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师课堂提问目的、提问结果的有效性教师的发问,不是随意的无的放矢,总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化教材要求为教学问题,变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为一个个巧妙的课堂提问,针对课程类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发展水平等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
归纳起来,提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问的关键目的是设法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产生适度的心理紧张,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激发其智力活动,促进其认知发展。
提问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过程,发展其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提出一些对学生的思维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产生顿悟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元认知能力。
1.2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教师的提问是课堂中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满足其获得教师赞许的需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由于提问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常以提问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前提和条件,反映了教师提问行为的自觉性、有意性和方向性水平。
2 教师课堂提问过程的有效性2.1 呈现问题之前明确自己的提问目的,以便确定所问问题的水平和类型,尽可能问那些需要学生的思维更多参与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其次,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提问内容和提问思路。
或变教材要求为教学问题,紧扣课后练习题设计问题;或变学生新旧知识矛盾为教学问题。
应善于从学生角度设问,使问题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教师的问题或别人的问题时,这样学生才能作出积极的思考。
2.2 呈现问题阶段首先,教师要考虑提问的物理环境对提问有效性的影响。
教师要保证所问问题以及个别学生的回答全体学生都能听清楚,要考虑教室及其音响设备的声音特点,要考虑师生交互作用的空间距离。
其次,教师的提问态度也影响学生的卷入和参与程度。
教师应以友好、愉快的态度进行提问,使学生感受到回答问题的自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给出错误的答案不应感受到威胁。
第三,引导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是确保提问有效性的关键。
可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思考,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
2.3 呈现问题之后有效性的关键。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是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所以通常根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方法,将教师课堂提问中呈现的问题划分为从低到高的层级系统,认为高水平的提问包含了较低水平提问的认知技能。
参考文献[1]鲁志鲲,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8 月:69-72[2]刘甲平,我国中小学课堂提问环节常见问题初探[J]科教文汇.2008年11月中旬刊:49-50[3]沈玉玲,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与思维培养[J].课堂经纬.2012年712期:109-110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翻译文章我能问一个问题吗?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摘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意味着在课堂上提问的一个新的途径。
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问题,而不是老师的问题;并且重视学生的问题,而不是强调他们的回应,这对于支撑学生的更高层次的思考是必要的。
本文概述了一个由60个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小学教师组成的研讨会。
我们设计和实施了一个2小时的研讨会,以促进教师课堂提问的意识。
研讨会有几个策略,比如(1)分析课堂话语摘录;(2)讨论学生和老师的数量和作用的问题;(3)分析策略,以促进学生提问。
1.引言对把提问作为教学的策略的重要性的研究是有据可依的(Chin &Osborne, 2008; Graesser & Olde, 2003)。
研究表明,教师把高达50%的课堂时间用于提问,并且他们每天会问300到400个问题;然而平均每名学生每周只问一个问题(Graesser & Person, 1994)。
令人惊讶的是,老师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
还有一些研究了老师和学生提出问题的种类,认为这些通常都是程序和基于事实的。
这种特殊的研究,旨在通过教师们参与研讨会,以促进他们课堂提问的意识。
2.课堂提问2.1.教师的提问研究表明,教师经常性地提出问题。
1960年,Floyd(1960)对40名小学教师做了一个研究,并且发现这些老师提出的问题,占所有课堂问题的93%。
此外,在20世纪60年代,Schreiber (1967)发现,在30分钟的社会研究课程中,五年级老师每节课大约提出64个问题。
后来,Levin和Long (1981)对有效的教学研究进行了审查,得出的结论是,老师们每天300到400个问题。
Cotton (1988)表示,教师花一半的课堂时间提问题。
这些数据证实Stevens在她的前期研究中所得到的结果,该项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是在1912年进行的。
该作者同时发现,老师平均每天问400个问题,主导着课堂上的口语交流。
Stevens (1912) 得出的结论,80%的课堂时间都用于老师提问和学生的回答。
1994年,Graesser和Person (1994)发现,老师提出的问题相当于课堂上提出的所有问题的96%。
这些作者还得出结论,平均每名教师每小时提出69个问题,相当于每年30000问题!2002年,Kerry强化了这些数据,如果教师们平均每小时提出43.6个问题,那么他们平均每个职业生涯很可能会提出大约200万个问题。
最近Almeida和Neri de Souza (2010) 对中学科学教师进行了一项研究,得出结论认为,通过教师无疑地主导者课堂的话语,几十年前建立的提问方式目前仍然十分流行。
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工具。
然而,即使教师每堂课提出大量的问题,所提出问题的种类却是一致的。
众所周知,教师通常问一些低层次的问题,主要要求是记忆性地答案。
对于教师使用低认知程度的问题的特性研究,已经在从小学教师到大学的各级学校得到了验证。
2.2.学生的提问提出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提问帮助学生指导他们的学习,因为他们想把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的信息整合起来,以了解这些想法。
学生的问题在有意义的学习和动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相当程度的揭示了学生思考和概念的理解的能力,对各种概念的替代框架和疑惑,他们的推理能力,他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特别是在较高的认知水平,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有趣和富有成效的答案是基于,能够首先提出很好的问题来激发他们。
对于部分学生的水平低的提问和解释,已被发现与学生的低成就有关。
除了帮助学生学习,学生提问可以引导教师自己的工作。
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探索了用学生的提问来调整课程的可能性(Rop, 2002)。
有些问题显示,学生们一直在思考提出的想法,并一直在努力扩大和建立这些和他们已经知道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
提问也能揭露很多关于学生思考和概念的理解的能力(Watts, Gould & Alsop, 1997),对各种概念的替代框架和疑惑,他们的推理能力以及他们想知道什么。
尽管学生提问有着重要教育意义,但是学生基本不会问一些令人惊讶的问题,并且对知识的真正探究甚至更少,这是众所周知的。
事实上,只有少数学生会自发地问高层次或开放式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强调在教学中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寻找方法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对不同教育程度和背景的研究普遍表明,学习者避免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种类可能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以前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年龄,师的态度,教学风格,课堂评估氛围,社会互动模式以及主题的自然。
学生的问题,通常会源于学生的知识或希望扩大知识的差距和差异。
学生的问题可能是被生词或所学知识和新的信息之间的不一致引发的,然后导致认知失衡(Graesser & Olde, 2003, p.525)。
3.研讨会我们设计和实施了一个2小时的研讨会,以促进教师课堂提问的意识。
由60个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生物,地质学,化学,物理,经济,宗教,地理,历史)的中小学教师参与了这个研讨会。
研讨会包含几个策略,例如:(1)从教师的经验开始,我们提出一些关于教师和学生提问重要性的思考和讨论;(2)分析课堂话语和讨论的摘录中,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的数量和功能;(3)如Albergaria Almeida (2010)所定义的,分析、思考和讨论教师和学生的提问的型材和质疑的模式;(4)分析策略,以促进学生的提问能力。
4.最终结论提出问题对于教育和学习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就如几位作者提出的,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不是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行为。
其实,大多数的教师不明白如下几点:(1)课程提问的重要性(2)他们提出问题的数量太多(3)他们的学生提出问题太少(4)教师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水平低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对于这些主题的意识,并提出了一些能够容易地在普通班级实施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1]马会梅,教师教学提问行为研究[J].教育探索,2009年第5期( 总第215 期):88-90[2]张晓丽,中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M].鲁东大学2012年4月[3]Latham , A. (1997) . Asking students the right question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 54 (6) , 84 - 85.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