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节 α,β- 不饱和醛、酮

第六节 α,β- 不饱和醛、酮


CH 3
O
(4)还原反应
O LiAlH
4
OH
O CH 3 H2 / Ni
CH 3
CH 3
在碱性条件下加成反应的机制
Nu
-
+
C =C
C=O
Nu
C
C =C
O
-
Nu
C
C _
C =O
H+
Nu
C
C =C
OH
互变异构
Nu
C
C
C =O
H
在酸性条件下加成反应的机制
C
+
C=C
OH
C =C
C=O
+
H
+
C =C
C
+
OH
(2)反应温度 低温进行1,2-加成,高温进行1,4加成。
(3)立体效应 羰基所连的基团大或试剂体积较大时, 有利于1,4加成。
1.亲核试剂主要进攻空间位阻小的地方;
O (H 5 C 2 ) 2 C CH CH N u: CH2 C O C C H 2C H 3
所以,醛基比酮 基更容易被进攻。
CH3
2. 强碱性亲核试剂(如RMgX、LiAlH4)主要进 攻羰基(1,2-加成) 。
O CH2 CH C CH3 L iA lH 4 H
+
OH CH2 CH C H
OH CH2 CH C CH3 CH3
H 2O
H
+
CH3
O CH2 CH C CH3 C H 3M g I
H 2O
3.弱碱性亲核试剂(如CN-或RNH2)主要进攻 碳碳双键(1,4-加成) 。
越大越不利于1,4-加成 1,4-加成 O –CH=CH–C–R ① C2H5MgX
② H2O
OH –CH=CH–C–R C2H5 1,2-加成产物 C2H5 O –CH–CH2–C–R 1,4-加成产物
1,2-加成
越大越不利于1,2-加成
三、插烯反应(羟醛缩合)
CH 3 CHO + H-CH 2 CH=CH-CHO
-
C H 3 -C H = C H -C H = C H -C H = C H -C H O C H 2 -C H = C H -C H O
-
- H 2O
OH CH 3 -CHO + C H 3 -C H = C H -C H O
- H 2O /
CH 3 -CH=CH-CH=CH-CHO
插烯规律
插烯规律:在 H3C-CHO分子的 CH3与CHO
先1,4-加成,生成烯醇重排,相当于1,2-加成。
二. 亲核加成
通常情况下,碳碳双键是不会与亲核试剂 加成的。但由于在α,β-不饱和醛、酮中,C=C 与C=O共轭,亲核试剂不仅能加到羰基上, 还能加到碳碳双键上。 以3-丁烯-2-酮与氰化氢的加成为例。

O

OH
O
3
CH 2


CH-C-CH

0
C H 2= C = O + C O 2
(3)麦克尔(Michael)反应 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和 α ,β –不饱和化合物 在碱催化下起1,4-加成。
B G C-H - HB - G = -N O 2 -C N -C O O G C
-
G
C
-
O G OH C - C H 2 -C H = C H
-
+ C H 2 = C H -C
_ 稀 OH
-H 2 O
CH 3 CH=CH-CH=CHCHO
-H 2 O
CH 3 CH=CHCH=O
+ H-CH 2 CH=CHCHO
稀 OH
CH 3 CH=CHCH=CHCH=CHCHO
OH 2 C H 3 -C H = C H -C H O C H 3 -C H = C H -C H O
-
- H 2O / OH
H -O R
H -X H -N H 2
(2)乙烯酮自聚
C H 2= C = O + C H 2= C = O C H 2= C O 二乙烯酮
C H 2 -C = O
C H 3 -C = O C H 2 -C = O Y O O
C H 2= C
O + H -Y
C H 2= C
OH
C H 2 -C = O
+
1) R M gX
2)H 2 O
,-不饱和醛酮发生加成反应时的选择规律 *1 卤素、HOX不发生共轭加成,只在碳碳双键上 发生1,2-亲电加成。 *2 HX, H2SO4等质子酸以及H2O、ROH在酸催化 下与,-不饱和醛酮的加成为1,4-共轭加成。 *3 HCN、NH3及NH3的衍生物等与,-不饱和醛 酮的加成也以发生1,4-共轭加成为主。 *4 醛与RLi, RMgX反应时以1,2-亲核加成为主。 与R2CuLi反应,以1,4加成为主。 *5 酮与金属有机物加成时,使用RLi,主要得C=O 的1,2-加成产物,使用R2CuLi,主要得1,4-加成产物, 使用RMgX,如有亚铜盐如CuX做催化剂,主要得 1,4-加成产物,如无亚铜盐做催化剂,发生1,2加 成还是1,4-加成,与反应物的空间结构有关,空阻 小的地方易发生反应。
傅 -克 酰 基 化 反 应
(3)与格氏试剂反应 (羰基性质)
O C H 2 = C = O + R M gX H 2O C H 2 = C -O H R 甲基酮 C H 3 -C -R
(4)与卤素加成(碳碳双键性质)
CH 2 =C=O + X-X
CH X
2 -C=O
X
3、制 备
(1 ) 热 解 7 0 0 -8 5 0 Fe A lP O 4 700
C H 2 -C = O Y
H -O H C H 3 -C - C H 2 -C - O H 丁酮酸 O O H -O R C H 3 -C - C H 2 -C - O R 丁酮酸酯
O C H 2= C O +
OH
O
O
3
C -C H 2 -C = C H 2 AlCl
3
C-CH 2 -C-CH
C H 2 -C = O
间插入 [CH=CH] n,成为 H3C [CH=CH] n CHO,
反应仍可在共轭体系的两端进行,而共轭体系相
连的两个基团仍保持 [CH=CH] n插入前的关系,
即乙醛的CH3与CHO相互关系仍然存在,甲基上
的氢仍然活泼,称为“插烯规律”。
从结构上对比:
H H C H + CH O H H C H + CH CH + CH O
CH2=C=O + R–MgX
CH2=C=O 乙酰基化试剂 O CH3–C–OH 乙酸 O CH3–C–Cl 乙酰氯 O CH3–C–OOCCH3 乙酐 O CH3–C–OC2H5 乙酸乙酯 O CH3–C–NH2 乙酰胺 O CH3–C–R 甲基酮
H
HB
O G C - C H 2 -C H 2 = C H
G
C - C H 2 -CC H -C H
B
-
O G C - C H 2 -C H 2 = C H
O CH 3 + C H 2 = C H -C O O B
-
O O CH 3 B
-
CH 3 O CH 2 -CH 2 -C O CH 3
0 0
C H 3C O C H 3
C
C H 2= C = O + C H 4
C H 3C O O H
(2 ) 消 除
C H 2= C = O + H 2O
C
(C H 3 ) 2 C -C = O Br Br
Zn
(C H 3 ) 2 C = C = O + Z n B r 2
( 3) 一 氧 化 碳 和 氢 气 的 反 应 ZnO 3 CO + H2 250 C 压 力
δ + CH 2 =CH-C-H
总的结果是 1,4-加成的历 程,碳-碳双 键上1,2-加成 的产物。
历 程: δ+ CH 2 =CH-C-H Oδ H
+
+ OH CH 2 =CH-C-H O CH 2 -CH 2 -C-H Cl
OH + CH 2 -CH=C-H + Cl
-
OH CH 2 -CH=C-H Cl
X H O H–X CH2–CH–C–R CN H O CH2–CH–C–R
烯醇式重排
CN OH CH2–CH=C–R(烯醇式)
影响,-不饱和醛酮1,2-和1,4-亲核加成的因素
——羰基端基团、烯基端基团、试剂的体积
–R 1,4-(%)
H 0
Me 60
Et 71
i-Pr 100
t-Bu 100
其它情况
用活泼金属还原 [Na, Li-NH3(液)]: 不还原孤立的C=C,能还原共轭的C=C, 而且是先还原C=C,再还原C=O。 用氢化金属化合物的还原:
H OH
O
H OH
H OH
H2O 97%
LiAlH4
NaBH4 C2H5OH
H2O 59%
+
41%
四、重要的醛酮 乙烯酮
CH2=C=O + H–OH CH2=C=O + H–Cl CH2=C=O + H–OOCCH3 CH2=C=O + H–OC2H5 CH2=C=O + H–NH2
实际上,共轭效应沿链传递不减弱
5.Diels-Alder反应
,不饱和醛酮是很好的亲二烯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