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一般 配位原子的电负性值小,易给出电子对,对中心元素的 结构影响较大,可能发生重排。
4.配位数规律:
中心元素电荷 +1 +2 +3 +4
常见配位数 2 4(6) 6(4) 6(8)
5.几何异构、旋光异构
不同配体在中心元素周围空间排列位置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
H3 N
Cl
Pt
H3 N
Cl
Pt
H3 N
Cl
③同类配体:按配位原子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若配位原子也相同,少原子数配体在前;若原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一、价键理论——VB法应用 Ag(NH3)2+ Zn(NH3)42+ FeF63-
1.外轨型和内轨型配合物。
Fe(CN)63-
2.低自旋和高自旋配合物。
3.中心元素的杂化类型与其电子层结构和配体中配位原子的电 负性有关。
一、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结构特征及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二、成键特征及特殊性。 三、单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活泼性变化规律(φ)
2021/3/12
四、重要化合物性质。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性质知识。
⑴氧化物
①与水作用
碱性变化规律——ROH规则
②与CO2作用 ⑵氢氧化物
③氧化还原性质
①水中溶解性 ②热稳定性
2、氢化物(了解)
①结构特点
②性质
3、重要盐类
①溶解性特点;②硬水及其软化(小论文)
③对角线规则——Li与Mg的相似性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与C、N2直接化合为碳化物和氮化物;氢 氧化物为溶解度不大的中强碱,易热分解;氯化物共价性大,能 溶2与021/有3/12机溶剂;碳酸盐、磷酸盐、氟化物等难溶等。
解20?21/3/1锂2 与水实际作用如何?为什么?
8、钙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与水作用,有气体产 生,为何物?
9、盛Ba(OH)2溶液的瓶子,放置后,内壁会被蒙 上一层白膜,为何物?除去它,如何洗涤?
10、如何配制不含CO32-的氢氧化钠溶液? 11、ROH规则及其理解。 12、解释碱金属、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溶解性、碱性
S区讨论题
1、按110种元素,有多少种金属、准金属、非金属 ?
2、S区元素结构特征? 3、碱金属、碱土金属名称由来?包括哪些元素? 4、解释下列事实:
①用金属Cs制造光电管。 ②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可用于急救、高空飞行、 潜水、登山中。
③过氧化物上用作分解矿石的熔剂、漂白剂。
5、何为焰色反应?应用它应注意些什么? 6、根据电极电势变化规律,锂电位反常,如何理
及热稳定规律。 13、归纳碱金属、碱土金属盐类性质的突出特点。 14、对角线规则的理解。 15、硬水危害及软化方法。
2021/3/12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引言]配位化合物的存在范围极为广泛,在生产生 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它的研究,形成了无机化 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配位化学。并成为引 人瞩目的化学领域之一。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一、配合物定义:中心元素与可给出电子对或多个不定域电子 的物种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
二、组成:一般情况下,由外界和内界组成。 1.内界:由中心元素与配位体以配位键组成的单元。 2.外界:其它部分。 3.中心元素:又称配合物形成体,为价层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 4.配位体:含有孤电子对或π电子的物种。
三、应用——有关计算 例:使0.1mol AgCl溶于1L NH3溶液中,问NH3的浓
度应为多少?
混合溶液可能含有Cd2+,Zn2+,Mg2+,Hg2+,Pb2+ ,请选用 常见试剂,设计方案分析之。
第七章 S区元素
元素部分知识:S区、P区、ds区、d区第一过渡系 等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知识。 元素分类(粗分、细分)
顺式
பைடு நூலகம்Cl
反式
NH3
小结:VB法对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分析较直观和满意,但不能说 明其颜色、稳定性与d电子的关系。
第三节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了解)
立论:配体对中心元素的结构发生影响,简并的d轨道发生分裂
一、d轨道能级的分裂 八面体场中d轨道的分裂
二、分裂能及影响因素 分裂后最高d轨道与最低d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分裂能与中心元素的电荷和配体的性质等有关。P92
配位原子:配位体中与中心元素直接键合的原子。 5.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元素直接键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三、配合物的命名(自学) 符合一般无机物命名原则。
1、总顺序: 配体数目(大写),配体名称,“合”,中心元素名(氧
化态) 多配体间用“·”分开 2.多配体命名顺序:
①无机配体在前,有机配体在后;
②阴离子配体在前,阳离子、中性配体随后;
(1)轨道方向
正对配体:
dz2, dx2-y2
(2)轨道方向
不正对配体:
dxy, dxz, dyz
第四节 配位平衡 一、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 K不稳、 K稳 意义:表征配合物在水中离解程度的大小。
二、逐级常数
与多元弱电解质一样,配合物的离解或配位也是分步的
规律: 1. K稳=K稳1 K稳2 K稳3 2. K1>K2>K3 但各级常数相差不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