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
第一节晏几道秦观
第二节贺铸
第三节周邦彦
一、晏几道
1、晏几道(1038-1110)生平。
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人。
晏殊第八子,18岁时父去逝。
性格高傲。
做过太寺太祝、颍昌许田镇监等小官。
黄庭坚《小山词序》:“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
2、刻骨铭心的爱情描写及语淡情深的特点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二、秦观
1、秦观(1049-1100)的生平。
字太虚,后改字少游,高邮(今属江苏)人。
元丰八年(1085)进士,元祐五年(1090)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
绍圣元年(1094)出为杭州通判,后远徙郴州等地。
有《淮海集》。
2、秦观词情韵兼胜的特点。
《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3、秦观词的地位和影响。
晁补之《评本朝乐章》:“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秦少游自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
”
卷二:“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来。
”
刘熙载《艺概》卷四:“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
”
夏敬观《手校淮海词跋》:“少游学柳,岂用讳言,稍加以坡,便成为少游之词。
”
第二节、贺铸
一、贺铸(1052-1125)生平。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共州卫城(今河南辉县)人。
早年作过侍从武官,后为文官,历官至太平州通判。
有《庆湖遗老诗集》、《东山词》。
二、贺铸的词
1、英雄豪杰之词。
如《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间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
乐匆匆。
似黄梁梦。
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
簿书丛,鶡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
2、儿女情长之词。
如《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珠户。
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
第三节、周邦彦
1、周邦彦(1056-1121)的生平。
钱塘人,字美成,号清真。
元丰中,献《汴京赋》,受神宗赏识。
一生仕途与党争相连。
旧党执政后,周被挤出京城,到庐州、荆州、溧水等地任职。
后重返朝庭,因不愿与蔡京合作,晚年又被逐出。
有《清真诗余》。
2、清真词的写景抒情方式。
⑴回环曲折的结构层次。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⑵周邦彦词时空安排的特点。
《兰陵王·柳》: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
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⑶周邦彦词唐人诗句的化用。
《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
如说兴亡,斜阳里。
”
⑷周邦彦词的创调特点、拗句等。
3、周邦彦词的地位和影响
陈洵《海绡说词》:“词至清真,乃有大宗。
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
其妙处不外沉郁顿挫。
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沉厚,且一篇有一篇之旨。
”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人间词话》:“创调之才多,而创意之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