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未来成功三要素

中国企业未来成功三要素

中国企业未来成功三要素[日期:2005-11-25]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作者:舒明武创意网[字体:大中小]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已经让中国成为全球企业的战略中心。

中国国内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与此同时,中国高速发展的制造能力也促使更多的跨国企业将供应链转移到中国。

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逐渐成熟以及国外同类企业的不断涌入,中国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根据SAP以及经济学人信息部近期对中国超过200名来自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层管理者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未来五年中,在中国市场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而适应性、创新能力、业务扩展能力以及信息掌控能力将成为这些领先企业的最显著特征。

重点提高应变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需要企业全力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性,在接受此次调查的大部分管理人员看来,加快改革步伐,努力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将是本企业未来关注的重点,而在来自金融服务业的管理者中,这个比例更高,达到78%。

此外,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也是中国企业未来比较关注的问题。

在所有接受调查的管理人员中,约40%来自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到2010年,企业管理领域将会发生重大改变,大部分中国企业都希望能够在未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团队。

向市场导向的转变同样体现在对企业成功标准的评价中。

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未来五年,衡量企业成功的标准将由财务状况、人力资本和客户满意度综合而成,而不仅仅依赖企业财务状况。

有89%来自中国接受调查的企业管理者这样认为,这个比例稍高于亚太地区的86%,而大幅高于欧洲和美国的比例。

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需要调整并最大限度使用他们的人力资源,但是在像中国市场这样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人力资源的培养并非易事。

有近一半中国企业高层管理者认为,从2005年到2010年期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大挑战将来自找到并留住技能熟练的员工,而随着外国和本土企业的扩张,中国市场对人才的竞争将愈加激烈。

虽然世界上所有企业都有相同顾虑,但是对于2010年的中国企业来说,留住人才将是他们的最大挑战,而制造业尤其如此。

此外,随着更新或者更强对手的涌现,中国企业会发现,在创造长期价值过程中客户关系变得愈加重要。

与竞争员工相比,竞争客户将是另一个更严重的管理问题。

根据此次调查发现,超过37%的中国企业管理者认为,在未来5年间,获得和留住客户将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

对新产品开发更为看重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历史相对较短,中国企业,尤其是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国有企业的运营水平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在2010年之前他们的商业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近一半的中国企业将在未来加大革新力度,五分之二的中国企业将全面调整企业管理模式,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将改进利用IT的方式。

比较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促使他们利用新技术改变商业模式的原因并不相同。

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新技术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而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民营企业则认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是促使他们利用新技术改变商业模式的关键。

尽管企业计划对运营策略进行大幅改变,大多数中国企业仍然认为,新的产品和服务比新的商业模式更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大部分企业认识到,要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他们需要进行重大的内部运营变革,但他们同样意识到,要在短期内存活下来,他们必须重视客户对新产品和不同产品的需求。

约86%接受调研的管理人员称,产品和服务的推出将受需求的支配,而不是受供给支配,因此他们将注重新产品的开发。

对比之下,来自印度的大部分管理人员认为,新的商业模式对于本企业更加重要。

而在亚太地区,对于商业模式最为看重的是来自新加坡和日本的管理人员,比例分别为66%和62%(图二)。

但中国和印度的管理人员都坚信,技术革新将在今后五年内塑造这些商业模式。

如何适应新的客户需求中国的消费者以对价格敏感而著称,企业应对此格外留意。

尽管有证据表明,不断提高的品位和不断增长的财富使他们不再对价格标签那么在意。

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五分之四的管理人员认为,对于2010年的客户来说,质量和量身订做的产品与服务比价格更具竞争力。

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表现将各不相同。

虽然中国的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希望通过保持低成本来吸引客户,但他们的首要任务将是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不是降低成本以便降价。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吸引和留住客户的重点途径是提高客户关系管理的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4%来自金融行业的管理人员承认,他们的客户将对个性化服务更感兴趣。

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中国企业除了提供质量更为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外,还需要改变与客户交流与互动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IT将扮演关键角色。

比如对于个性化客户信息的搜集和处理。

从个性化客户关系中收集的信息将被吸收进企业的变革过程,所有企业的管理人员都认为,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做得越好,企业可能做出的反应便越恰当。

事实上,超过五分之三的管理人员称,与任何其他新兴技术相比,他们企业的变革创新将更多地依赖数据管理和分析。

但这样一来,承载更多且日益敏感的数据的传播通讯网络将成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潜在薄弱环节。

当被问及2010年什么是企业知识产权的主要威胁时,绝大部分中国金融行业的管理人员认为是IT网络中敏感数据的脆弱性,35%的零售商持类似观点。

但对制造商和所有接受调研的中国管理人员来说,企业知识产权的最大威胁是重要员工流向竞争对手。

(调查说明:《中国2010商业展望:迎接巨变带来的挑战》是经济学人信息部进行的全球调研《2010商业展望》的一部分。

经济学人信息部通过电话和网上问卷调查,对214位中国高层管理者进行了访问,涉及的领域包括制造业、金融行业以及零售行业等。

)创意创造生意专注铸就成功 时间:2006-01-05 07:00江南春:谁发现下一个5分钟自7月13日分众传媒在纳市上市,分众CEO江南春就倍受媒体青睐,“身价超张朝阳”、“广告狂人”等各种头衔一一予以冠之。

到底是怎样的性情和经历,促使这位32岁的年轻总裁获得如此成功?纳市之后,等待他的又是怎样的道路?跟随《前程金刊》记者的视野,去一起看看这个“传媒超人”。

从一个出色的广告人出发江南春有一段文学青年的经历。

从中学时代的作文竞赛一等奖到大学时代的“夏雨诗社社长”,以及后来发表的诗集《抒情时代》,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的文学修养。

对于曾经的文学经历和诗人身份会给自己后来的创业留下什么影响,江南春坦言,是激情和想像力。

“激情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必需的,激情会让你非常投入;想像力的作用更不可低估,借默多克的一句话‘媒体利润来自于想像力’”。

广告人的生涯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江南春成为了亚太影视公司的兼职广告业务员,在广告领域,原本一身文学气息的江南春似乎找到了适合他的商业模式,在公司400万的营业额里,江南春个人贡献占到150万,成为公司业绩最好的业务员。

大学三年级,江南春自筹资金100多万成立了永怡传播公司。

1995年,永怡结识了IDG,主管IDG在上海的业务,拓展IT媒体市场,很快就占领了95%的上海IT领域广告代理市场。

多元化经营的目标确立以后,永怡的营业额更是达到了1.5亿元。

对于亚太和永怡的这两段经历,江南春认为,是后来成立分众必不可少的专业积累和资本积累,使分众走得更为稳健,功不可没。

敢做为人先的行业领跑者创意创造生意,一直是江南春的坚定信仰。

江南春注意到一个工作的白领每天只有8个小时的在家时间,能注意到的电视广告时间只有5分钟。

而每天16个小时的户外时间,则是广告空白地带。

怎么样来抓住白领户外时间的5分钟,成了江南春思考的重点。

分众传媒的成立,是源于走楼宇电视媒体这一分众化的道路。

等待电梯是一段很无聊的时间,江南春目光独具地看到了这里面包含的巨大商机,用液晶电视播放广告来填补这一段无聊时间的创意则应运而生。

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再加上江南春的个人魅力,立刻吸引来了软银这样的风险投资商,为分众减少了不少后顾之忧。

两年的时间,分众一路跑马圈地,液晶电视覆盖了40多个城市的2万多座楼宇,抢占了楼宇资源的不少先机,成为不折不扣的行业领跑者。

欲将“分众”进行到底上市的风光还未散尽,竞争对手已经四面伏击。

聚众传媒以及文广集团联手东方明珠成立的公众传媒,都看好了楼宇电视市场这块大蛋糕,誓来分得一杯羹。

聚众以240%的年成长率荣膺“行业成长冠军”,而公众则针对分众的“纯广告播出”打出了“新闻资讯”牌,面对这种情况,江南春很从容地认为,我国经济处于高速成长期,对分众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阶层细分化和消费细分化是同步的,新闻资讯和fashion广告各自拥有各自的受众,是互不干涉的。

进入高尔夫球场,也是分众采取的分众化道路。

根据二八理论,20%的中高端人群掌握着80%的消费能力。

而这部分人群很少有时间看电视和报纸,传统媒体对他们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分众就是看中了这一空间。

目前在全国200多家高尔夫球场中,分众已经进入了150家。

抓住细分的受众,就抓住了盈利的空间。

江南春告诉记者,其实他对美容美发互联网也特别有兴趣。

当他在理发店发现,一个女孩可以花1200元、用两个小时去做一个发型时,就感觉到在这两个小时里如果播放液晶电视,告诉受众怎么样用SK-II做面膜、怎么用欧莱雅来染发,一定会有人爱看的。

单一化并不意味着贬义,江南春认为,户外视频广告还相当于一张白纸,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谁发现下一个5分钟,谁就掌握了最有价值的注意力资源。

■记者手记谁发现下一个5分钟纳市并不是结束,而是更远的路的开始。

但有“工作狂”之称的江南春却也表示,“希望在40之后做个富贵闲人”,“接下去可能做媒体投资人”。

一路走来,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他意识到优秀的人才和团队对一个企业的重要。

“说到底,市场占有率就等于人的占有率。

”为了现在的一切,江南春牺牲了很多个人爱好和休闲,比如以前会写写诗、打打球,现在则完全没时间。

谈到此,他笑着表示,人生是分阶段的,现在这一阶段会更多地投入于生意,希望将来大概可以清闲下来,每天无所事事,可以写写东西什么的弥补一下现今的缺憾。

(青年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