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临渭区2017-20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教研分析报告》
阎村一中九年级历史
一、试题命制情况分析:
1、命题内容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以《历史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命题,所考查内容为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内容及下册课本部分内容,与往年期末质量调研考察范围有所调整。

2.题型及题目的呈现方式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

本次
试卷共分选择题本次试卷共分两大部分:1、单项选择题(44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运用历史知识辨析选项的能力。

2、材料分析题(56分)。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分析题两种题型。

分值分配合理,学生基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3.试题质量与难度分析
本次试卷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阅读能力,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素养历史人文,题量适中,便于学生在60分钟内完成。

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材料分析题的小题设计也是如此。

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悟后作答。

如问题探究题第24题的第(4)小题,学生读完题后,仿佛身临其境,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较快作答。

侧重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

如选材料分析题中的第23题,学生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回答
错误。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成绩分析
我校九年级共两个班,学生普遍不太理想,以抽样调查的中等生为例,选择
题正确率不到三分之二,材料分析题正确率也比预期的有所降低。

2.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单选题得分率相对较高,其他两个题型失分率较高。

单选题得分平均
在24.8分,问题探究题得分平均在14.1分。

其中正确率最高的是选择题第1、3、4、6、7、8、10、14、15题。

正确率最高的问题材料分析题题中的第24题的第(1)、(3)、(4)小题;材料分析题的23题失分率最多。

3.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

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
解。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这是失分的最主要原因。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没有掌握。

(2)、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

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
一半左右。

书面表述能力有待加强。

(3)、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

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

(4)、极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后面的非选择题是空白,这也是出现
低分的主要原因。

(5)、字迹潦草,难以辨识,专有历史名词、概念出现错别字。

(6)。

由于历史课少,平时训练的“度”不够。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想让学生喜欢你这门学科,首先得让他们对
你这一科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在教法上还得多下功夫。

2、加强学生答题习惯的训练,平时教学注重学生书写的质量和习惯,发现
问题及时纠正。

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

学生失分主要是因为没有从本质上去思考问题,说明学生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方面的能力还要
加强。

4、复习过程中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归纳,帮助学生快速、牢固地记住知识点。

5、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6、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
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
达等能力,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知识是能力之源。

7、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四、采取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从落实知识做起。

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
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重视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
得的分失去;
2.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时做
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