与一神庙切近,爨下缺薪,则斫神像爨之。

一邻家,事佛惟谨,遇元章毁像,辄刻木补之。

如是者三四。

然元章家人岁无恙,而邻人妻孥时病。

一日,召巫降神,诘神云:“彼屡毁神,神不责;吾辄为补之,神反不我佑,何也?”巫者作怒曰:“汝不置像,像何从而爨?”自是,其人不复补像,而庙遂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