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优秀ppt课件1
【新人教版】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优秀ppt课件1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鉴赏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两句写半夜不能入眠,于是起 来弹琴。“不能”即是说不是 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 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致于 诗人夜深都不得眠呢?诗人没 有回答,而是荡开笔墨写弹鸣 琴。
诗人的这种回避一是主观上的畏惧,面对司 马氏残酷的政治清洗,死亡的阴影挥之不去, 诗人想说而不敢说。《昭明文选》中李善注 解阮籍《咏怀》组诗时说:“嗣宗身仕乱朝, 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又多隐避。”其实不隐避不 行啊,稽康不就是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言 辞激烈而罹谤遇杀身之祸吗?二是客观上的 无法言说,藏得太深太久的情感在“夜中” 突然涌出,诗人情难自禁,无法找到合适的 词来表情达意。如此,便只能用琴声来渲泄 了。可想而知,这琴音里藏着诗人多深的感 慨!
的 死 寂 、
恐
怖
“夜”——比 造喻 的司 恐马 怖氏 氛专 围权制 比
“孤鸿、翔 比喻作者似 鸟”—— 惊弓之鸟
边下诗 的,人 惊自在 惧己恐
蒙怖 受氛 无围
万里晖 夜风
夜景清旷
气变时节 言无予和 挥杯孤影 志不获骋
时光流逝 世无知音 有志难酬
抒发了时光 流逝有志难 酬世无知音 的寂寞
请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 者的政治态度,说说诗人为 什么而“忧”?
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展成为诗 坛的主流。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 的诗人,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 阮籍有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里选 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 弹琴的情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1、薄帷:指窗帘,也可翔盘旋的鸟;鸟在夜
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4、“徘徊”句:这里指人也兼指鸟, 孤鸿、翔鸟也和人一样,中夜不寐而徘 徊,好像心中有些不安和感伤。
月夜清风—— 寒冷
夜
孤鸿号翔 鸟鸣——
号、鸣---凄厉 的叫声
以声写静
翔---鬼魅般飞 借景抒情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写耳之 所闻,目之所见。一只离群之雁在野 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 停。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 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 这一声动,一形动,分别从听觉和视 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从摹情表意 来说,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
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 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 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是心之 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而那在 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 暗示如影随身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 时一刻的安宁。可又偏偏身处夜之笼 罩之下,夜自是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 的恐怖氛围,在无边际的惊惧中,诗 人的承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目 之所见,身之所感。明亮的月光透过 薄薄的窗帘照射进来,月光本来是静 的,但经过纱样的窗帘的折射,便有 了动态的朦胧感。这里隐约朦胧的月 光很像唐宋词中缥缈迷蒙的烟,极易 唤醒心中的哀情,勾起人生变幻无常 的伤感。
又因是“夜中”之月,“夜吟应觉月 光寒”,月光给人以寒意,清风吹来, 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据鲁讯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一文考证,魏晋名士都“宽袍大袖”, 如此看来,寒风极易透过衣襟直达肌 肤,继尔全身,这种无处逃循的寒冷 感,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 蔽,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传达。
2、创作 阮籍的代 表作是《咏怀》诗 八十二首。这些诗 非一时一地而作, 是总计平生所作诗, 总题为“咏怀”。 是诗抒感慨,发议 论,写理想。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 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 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 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 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 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 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 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 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 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 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 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目标定位
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阮籍
1、生平、性格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 放,傲然独得,任性不 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 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 其得意,忘其形骸,时 人多谓之痴。(《晋 书·阮籍传》)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 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 (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 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 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 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 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时代背景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 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 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 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 。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 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 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 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 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 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 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
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 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 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 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 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 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 “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 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 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