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幼儿园游戏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与教育

2.1幼儿园游戏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与教育


2.自由游戏活动的条件保障
游戏时间 保障
• 每天两小时(冬季为每天一小时) 的户外活动;每天至少有一个整 段时长为1小时左右的区域自由 游戏活动时间。
游戏空间和 • 为幼儿创设安全、空间充足、结构 材料保障 合理、材料丰富的游戏活动环境
3.自由游戏活动的质量标准
自由游戏的质量标准是“愉快”和“有益”。
2. 改造
19世纪托幼机构的建立与发展,要求“改造”儿 童游戏,编制出更符合教育者意图的“教育性游 戏”。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是对儿童游戏和玩具 进行系统“改造”的代表人物。
“福禄贝尔恩物”是他为幼儿编写的没有文
字的“课本”,是他对幼儿玩具的改造。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从幼儿的游戏中 抽取了“对材料的自选与操作”等因素,结合她为幼 儿设计的学习任务,形成了以“蒙台梭利教具”为核 心的“蒙台梭利教学法”。
1.自由游戏活动的意义
自由游戏活动也是幼儿重要的伙伴交往活动。 在自由游戏活动中,幼儿学习与伙伴交往相处, 这有益于幼儿学习社会性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 同伴关系,理解社会性规则的意义;对于幼儿的 语言、认知、情感和身体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发 展来说,自由游戏活动也具有师幼交往所不能替 代的作用与功能。
• 思考: • 如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主要以集体教学活动(上课)
为主的话,是否适合幼儿园里的儿童?
• 游戏——上课 比例?
1.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
“上课”或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 (1) 地在规定时间内对全体幼儿进行的教学活动。
基本目的和功能是在短时间“教会”幼儿期望他 (2) 们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 规则游戏

• 主题角色游戏
儿 自
创造性分类 • 表演游戏

• 建构游戏
游 戏
• 偶然的行为 • 旁观
社会性分类
• 独自游戏 • 平行游戏
• 协同游戏
• 合作游戏
1. 游戏的认知分类
(1)练习性游戏:练习性游戏由简单的、重复的动作所组 成,其动因在于感觉和运动器官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快感。 (2)象征性游戏:又称“想象游戏”、“假装游戏”等,是指 幼儿以代替物(自己的动作、语言、身体或其他物品)为 中介,在假想的情境中表现和反映现实生活体验的游戏活 动。
3.“自然性”和“教育性”的关系
• “自然性”是幼儿园游戏存在的依据
• (在幼儿园组织儿童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 趣,不能够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但是我们我们不能什么也 不管,教师要注意游戏环境的创设,注意观察儿童游戏,不能 随意介入儿童游戏,要尽量保证儿童游戏的自然性,在观察基 础上适当介入游戏,给与一定指导。)
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了儿童游戏的 有利因素,设计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把游 戏引进了幼儿园。但是他们都没有重视自然游戏,在根 本上是带有一定的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所以,这在很大 程度上没能真正充分利用和发挥儿童游戏的教育潜能。 其体现在:
第一,福禄培尔在儿童自然游戏的基础上编写了在幼儿 园实施的游戏,但并不包含自然游戏。同时,游戏中的 严格程序使其带有机械的形式主义意味,使游戏变成了 练习活动,阻碍了游戏价值的全面实现。
(3)建构游戏:是指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游 戏材料或其他物体,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活动。
(4)规则游戏:指由两个人以上参加、有明确规则和奖惩 措施、以输赢为完结标志的游戏类型。
2. 游戏的创造性分类
(1)主题角色游戏:幼儿借助于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 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2)表演游戏:幼儿按照故事(自己创编的或来自于文 学作品的)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沛西·能著:《教育原理》,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第111 -112页)
• Spodek (1972):“在学校里没有任何‘自然’ 的事,就是在幼儿园活动也不可能直接来源 于儿童的自然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环境 也是经过教师设计的”。
• “父母有权利期望学校里的游戏不同于在 家里的或其他地方的游戏。学校里的游 戏越具有这种特点,那么它们就越具有 价值和重要性”。
第二,蒙台梭利提供了儿童自选活动,但规定了对材料 的使用方法和程序。同时,她强调感觉经验队智力的作 用,但却贬低想象和创造的作用,反对想象游戏。
3. 再造
“再造”策略的倡导者认为,活动是幼儿经验的来
源。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本能和冲动为出发点,通 过活动使他们得到新的发展。游戏是幼年期主要 的活动形式,游戏就是幼儿的工作。幼儿有特有 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应该让幼儿在成人之前就 像个孩子的样子。
• 英国哲学家沛西·能指出,“学校生活的条件无论变 得怎么‘自然’,它总还是一种在经过选择的环境、 在广大世界中的一个人为的小世界中过着的生活, 而教师就担负着选择的任务。他们为演戏布置好 舞台,准备好道具。因此,即使他们对编剧并不 认为有份,而只是怀着友好的兴趣注视着戏剧的 发展,但是他们已经在一定的限度内规定了行动 所采取的形式。”
幼儿园活动室
(三)幼儿园游戏的性质
幼儿园游戏是“自然活动”还 是“教育活动” ?
1.自然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区别(讨论)
• 自然活动的特点是自发、自在和自足。存在本身即 理由,具有明显的“文化无涉性”和“价值中立性”。
• 教育活动具有“文化涉入性”和“价值规范性”,人的需 要、兴趣、理想、计划、意志等主观因素强烈地影 响着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体现着人的 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
• 旁观:(游戏的旁观者)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观看他人游戏,偶尔和他人 交谈,有时候会提出问题或提供建议,但行为上并不介入他人的 游戏。
• 独自游戏:幼儿在交谈距离(1米以内)之内的伙伴旁边玩与伙伴不同的 玩具,专注地玩着自己的游戏,但不和附近的幼儿交谈,也没有接近其他 幼儿的尝试。
• 平行游戏:幼儿玩着和附近伙伴相同或相近的玩具,但各玩各的。他/她 会察觉到其他伙伴的存在,但没有交流,没有一起玩的倾向,也无意去影 响或改变别人的游戏活动
“教育性”是游戏进入幼儿教育领域之后“获得 的”特性。
幼儿园游戏的“教育性”的体现
• 游戏的环境是经过成人设计安排的,材料是经过成 人选择的,是教育意图的客体化。
•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游戏的组织者,是幼儿园游戏环 境中的重要构成因素。
• 同伴游戏的环境蕴含着幼儿通过同伴交往获得各种 有意义的学习经验的条件。
Janet R. Moyles(英国~珍妮特·R·莫伊), Just Playing, Open University .
2.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性质: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
• 游戏之于幼儿是自发、自在和自足的“自然活动”。 但是教育者总是希望把它变成具有“教育性”的活动。
• 幼儿园游戏的实际发生条件决定着游戏成为“教育 性”活动的现实可能性。
• 协同游戏(联合游戏):幼儿在一起玩,有“我们一起玩”的共同活动意识, 但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
• 合作游戏:几个幼儿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游戏。
练平 习行 性性 游游 戏戏
练平 习行 性性 游游 戏戏
练合 习作 性性 游游 戏戏
练平 习行 性性 游游 戏戏

练协 习同 性性 游游 戏戏
2. 群体性
• 幼儿园游戏的“群体性”既可以满足幼儿同伴 交往的需要,同时也使幼儿“处于一定的社会 关系中”。
• 幼儿园游戏的“群体性” 要求幼儿在游戏中意 识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存在与权利,学习与伙 伴分享、协商与合作,遵守游戏规则。
3. 教育性
幼儿园游戏的 环境
幼儿园游戏的 内容
• 幼儿园游戏的环境是教师设计、安排的, 材料是经过教师选择的,教师希望通过 对游戏环境的设计与安排来引起期望的 幼儿行为。
(3) 的支持和帮助。 (4) 游戏是快乐的活动。
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
内容
(一)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 (二)恰当地组织集体游戏活动 (三) “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一)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
1.自由游戏活动的意义 2.自由游戏活动的条件保障
3.自由游戏活动的质量标准
练协 习同 性性 游游 戏戏
建合
构 游
作 性 游
戏戏
象独 征自 游游 戏戏
建独 构自 游游 戏戏
象合 征作 游游 戏戏
规合 则作 游游 戏戏
规 则旁 游观 戏
建合 构作 游游 戏戏
(二)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活动
在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的过度环节、在 户外活动等时段,教师往往会组织幼儿进行集体 游戏活动。
• “教育性”只能说明幼儿园游戏的特殊性而不能 否定幼儿园游戏的“自然性”。
教师的任务
• 改造儿童的自然游戏,使它既具有教育上的价 值又保持游戏“自由和快乐”的本质特征。
二、幼儿园游戏的分类
(一)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 (二)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活动
• 练习性游戏
认知分类
• 象征性游戏 • 建构游戏
游戏活动让人“愉快”的原因在于在游戏中可 以获得以兴趣感、自主感和胜任感为主要成分的 游戏性体验。
要求学习者长时间静坐听讲,要求学习者具有较 (3) 高水平的语词思维能力。
要求同一时间内全班幼儿以同样的速度学习相同 (4) 的内容,不能满足幼儿对个别化教学的需求,教
师难以关注幼儿的差异。
2.游戏活动的特点
游戏活动是由内部动机支配的、幼儿自 (1) 主自发的活动。
(2) 游戏中的学习是综合性、整合性的。 游戏活动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提供个别化
• 幼儿园游戏的内容是经过教师选择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幼儿园教师往往会根 据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去选择、鼓励和组 织幼儿玩“好的”或“有益的”游戏,对幼 儿的游戏施加影响。
(二)利用游戏的教育策略(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