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例谈小学三年级英语语篇学习

例谈小学三年级英语语篇学习

例谈小学三年级英语语篇学习
作者:陶澄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3期
【摘要】小学是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而当今所提倡的教会学生学习又将如何在小学进行呢?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三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的转折期,在英语课文学习方面,有必要学会学习。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英语;课文;学会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59-02
小学三年级英语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一个转折点。

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英语仍保持着新鲜感,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饶有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营造宽松、和谐和民主的教学氛围.要使学生的这一兴趣得以延伸,并在兴趣使然下养成会学习的习惯。

结合自己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实践和学会学习理论,在三年级英语A部分教学中,我形成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一、预习——学习准备工作的最基本形式
在小学三年级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做到:
1. 通过自己听录音,模仿跟读,解决发音语调问题。

2. 圈出自己不懂或发音吃不准的单词、句子。

解决方法:
(1)自己查电脑或英汉字典;(2)留下在课上解决。

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一样的好处。

对于好孩子而言,他们可以自己把握课文,会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对于不乖的孩子,他们有了对课文的一定了解,至少能读出课文,那么在课上再学课文时,不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他们也就可以融入这个学习环境中。

二、听——交际的最基本形式
小学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

听是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获得的语音、词汇与语法知识很大程度上依靠“听”来获取。

小学英语教学中,“听”作为学生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作为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必须引起英语教师的重视。

1. 让耳朵带动嘴巴表述——听记、复述。

而我所采用听记的所听内容,是锻炼学生“听”的一个奠基石。

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中的句子有一定掌握,但是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听记下来的内容是不同的。

所以我没有一定的要求,即使只能输出所听到内容中的一个单词,那也是非常棒的。

这一步的目的只是听,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听的内容,能对听到的内容进行一个模仿复述。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训练和关注,我发现在A部分教学的课堂上,孩子越来越愿意听,然后大胆地站起来说出来,即使是平时很少举手回答的孩子,都自信满满地举着手、看着老师期盼着:“老师,点我。


我非常乐意请每一个举手的孩子,因为这样我能看到他们满足而自豪的笑容。

我想这就是我想得到的,孩子乐意开口了。

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学会听,听清每一个要听的内容,大胆说出自己听到的内容。

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家听学时,首先要能听清。

2. 让耳朵带动大脑思维——听、赏动画。

看似这一步有点多余,但是对于低年级儿童而言,分清对话中的人物关系和情况是为高年级时可以自学理清文章内容做铺垫的。

通过观看课文动画,区分说话人物,以选择或判断的方式对人物所讨论的话题进一步了解。

这一步也就是有指向性地让学生听并思考本课所要告诉学者的内容。

了解课文大意,讨论话题。

如3B Unit 11 A good idea一课,我事先提出问题:“What does David like?”在学生理解了问题后,观看A部分动画,动画本身对于孩子就是一个诱惑,孩子看得津津乐道。

有了预习和听记的基础,学生只需看一次动画就能有针对性地发现了问题答案,从刚开始一问对一答到现在能把课文的两部分结合回答,没有遗漏,如上一问题答案:“David likes swimming and skating.”(这一答案的两个内容分别出现在两个片段中,需要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前后联系)
学生的能力不能小觑,只要有一定的方法,学生就能在反复实践中掌握。

这一环节,以教师给出的指向性问题来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人物讨论的话题,了解一个话题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述。

3. 让耳朵带动情绪感染——听句模仿。

这一步是在学生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模仿语句的发音以及语调。

学生在学课文之前已经自学朗读了,但是课堂上的发音再纠正是必要的。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外语教学以听说法为主,要学生持久模仿,反复操练。

视听法及70年代的交际法提出的有控制的模仿都说明了模仿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离开了模仿,就很难尽快习得语言。

可见,模仿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Listen and imitate ”这一环节,目的非常明确:
(1)大声模仿语音语调,自信发音,能说英语。

(2)大声读,加深对句子的印象,无意识地记忆语言的运用。

(3)为进一步了解句子奠定基础。

在这一环节中,我常以手势来提醒我的学生,这个句末是上扬或是下降语调。

渐渐地,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自己模仿。

学习英语的人都会在积累后知道,什么句型用什么语调。

只是三年级的孩子,刻意地记忆方法只会消磨了他们模仿语调的趣味,语感的培养是在常听常说中形成的。

三、读——习得语言的最基本形式
1. 自读,发现存在问题。

首先在模仿了句子并能在集体朗读时表现不错的基础上进行自读。

在自读的过程中,再发现有没有不会读的单词或句子。

在集体读的时候,即使有不会读的,也会因为身边同学的带读而被忽视,自己大声朗读是有必要的。

2. 朗读,习得形成语言。

朗读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语言情景不多的情况下,要能达到用英语讲,用英语交流的目的,必须学会首先朗读英语。

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孤立的单词不容易记,而语句、文章是有情节的,词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更便于识记。

实践证明,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都善于朗读,通过朗读记忆词汇、积累词汇并丰富词汇。

朗读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把书面文字还原成口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说写起来就可以运用自如。

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听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感知和想象。

它既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记忆,又能增强学生的语感。

这一环节的读,要以不同形式的方法读。

集体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等。

因为三年级英语语言学习的目的最基础的还是语言的运用以及对语言的兴趣培养。

四、合作——学会学习学习的最基本形式
1. 课前合作。

课前的一个小组准备,把自己的问题在组内提出,通过同伴的帮助首先解决发音、词义、句意。

2. 求助互助。

自读之后,进行思考,思考每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不明白的。

这之后进行“求助和互助”环节,不需要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身边的同学才是你的最实际的老师。

通过生生间的互助,让学生明白学习并不是只有老师教这一条捷径。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思考你读的句子有没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或者是你觉得需要提醒同学要注意的地方。

这是学生最需要掌握的学会学习方法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思维运用的最佳体现。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做的是在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将会与不会的都发掘出来。

同样的,老师退居幕后,将讨论的话权让给学生,老师再进行必要的强调和补充。

采用了这一环节后,我发现学生关注课堂的时间多了,注意力也集中了。

所以,经常可以听到孩子精彩的问与答,还有他们的发现。

在学习3B Unit 3 Family members 的A部分时,就有学生有精彩发现:在Unit 2中我们学习的是问物的一般疑问句,回答中都有“it”,而在Unit 3中的一般疑问句是问人物的,回答中有“he”或“she”。

有了学生的发现,下面的归纳就简单得多,而且学生自己的发现,他们的记忆也就深。

还有在3B Unit 11 A good idea 的A部分学习中,通过让学生找出文中带有小尾巴的单词(动名词),观察它在各个句子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得到学生的回答非常令人振奋:like 与go后面的单词都有“ing”这个尾巴。

三年级的学生是有能力做好这样的工作的。

但是老师的幕后工作有时还是需要显现的,有些关键的地方还是要在不断的提示后,学生才会恍然大悟。

可是,不要抢了孩子的风头,要相信他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