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书法艺术鉴赏

中国书法艺术鉴赏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认识、研究、分析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提高艺术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从中国书法艺术起源及发展、特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分析,重点讨论了书法艺术对于音乐、建筑和现代生活的影响,强调中国书法艺术的实用意义和价值,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意义,从而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起源与发展;特点;影响Simple Analysis of the Ar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bstract] Chinese calligraphy is the art treasure of China and is admired by the whole nation with pride. To inherit this gorgeous culture and improve our art accomplishment, it is meaningful for us to know, study and analyze it.This article studies Chinese calligraph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influences. Moreover, the article lays emphasis on its influences on music field, buildings and modern life, highlighting its practical meanings and value.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make readers feel the beaut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hen to promote it.[Keywords] Chinese calligraph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features; influences1. 绪论1.1文献综述书法艺术在中国研究历史悠久,从文字出现之时起,对书法艺术的研究也开始了。

千百年来,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学者大家数不胜数,著作也多如繁星,如刘熙载的《书概》、韩玉涛的《中国书学》、伍立扬的《书法性格》等等。

总的来说,国内对中国书法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深入,但是个别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钻研。

但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对中国书法的研究就显得单薄了许多,特别是欧美的书法大家的惊世之作就更是少之又少。

日本的“书道”和韩国的“书艺”与中国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最早是汉字直接引进),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稍微多些。

但是相对而言精通者也不多。

1.2研究框架本文主要研究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其丰富多样、静中有动、书为心画的特点和它对音乐领域、建筑设计、现代生活的影响,目的在于认识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意义,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提高艺术素养。

通过网上查找资料、阅读参考名人大家的关于书法的著作等方法,经过独立思考分析,在此与读者分享个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浅见。

1.3术语说明书法,即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

书法艺术,就是循此汉字书写法则之道所创造出来的,用于宣泄、表达情感或者满足其他主观需求的文化现象。

汉字书法艺术为汉族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有“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美称。

书为心画,出自刘熙载《书概》“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意思为书法是书写者思想情感、修养素质的表现。

“墨乐”,指的就是毛笔在宣纸上运动时产生的“音乐”,现代的墨乐艺术通常以书法和各种乐器结合的表现形式展现。

2. 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2.1史前时期——萌生书法艺术的萌生始于汉字的出现。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研究,汉字起源于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

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刻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意味着汉字的雏形已形成,此时书法艺术也开始萌生。

2.2殷商时期——奠基随后在约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主要作为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刻在龟甲、动物骨头上的甲骨文应运而生,虽然那时没有明确的书法艺术概念,但书刻者对汉字的美的领悟和创造,已经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甲骨文比较原始,艺术的韵味却已十分浓厚。

它对物象的撷取简明扼要,显示出书刻者观察事物、捕捉形式能力的高超,而且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形式美规律,体现出了书刻者的艺术思维。

2.3春秋至秦——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政治分裂的局面下,文字出现了地域多样化,有的地区甚至出现装饰化的风格。

据史料记载,当时“宝”的写法,就有194种形态。

有的字体柔婉流动、疏密夸张,有的体势纵长,有的结构狂怪,极大地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优美的小篆就是在此时诞生的。

秦人在西周的文字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提炼,最终创造出点划均匀、结构严密的小篆。

相比甲骨文,小篆的笔划较细,有“玉箸篆”之称而字形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这是书法艺术上的一步重要跨越。

后来秦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使得小篆成为官方应用字体,这使得文人墨客只能专注于研究篆书,从而促进了小篆书法艺术的发展。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作品越来越多,作为书写工具的毛笔也得到了发展,毛笔的发展又逐渐促使篆书盘曲蜿蜒、取象自然的结构被解散为用笔划组织排布的新结构。

由此最终孕育出新的字体——隶书,同时草书、楷书、行书的一些形式因素也出现了,书法艺术的字形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1]2.4两汉时期——成熟汉代开始,贵族和知识阶层对书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更多地认识到了它作为艺术(而不仅是记录工具)的魅力。

在西汉宣帝前后隶书趋于成熟,章草也逐渐成熟并得到普及和应用。

隶书的结构虽然主要仍采用横平竖直、左右对称、均匀等分等原则,但撇捺的存在有了更多艺术发挥的可能性。

另外,隶书的字形基本摆脱了象形的局限,向自然的精神意蕴方向前进,这正正是书法艺术所追求的,有力地证明了书法艺术的成熟。

2.5魏晋唐宋——鼎盛东汉后期在草圣张芝的影响下,一批艺术家放弃传统重事功而轻文艺的价值取向,而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与现实政治功业关系并不密切的草书中,从而掀起了一股书法的热潮。

后东晋时期盛行玄学,艺术者在动荡的现实中寻求思想精神的适意,书法作为一种寄托的艺术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而唐代极强的文化包容性又进一步把书法艺术在东晋的基础上推到了新的顶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华景象。

唐后期,书法艺术被视为“六博之上、文章之下”,成为“雅玩”,宋代倡导理学,导致书法艺术尚意,涌现了苏轼、欧阳修等书法名家。

总而言之,魏晋唐宋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而伴随着艺术实践的开拓创造,书法艺术理论的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6明清时期——融汇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日益发展,统治阶层强大的思想专制反而导致了思想上的个性解放思潮,这种变化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书法家们对前人的书法作品进行了大胆的改变和融合,各种书风涌现,包括融入画法与篆隶意味的书风等等。

同时,碑、帖之间相辅相成,逐渐融合贯通,书法艺术进入了融汇的新阶段。

[2]3. 书法艺术的特点3.1丰富多样从甲骨文到商周的金文到秦汉的篆书隶书草书到汉代以后的行书楷书,可以明显看出汉字从萌生开始,简化就成为了一个趋势,书法艺术总体来说也如此。

但是,简化并不意味着书法艺术就逐渐丧失表现力和表现形式,因为汉字的结构是可塑的,方圆、长短、正斜都不是固定的。

以隶书为例。

与小篆一样,隶书结构虽然仍主要采用横平竖直、左右对称、均匀等分等原则,但无论点划还是结构,都有了更多地进行艺术发挥的可能,特别是撇捺,左波右磔,有如鸟类的双翼,翩翩飞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3]另外,书法的书写工具毛笔也为书法艺术的丰富多样做出了贡献。

与其他书写工具不同,毛笔笔头蘸墨之后能形成一个锋尖,书写时又能随时铺开、聚拢,而且书写的方向、力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使得书法艺术能够出现无穷的多样性。

3.2静中有动中国书法艺术是纸上艺术,只能静静观赏,不能像电影艺术那样给人动态的视觉享受。

但实际上,只要仔细寻绎,都有可能从其最终形式中找到运动过程的痕迹。

虽然汉字书写讲究章法,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点划书写的起、行、收的各个环节和字形书写的笔顺、章法安排的前后顺序,都有基本的规范,但这种规范并不会束缚书法家的挥毫泼墨。

例如草书,梁武帝萧衍在《草书状》中说草书“有飞走流注之势”,宋曹说“草书贵通畅。

种种笔法,如人坐卧、行立、奔趋、揖让、歌舞、擘踊、醉狂、颠伏,各尽意态,方为有得”。

另外,还有名人大师认为中国书法中蕴含着“韵律”,如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徐悲鸿先生说:“中国书法……有如音乐之美。

点画使转,几同金石铿锵。

”由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的确静中有动,博大精深。

3.3书为心画与其他艺术一样,毋庸置疑书法是与作者的心连在一起,必然反映其心智、性情、修养乃至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特征,明代董其昌谈论临摹古人书帖时说道,“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

”可见“观其字如见其人”的说法不假,唐以后及今人关于杜甫的画像,均清瘦瘦古,杜甫本人在书法上也确是“书贵瘦硬方通神”。

另外,书法反映的这种特征是独一无二的,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

书法可以临摹,但是即使是名师大家也绝对无法模仿还原出无差异的作品。

如果不信,试想一下,若能做到复制出一样的作品,原作还会拍卖出天价吗?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的原作还有意义吗?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

质直者则俓侹不遒,刚佷者又掘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性,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因当时的心情不同书写出来的字还会有所不同,更何况不同人在无法准确把握原作者当时心情的情况下临摹的书法作品呢?所以正如刘熙载在《书概》中所说,“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

4. 书法艺术的影响4.1书法与音乐的结合——“墨乐””墨乐”,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名词,很多人对其了解不深甚至连这个词都未有所闻。

所谓“墨乐”,指的就是毛笔在宣纸上运动时产生的“音乐”。

根据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所说,他在准格尔大沙漠边缘当兵的时候,经常在沙漠里用干枯的骆驼刺练习书法,体会古人所说的“锥画沙”、“屋漏痕”的审美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