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仁市碧江区养殖水域规划

铜仁市碧江区养殖水域规划

铜仁市碧江区养殖水域规划(2015-2020年)铜仁市碧江区畜牧水产中心二○一五年七月《铜仁市碧江区水域规划(2015-2020年)》编制领导小组编制人员:杨军李婉琴王忠军杨丽琴姚丽娟校对:袁国庆审核:陈世友编制单位:铜仁市碧江区畜牧水产中心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规划背景及必要性 (1)1.2 规划编制依据 (3)第二章规划区基本概况及评价 (5)2.1 碧江区经济社会概况 (5)2.2 渔业发展现状 (7)2.2.1 全国及贵州省渔业发展现状 (7)2.2.2 碧江区渔业生产现状 (8)2.3 规划区有利及不利因素 (9)2.3.1 有利条件 (9)2.3.2 不利因素 (11)2.4.1 规划水域基本情况 (12)2.4.2 水文气候条件 (14)2.4.3 生物资源状况 (15)第三章养殖规划 (17)3.1 指导思想 (17)3.2 规划目标 (17)3.3 规划原则 (17)3.4 规划期限及基准年 (18)3.5 规划范围 (18)3.6 规划协调性分析 (19)3.7 主要规划内容 (19)第四章重点规划建设项目 (21)4.1 渔业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的建设 (21)4.1.1 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21)4.1.2 工厂化流水养殖基地建设 (21)4.1.3 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21)4.2 种质资源保护配套项目建设 (22)4.3 人工增殖放流 (23)4.4 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23)4.5 水产品加工 (23)第五章年度实施进度 (25)第六章保障措施 (26)附表1:碧江区网箱养殖水域规划表 (29)附表2:碧江区冷水亚冷水渔业水域规划表 (30)附表3:碧江区水库资源统计表 (31)附表4:碧江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表 (32)附表5:碧江区池塘资源统计表 (33)附图碧江区养殖水域规划示意图 (34)第一章总论1.1规划背景及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贵州省渔业条例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发展养殖,合理安排捕捞,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增加投入,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原县级铜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铜仁市畜牧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建立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引进、选育优良品种,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同时,2007年制定了《铜仁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渔业的发展方向及目标,为本地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及政策支持。

目前,就全区水产养殖情况来看,养殖方式较单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养殖效益不明显,水产品远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

为了更好的科学规划水产养殖,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区良好的水资源,科学发展渔业生产,促进全区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贵州省渔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1.1.1符合国家和贵州省农业产业政策导向,符合贵州省相关产业规划发展要求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新的农业产业增长点成为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发布,全省各地迅速组织落实文件精神,以“两加一推”为主基调,加快“四化”建设,力争实现后发赶超。

碧江区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为现代渔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水产养殖在全区农业生产的比重稳步增长,已逐步成为我区渔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1.2是促进碧江区渔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产业新增长点的需要受自然资源、产业投入、交通条件、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碧江区渔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全区水产品产量、养殖产量占全省比例均不足5%,渔业产值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在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成效有限。

碧江区资源丰富,占地面广,交通便利,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促进渔业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全区渔业经济发展水平,将渔业生产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创造了条件。

为此,对渔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防止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对于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3是加强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渔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视资源环境保护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长期以来,由于开展水产养殖时间早、历史长,对水域开发利用认识的差异,我区传统养殖区没有进行科学规划及严格管理等,养殖规模、生产布局等存在明显不合理,养殖环境日益恶化,病害增多,养殖效益下降,水域渔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影响。

我区是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渔业生产进行科学规划,对于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有效保护水域环境和鱼类资源,促进水域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相互协调具有重要作用。

1.1.4是对渔业生产有效管理,实现有序生产,保障养殖户利益的需要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

作为新兴养殖区,对区境内水域渔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对于有效控制养殖规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提高渔业管理水平,保护养殖户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1.2规划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2]《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国发〔2012〕4号);[3]《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见》;[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6]《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7]《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9]《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10]《贵州省渔业管理条例》;[1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12]《贵州省饮用水源保护办法(试行)》;[13]《贵州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14]《淡水网箱养殖通用技术要求(SC/T 1006-92)》;[15]《水库渔业设施配套规范(SL95-94)》;[16]《国务院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17]《铜仁市锦江保护管理办法》(铜府发〔2013〕40号)。

第二章规划区基本概况及评价2.1碧江区经济社会概况铜仁市碧江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武陵山脉中段,武陵山区南部,东临湖南省凤凰、麻阳二县,南连本省万山区,西抵江口县,北接松桃县。

地跨东经108°55′28″-109°28′15″,北纬27°33′34″-27°52′40″。

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

境内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最高海拔1149米,最低海拔205米,平均海拔600米左右。

2014年,碧江区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110.81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2.94亿元,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8.77亿元,同比增长17.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2∶38.8∶53。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93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6亿元,同比增长7%;财政总收入28.55亿元,同比增长1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9亿元,同比增长1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74亿元,同比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2亿元,同比增长13.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46.78亿元、187.51亿元,增长31.3%、3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57元,同比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8元,同比增长14.2%;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75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旅游总收入42.97亿元,同比增长26.2%。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所有建制村村通公路,随着铜仁·凤凰机场复航,铜玉高等级公路开通,以及渝怀铁路建成通车,铜仁成为了承接中西部,网络黔湘鄂渝四省市的交通枢纽城市。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建成区从1998年8平方千米增加到30平方千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日臻完善,城东、南、西和北出口公路已全部改造,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和广播、电视覆盖城乡,城镇化率提高到63.1%,被住建部授予“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

日产10万吨自来水厂、日处理200吨垃圾无害化工程、日处理5万吨城市排污工程相继建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74%。

在2003年央视西部名城评选活动中,原县级铜仁市(现碧江区)居12省市区164座城市之首,荣获“中国西部名城”称号。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已验收合格,全市现有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25所、小学135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4.7%。

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境内有医疗机构37所,千人拥有床位数为5.25张;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得到改变,农村低保、城市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37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77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0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华十大生态亲水美景”、“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等荣誉称号。

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碧江区仍存在经济总量小,结构单一,工业经济发展滞后等等一些问题,需要紧紧抓住全面贯彻落实2012年国发2号文件和实施武陵山片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有利时机,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大力发扬“苦干实干,开放创新”新时代铜仁精神,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业“三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设和谐幸福新碧江。

2.2渔业发展现状2.2.1全国及贵州省渔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扶持,我国渔业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有一定提高。

同时由于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对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狠抓产品质量,使渔业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水产品总体需求下降、物价上涨等复杂形势影响,我国水产养殖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仍然保持最大水产养殖国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