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
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
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
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有品牌在世界1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
尽管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
----(摘编自《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材料二:(注)本图为2017上半年消费者购买国产智能电视的关注因素材料三:一个小小的马桶盖,备受热议,与其说触及了“中国智造”的痛点,毋宁说触碰了中国品牌的“弱点”。
那些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实际上不少产自中国,返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
媒体曾披露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竟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
很多时候,国货不是质量不行,而是知名度不够;不是价格高昂,而是没有形成与品质相匹配的品牌效应。
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中国品牌有过一段群星灿烂的历史。
从熊猫彩电、燕舞录音机、雪花冰箱,到双星球鞋、海鸥照相机,再到英雄钢笔、乐凯胶卷、龙虎牌清凉油,国产品牌装点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品牌还不够多,从“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到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一幕幕场景逼迫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打造更多树得起的中国品牌?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此次《行动计划》从实施层面加以推进。
没有品质,就形成不了品牌;不增品种,就难以满足消费者所需。
-----(摘编自王石川《中国品牌当能纵横四海》)材料四: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可能会孕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品牌甚至是伟大品牌。
只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发展得这么快。
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从果汁、化妆品到牙刷,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
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去年增长3%;但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只增加1.5%。
有观察家分析,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及时捕捉个性化消费时代变动不居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流行后适当加入中国元素逆向设计,面对喜好的变化可以更快掉头。
而一些跨国公司发展乏力,正是由于决策与市场的分离造成了信息传递的“竖井”。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削弱了国际大牌在大型百货店、超市、免税店的渠道优势,为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支点。
更懂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更轻便的营销模式,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事实上,随着中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
不久前,老牌化妆品牌百雀羚成为有美妆研发“诺贝尔”平台之称的国际化妆品化学家联合会(IFSCC)首家中国金牌会员,几乎同时,它的一次互联网传播,也惊艳了年轻人和营销界。
----(摘编自何鼎鼎《读懂品牌消长背后的观念之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个“中国品牌日”受到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中国制造而言,它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
B.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使当前中国品牌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
C.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以自身的发展活力开创了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
D.“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会走路的钱包”等说法逼迫人们思考怎样树立更多中国品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阿里巴巴、华为、百雀羚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表明了国产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已然消失。
B.从材料二看,六个因素是各自独立的,但若“品牌”产品做到质优价更廉,则其关注度将会占据绝对优势。
C.材料提到的中国游客从日本买马桶盖的事例,反映了国货不仅是质量不行,还有知名度不够、价格高等问题。
D.在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外国品牌只增加1.5%,而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说明本土企业已占据优势。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1.C2.B3.①有国家层面的支持:从国家品牌日的设立到《政府工作报告》的推动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国产品牌的建设。
②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③中国企业有“察言观色”的优势,互联的发展使中国产品设计更懂消费者,营销模式更轻便,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原文是“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本选项考查对“注脚”含义的理解。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这些中国品牌脱颖而出不能很快解决差距问题。
C项中国游客从日本购买马桶盖,不能反映出国货质量低,这些马桶盖是中国造。
D项推理错误,本土企业销售额増幅不能说明本土企业占据优势。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考生要按照题干的指向从文本中认真筛选,根据对文本的筛选和把握本题可以有如下的作答参考:有国家层面的支持:从国家品牌日的设立到《政府工作报告》的推动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国产品牌的建设;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中国企业有“察言观色”的优势,互联的发展使中国产品设计更懂消费者,营销模式更轻便,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家寨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八面十方数百里内只有我一人,向导已经返回了。
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
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
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
马在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然而,亲眼看着大地倾斜,亲眼看着从高山牧场向不毛之地的一分分的憔悴衰老,心中感受是奇异的。
前方蜃气迷蒙处是海拔负154米的吐鲁番盆地最低处已经被烤干了的艾丁湖。
背后是天山;冰峰泉水,松林牧场都远远地离我去了。
左右一望,只见大地斜斜地延伸,连同我的坐骑和我自己,都在向前方向深处斜斜地倾斜。
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
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
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
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
太阳仍在肆虐,阳光射入眼帘时,一瞬间觉得疼痛。
可是,汉家寨日落前的炫目白昼中已经有了一种寒气。
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令人恐怖的大自然中。
独自伫立在汉家寨下午的阳光里,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直拖向地平线,又黑又长。
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
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
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
他们痴痴盯着我。
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
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它通到哪里?老人摇摇头。
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我又指着另一道:这条路呢?老人只微微摇了一下头,便不动了。
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犹豫了一下,我费劲地指向最后一条戈壁滩。
太阳正向那里滑下,白炽得令人无法瞭望。
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闪烁着数不清的亮点。
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人突然钻进了泥屋。
我呆呆地举着手站在原地。
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
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
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
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
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
寨是人紧守的地方。
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继续向吐鲁番盆地进行。
回首天山,整个南麓都浮升出来了,俯瞰前方的吐鲁番,蜃气中已经隐约现出了绿洲的轮廓。
在如此悲凉严峻的风景中上路,心中涌起着一股决绝的气概。
我走下第一道坡坎时,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
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
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
我等了一会儿,最后遗憾地离开了。
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走过—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我激动地勒转马缰。
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穿破红棉袄的小女孩。
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
那一日永别了汉家寨。
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张承志《汉家寨》,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写到“大地倾斜”“大地斜斜地延伸”“连同我的坐骑和我,都在向前方向深处倾斜”,这是作者因暴晒晕眩而产生的一时的错觉。
B.“汉家寨如一枚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令人恐怖的大自然中”,比喻手法表现了汉家寨富有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