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温控和能耗
• 采用夹套冷却的方式实现温控,效果较好; • 能耗与细胞破碎率成正比;
超声破碎
• 机理:声频高于15~20kHz的超声波在高强度声 能输入时可以进行细胞破碎,破碎机理尚未清楚, 可能与空化现象引起的冲击波和剪切力有关。 • 破碎效率与声频、声能、处理时间、细胞浓度及 菌种类型等因素有关。
• 优点:操作简便,液量损失少 • 存在问题:使敏感物质变性失活,噪声大,大容 量时效率低,应用潜力有限。
• 空化现象:在强声波作用下,引起气泡 形成,胀大和破碎的现象。
看得到的空化现象
锡箔纸测试空化强度与空化密度
超声波破碎的适用范围
超声波破碎是很强烈的破碎方法,适用于多数微生物 的破碎。 一般杆菌比球菌易破碎,G-细菌比G+细菌易破碎,对 酵母菌的效果较差。 但超声波产生的化学自由基团能使某些敏感性活性物 质失活。 超声波破碎的有效能量利用率极低 由于对冷却的要求相当苛刻,所以不易放大,但在实 验室小规模细胞破碎中常用。
路线一A
不同类型的细胞分泌目标产物的类型:
动物细胞:大多无细胞壁,其培养产物大多分泌在 培养液中。 植物细胞:多为胞内产物。 微生物:大多数小分子代谢产物分泌在胞外;大多 数大分子产物和基因重组产物为胞内产 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 等均为胞内产物。
对于胞内产物,首先必须将细胞破碎,使产物得以 释放,才能进一步提取。
放线菌的细胞壁结构类似于革兰氏阳性菌,以肽聚糖 为主要成分,所以也能采用溶菌酶,
酵母和真菌由于细胞壁的组分主要是纤维素、葡聚糖、 几丁质等,常用蜗牛酶、纤维素酶、多糖酶等。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常采用纤维素酶和 半纤维素酶裂解。
酶解法的特点
利用溶酶系统处理细胞时必须根据细胞壁的结构 和化学组成选择适当的酶,并确定相应的次序。 优点: 发生酶解的条件温和 能选择性地释放产物 胞内核酸等泄出量少,细胞外形较完整
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
• 微生物细胞的外围通常包括细胞壁和细胞膜。 细胞壁(外壁):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免受 机械损伤的功能; 细胞膜(内壁):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半透膜,控制胞 内外一些物质的交换渗透作用。 • 细胞破碎的主要阻力来自于细胞壁,不同类型的微生 物其细胞壁的结构特性是不同的,取决于遗传和环境 因素。
6mol/L HCl。
• 碱能溶解细胞壁上脂类物质或使某些组分从细胞
内渗漏出来。
成本低,反应激烈,不具选择性。
不适用于酶工程!!
2、表面活性剂
无论表面活性剂是阴离子、阳离子还是非离子 型,都是两性的,既能和水作用也能和脂作用, 能与细胞壁上的脂蛋白结合,形成微泡,使膜的通 透性增加或溶解
细胞破碎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仅适用于细胞壁较脆弱的细胞或细胞壁预先用 酶处理或在培养过程中加入某些抑制剂(如抗 生素等),使细胞壁有缺陷,强度减弱。
细胞破碎
渗透压
2、冻结-融化法(温度差破碎法)
将细胞放在低温下冷冻(约-15℃),然后在 室温中融化,反复多次而达到破壁作用。 一方面能使细胞膜的疏水键结构破裂,从而增 加细胞的亲水性能, 另一方面胞内水结晶,形成冰晶粒,引起细胞 膨胀而破裂。
四、酶解(酶溶法 Enymatic lysis)
酶解是利用溶解细胞壁的酶处理菌体细胞,使细胞壁受 到破坏后,再利用渗透压冲击等方法破坏细胞膜。 溶菌酶、 溶菌酶主要用于细菌类
β-1,3-葡聚糖酶、 酵母类
β-1,6-葡聚糖酶、
常用的酶
蛋白酶、 甘露糖酶、 糖苷酶、
肽键内切酶、
壳多糖酶等
溶菌酶(lysozyme)能专一性地分解细胞壁上肽聚糖分 子的β -1,4糖苷键,因此主要用于细菌类细胞壁的裂 解。革兰氏阳性菌悬浮液中加入溶菌酶,很快就产生 溶壁现象。但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单独采用溶菌酶无 效果,必须与螯合剂EDTA一起使用。
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
机械破碎 物理破碎
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 力,使组织、细胞破碎。
通过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 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 坏,而使细胞破碎。 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 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 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 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 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 而达到细胞破碎
捣碎法 研磨法 匀浆法 超声法 温度差破碎法 压力差破碎法 有机溶剂: 表面活性剂: 酸碱 自溶法 外加酶制剂法
第五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第一节 细胞破碎技术
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
原料液 原料液 细胞分离 ( 细胞分离 ( 离心,过滤 离心,过滤 )) 细胞-胞内产物 细胞-胞内产物 路线一B 包含体 溶解(加盐酸胍、脲 加盐酸胍、脲 ) 复性 细胞破碎 碎片分离 碎片分离 粗分离( 盐析、萃取、超过滤等 盐析、萃取、超过滤等 ) 纯化( 层析、电泳 层析、电泳 ) 脱盐( 凝胶过滤、超过滤 凝胶过滤、超过滤 ) 浓缩( 超过滤 超过滤) 精制( 结晶、干燥 结晶、干燥 ) 路线一 路线二 清液-胞外产物
优点
对产物释放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使一些较小分子量的溶质如多肽 和小分子的酶蛋白透过,而核酸等大分子量的物质仍滞留在胞内; 细胞外形完整,碎片少,浆液粘度低,易于固液分离和进一步提 取。
缺点
通用性差;
对酶工程适用性较差!!!
时间长,效率低,一般胞内物质释放率不超过50%; 有些化学试剂有毒。 化学试剂的加入常会给随后产物的纯化带来困难,并影响最终产 物纯度
化学破碎
酶促破碎
一、机械破碎法
• 通过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剪切力的作用,使 细胞破碎的方法
• 捣碎法:利用捣碎机的高速旋转叶片产生 的剪切力将组织细胞破碎
– 常用于破碎动物内脏、植物叶芽等比较脆嫩的 组织细胞
• 研磨法:利用研体、石磨、细菌磨、球磨 等研磨器械产生剪切力,将组织细胞破碎 的方法。
– 必要时可加入精制石英砂、小玻璃珠、玻璃粉 等作为助磨剂,以提高研磨效果。
革兰氏 革兰氏 植物细 酵 母 霉 菌 阳性细菌 阴性细菌 胞 壁厚(nm) 20~80 10~13 100~30 2~7μ m 0 100~250 层次 单层 多层 多层 多层 多层
主要组成 葡聚糖 甘露聚 糖 蛋白 质 脂 类 破碎 较难破 较难破碎 较易破碎 难易程度 碎 肽聚糖 多 糖 磷壁酸 蛋白质 脂多糖 肽聚糖 脂蛋白 脂多糖 磷 脂 蛋白质 多聚糖 纤维素 脂 类 半纤维素 蛋白质 果胶物质 木质素 蛋白质 难破碎 很难破碎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阴离子型);
非离子型如Triton X-100和吐温(Tween)等 对疏水性物质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能结合并溶解磷脂,破坏 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使某些胞内物质释放出来。
3、有机溶剂
能分解细胞壁中的磷脂,使细胞结构破坏,胞 内物质被释放出来。
有机溶剂可采用丁酯、丁醇、丙酮、氯仿和甲 苯等
三、化学法(Chemical permeation)
某些化学试剂,如有机溶剂、变性剂、表面活 性剂、抗生素、金属螯合剂等,可以改变细胞 壁或膜的通透性(渗透性),从而使胞内物质 有选择地渗透出来。
该法取决于化学试剂的类型以及细胞壁膜的结构与组成。
1、酸、碱处理法
• 酸处理可以使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通常采用
悬浊液,通过1至3分钟的剧烈 搅拌,能使细胞彻底的破裂, 甚至一些骨头、微生物的孢子 通过玻璃珠的研磨也能有效的 磨碎。
• 玻璃珠适用性:
细菌用0.1mm的玻璃珠
酵母、藻类和组织培养细胞用 0.5mm的玻璃珠 动植物的组织用1mm的玻璃珠
WS K 卧 式 高 效 全 能 珠 磨 机
ZM 系 列 卧 式 密 闭 珠 (砂) 磨 机
适用于细胞壁较脆弱的菌体,破碎率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需 反复多次,此外,在冻融过程中可能引起某些 蛋白质变性。
3、压力差破碎法
通过压力突然的变化,达到细胞破碎的目的。
a.高压冲击法:结实容器中装入冰晶、石英砂等。 用活塞或冲击锤施以高压冲击。P=50~500MPa b.突然降压法:悬浮液装进高压容器,加压至 30MPa,打开出口阀使悬液迅速流出。 要点: 瞬间可达爆炸的 •压力差:3MPa以上 效果 •降压速度:速度越快越好 •细胞种类和生长期:革兰氏阴性菌生长期
细胞破碎
• 定义:通过各种方法使细胞结构破坏的技术过程 • 细胞破碎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酶的基础。 有效的细胞破碎对分离和纯化胞内酶是必要的。 • 细胞破碎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细胞壁的坚韧程度 、目标产品的性质 、破碎 的规模、方法 、费用等 .
细胞壁结构对破碎的影响
微生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外层均为细胞壁,细胞 壁里面是细胞膜,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仅有 细胞膜。 通常细胞壁较坚韧,细胞膜脆弱,易受渗透压 冲击而破碎,因此细胞破碎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细胞壁。 不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完全相同,故细胞 壁的机械强度不同,细胞破碎的难易程度也就 不同。
缺点:
溶酶价格高,
溶酶法通用性差(不同菌种需选择不同的酶)
产物抑制的存在。
机械破碎法与非机械破碎法的比较
比较项目 机械法 非机械法
破碎机理 切碎细胞 溶解局部壁膜 碎片大小 碎片细小 细胞碎片较大 内含物释放 全部 部分 黏度 高(核酸多) 低(核酸少) 时间,效率 时间短,效率高 时间长,效率低 设备 需专用设备 不需专用设备 通用性 强 差 经济 成本低 成本高 应用范围 实验室,工业范围 实验室范围
实验室连续破碎池结构示意图
超声波破碎仪
大功率 超声波破碎仪
二、物理破碎法
• 通过温度、压力、声波等物理因素的作用 使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多用于微生物细 胞破碎
1、渗透压变化法
渗透压冲击是较温和的一种破碎方法,
将细胞放在高渗透压的溶液中(如一定浓度的 甘油或蔗糖溶液),由于渗透压的作用,细胞 内水分便向外渗出,细胞发生收缩,当达到平 衡后,将介质快速稀释,或将细胞转入水或缓 冲液中,由于渗透压的突然变化,胞外的水迅 速渗入胞内,引起细胞快速膨胀而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