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英学古诗

英英学古诗

2.评读课文
(1)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二)逐层领悟,诗文整合
1.学习第一层
(1)谁愿意来读一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先自己读一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静夜思》)
(2)指名读,交流读懂的地方。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 英英一首古诗教静夜思意思照一层白霜唐代
(2)请学生当老师提醒读音要注意的地方。 如:后鼻音—英静层唐翘舌音—诗照平舌音—思
(3)请同学分读课文,指导评议:谁的字音读得准,句子读得通顺?
4.请学生带着问题下面(1)和(2)再读课文后交流:
(1)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对话。 (2)英英说了几次话?(三次)奶奶说了几次话?(两次)
4.自己想想好办法记一记这些字形。 (教师对一些如加、减、换偏旁的方法要及时归纳并推广给全体学生,以便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识字方法,对富有儿童情趣的记忆方法要给予充分肯定。)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需要注意的:
(1)“英”字下面的“央”一撇要出头。
(2)书写“教”字要左右等宽,右半部分四笔完成。
(3)“首”的本义是头、脑袋的意思,记住是自己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下面是“自”。(“首”字的记忆方法纯属个人意见。)“首”还可以扩词:首长、首领、首次、自首、一首诗等。
(3)课文一共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三次对话,联系课文插图(或挂图)指名逐个对话读或全班对半读或同桌对读,读准字音。相机出示多音字背(beibei),可联系学过的课文分别组词。 提醒板书: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4)如果你是英英,你会把这些说给奶奶或者别人听吗?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学习的好习惯。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古诗。(认读、你怎么记住“诗”?)
2.说话练习: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向大家介绍介绍(或者背一背古诗)。 出示:我学会的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最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初步培养学生感知古诗的能力,要让学生说出一二。)
(4)“静”引导学生观察“月”的变化,强调撇改为竖。这个字是左右结构,但要写得左窄右宽。
(5)“思”是内心的情感,所以用心字底。口头扩词。
5.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书写情况,即时矫正或激励。)
(五)课外作业 1. 1.请小朋友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争取背出李白的另两首古诗 2.参照教参的作业样式适当补充。
板书设计: 3 英英学古诗第一次诗句第二次诗意第三次作者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认字情况,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南通市通州区张芝山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中心发言人:陆燕年 月 日
课 题
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借助课文语言材料,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4.激发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5.同桌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同伴的书上打上: ***(要努力)****(很不错)*****(你真棒) (要读出课文的层次,保证一次有一次的进步。)
(四)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重点出示下列生字:英诗教首静思。
2.请对照生字在文中圈出来,领着大家读一读。
3.同桌同学互读互查,并在同学的书上标记不会认读的字,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要全对”的适度压力。
(3)读一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师巡视指导。可能会提:“霜”的意思?“疑”是什么意思?“举”的意思?„„
(4)小朋友,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在动脑筋了。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2.学习第二层
(1)请同桌的小朋友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想想刚才不懂的地方能不能读懂?(生交流,各抒己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几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包括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2.针对小朋友不同的回答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并适时读书,对课文要有大致的整体印象。
3.剩下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小朋友们想想办法。
(三)以学定教,读书为本
1.听教师(或录音)范读课文,特别要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小朋友,我们学习课文得深入课文,得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琢磨,读完以后,你肯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体会,有新的感受。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读读课文,比比谁的收获多?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英”。 (出示卡片,指名读准后鼻音)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她的名字。
4.英英今天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请一学生上黑板补充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5.齐读课题。
(二)鼓励质疑,整体感知
1.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善于提问题的小朋友是最会动脑筋的,我们叫他(她)小小思想家。 *可能提的问题: 生: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学的是哪首古诗? 生: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的,她学得怎么样? 生:我还想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产生学生间的互动,比教师直接教授的效果要好。) „„ 在学课文之前,好好想想题目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相信很多小朋友预习过课文,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说说你的答案在课文的哪里?(引导学生说出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