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等待着发达国家给予的低端环节,而处于利润贫瘠的中间地带。
因此形成了发达国家企业控制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局面,这从客观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升级,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失衡。
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科技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贸易壁垒逐渐降低,工业品的价值链环节越来越具有空间上的可分布性。
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跨国公司所进行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越来越完善,发达国家选择对目标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为了获得巨额利润及稀缺的生产要素。
跨国公司选取的是分割参与主体的形式,同时也是对于全球范围内的价值链进行的一次新的归置。
这种做法不仅合理地利用全球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追求比较优势,同时也减少了成本。
许多大型企业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在价值链上的相应环节从事生产活动,使得具有低附加值的相关产业生产主体环节,分布于需求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之中,自身却保留具有战略意义的高附加值环节,并始终保持在这些重要环节上的垄断地位。
通过这样的布局,跨国公司将具备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纳入到自己的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全球性产销网络,通过对产业链的控制把控世界市场。
3.3.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的矛盾与冲突受到资本和技术的限,在进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从事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专门生产,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入到全球价值链的环节中去,并且在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布局之下,这些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只需专门化的完成某一产品的某一特定零部件加工,而不需要具备生产整个产品的生产条件和技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国际分工情境下进入全球价值链的门槛显得非常之低,这些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也较参与这一分工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内就业大量增加。
但这一由发达国家设下的陷阱也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沦为世界工厂而转型艰难。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全球货物贸易当中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量的比重,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工艺,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的争当参加者,这也使得全球化的价值链分工、使得国际贸易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
主要矛盾与冲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利益分配更加趋于复杂。
在传统的国际分工中,由于没有出现跨国企业的生产行为,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经贸往来常常是以最终产品为主,贸易当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就单纯的是企业自身的利益。
在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国家与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所获得利益归属的区分开始变得模糊,跨国公司通过对价值链下各个生产环节的把控与协调,使得这一分工体系下的利益主体变得复杂而多样化。
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在这样一个利益主体多样化分配的格局中,凭借其在价值链中的战略主导地位,攫取着绝大多数参与其中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
目前实行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以往的国际分工具,有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全球价值链分工突破了以往的国家之间的不相互连接的弊端,跨国公司在这种新型国际(国际分工和贸易)形势当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国际分工的参与者由以往的国家形式出现状态转变为国际的形势。
在这种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企业竞争优势与国际优势的统一关系产生了吻合的时态,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是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优势,而且全球整体的总的优势。
就大众的来说,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处于提供劳动密集型的劳动力的提供主体状态,进而转变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的状态。
同时,发展中国家能维持住这种价值链的分工体系,是因为在自己国家的劳动力工资上表现的是不保护的政策。
虽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的价值链产业分工体系当中有所收获,但与发达国家所取得巨大收益来说,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分工体系经常处于利益受到损失的状态。
(2)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利益在不断增进。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国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是主导者,是价值链条上的高端嵌入方,是全球价值链分工所获利益的最大享用者。
发展中国家也受益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作为价值链的低端嵌入者,受益较少,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出口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多种制度变迁效应等。
虽然全球价值链分工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利益分配是非均衡的,但也带来了世界经济的利益增进。
(3)全球价值链分工导致中国利益有所减少。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新形式,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新格局。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大环境形势下,贸易利益主体是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
目前发达国家在其的控制力度上表现出处理能力不足的状态,使得全球综合利益受损,国际的出资出现了不稳定的局势,工作岗位处于不断的减少状态的现象也有所增加。
国际分工格局决定贸易利益的分配格局。
目前一段时间,发展中国家生产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自己的主动控制能力,对于出现的量与质的问题不能够自主解决。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分工体系缺少自主创新性、研发性没有足够的实力;也可以发现,对于低利益的收益生产环节将是由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的,发达国家却对此发挥自主的产业型的价值链垄断。
4、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4.1.1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广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占据了一定地位,各种赞美不绝于中国人于耳,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也在不断积累增加,然而贸易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迫使人民币升值,因此劳动力和土地、原材料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甚至已逐渐出现了结构性短缺。
我国对外贸易持续不平衡,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此要求中国必须在当下迅速进行彻底的经济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能继续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眼光来看,世界经济失衡并非单一现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发展,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也更加深化,随之而来的是各国的经济贸易方面的问题。
不仅是美国这样的超强经济体,甚至包括许多新兴发展的顺差比重也是相当高。
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发展,不仅是对国际产业结构变化以后的适应性,在最大程度上的一种检验,也是对于中国国际贸易在全球形势下,不断进行发展的的一种机遇。
这种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第一,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于中外贸易摩擦主体的增加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贸易摩擦的主体包括了西方发达国家、中国。
但是关于贸易摩擦的主要发起者却是西方的发达国家,在美国为首的多数发达国家的鼓动下,中国被迫陷入了多起贸易摩擦事件中。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物美价廉的商品被多数发达国家视为最强有力的对手,因此,许多欧美国家联合起来一起“讨伐”中国,限制中国的出口,缩小中国在海外的市场。
但是随着当代世界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阻碍并不能制约中国的贸易发展。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要的生产线,但是没有完成主体的经济形式转变,就其生产、出口产品来说,还是大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
从这点来看,中国以后遇到的有关贸易摩擦相关事宜,会出现增加的趋势,不会有所减少。
第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出现,使得中外国际贸易的主体参与者不断的增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在不断的加深,世界贸易活动往来更加频繁,但随之而来的国际贸易摩擦也是处于不断增大化的状态。
从整体的国际形势来说,不但反倾销出口产品增加,中国的外贸产业也在不断的扩大贸易摩擦,并处于不断的增加状态。
从此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不处于贸易摩擦的中心地位,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也转变为贸易摩擦的主体。
第三,中外国际贸易摩擦方式变化的阻碍是全球价值链分工。
经济贸易全区化的趋势处于日益联系紧密的状态,而且越发密切,国际贸易摩擦方式日益多样化和隐蔽化,发达国家不仅采用比如关税、出口产品数量限制等传统性的贸易摩擦手段作为限制中国出口贸易的形式,现在更多的是采用所谓的环境标准、知识产权认定等非关税壁垒阻碍中国商品的出口,因此往往许多同类产品有会遇到多种的贸易救济调查。
当然,中国生产的产品缺乏技术优势,环保程度不够的确是中国出口产品的软肋,因此,中国也要在不断应对贸易摩擦之时化解、解决这些西方国家制定的严苛标准。
4.2、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深度的影响首先,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常不平衡的状态,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发达国家是主导,发展中国家只能被迫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一次又一次卷入贸易摩擦事件中去,不得不说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了中外国际贸易摩擦对象错位,而且这样不平衡的关系在短时期内不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
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还是位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地位,由于出口的产品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因此中国被冠有“世界工厂”的名号,但往往也是全球国际贸易活动中摩擦对象。
其次,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了中外国际贸易摩擦重心变化。
当一个国家发起了贸易摩擦,其他国家就会纷纷效仿,从而形成连锁反应,不良影响较大,涉及范围较为广泛。
由于国内企业的产品本身就不具备过多的贸易优势,当面对贸易摩擦之时,更无优势可言,甚至连原本自身具备的优势也逐渐丧失。
西方国家采取一系列手段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其目的就在于保护自己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获取利润。
因此,中国和许多西方国家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应有的利益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开始了激烈的斗争,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最后,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力由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而变得越来越大,而很多时候,是西方国家也就是挑起贸易摩擦的国家能在贸易摩擦事件中获利更多。
每个陷入贸易摩擦实践中的国家都希望自己国家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利润,因此互不相让,事实上,国际贸易摩擦双方皆需要做出退让,这导致双方受益都比较少。
因而,贸易摩擦对于摩擦受害国和整个社会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贸易摩擦不仅仅影响了国际贸易活动的展开,且对国际贸易活动要素和商品流通产生了抑制性影响作用,如此导致全球经济出现失衡,导致恶性循环出现。
5、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影响5.1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地位的判断就中国在国际的产业价值链当中的分工影响来说,相较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
很多人认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美国和中国是受益最大的”。
明显的,以美国为例,他主导者全球价值链分工,因此他所占据利益链上的最高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其获得的利益更是其他国家所不可相比的,美国本来就是利益最大的赢家。
相反,就中国而言,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是承接了大份额的产业转移,从最表层的、单纯的利益层面来说,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于在中国的分红时处于绝对的优势。
究其深层次的关系以及利益长处,中国却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