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重要弟子人物介绍

孔子重要弟子人物介绍

一、子贡(前520年-前44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端木赐。

东周春秋末
年卫国人。

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后世有人奉之为财神。

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

子贡不仅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他在理财经商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

《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这里的“废举”是指贱买贵卖。

“转货”是指“随时转货以殖其资,翻译: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

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二、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
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

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

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三、仲弓
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茶?(今菏泽市冉贤集)人。

为孔子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

四、司马牛
孔子的弟子。

复姓司马,名耕,一名犁,字子牛。

宋国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提到过他,说他“多言而躁”
一个人遇到为难的事情,说给人听,无非是求人代办,或求人代出主意,但如他人无力代办,也不能代出主意,如说出来,便是令人为难,甚至惹出更多的麻烦。

基于这样的顾虑,所以,为难之事,不轻易说,这就是仁。

五、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
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

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

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樊迟兴趣广泛,除学道德、文章,还曾向孔子问“学稼”和“学为圃”,受到孔子的斥责。

但他不愧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子夏,姓卜名商,卫国温人,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之一。

子夏是继孔子之后,系统传授儒家经典的第一人,对儒家文献的流传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后世誉为传经之鼻祖。

子夏还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他晚年时,到魏国西河一
带教学,开创的“西河学派”培育出大批经国治世的良材,并成为前期法家成长的摇篮。

子夏在传播儒家经典、发扬儒家学说、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以及培育具有法家特色的弟子等方面都贡献卓著。

皋陶(gāo yá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

传说他是我国上古“五帝”之首黄帝的长子少昊(玄嚣)的后裔,东夷部落的首领。

皋陶是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

他还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上古中华第一任司法部长和首席大法官,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伊尹(生卒年不详),名伊,一说名挚,夏末商初人。

其出生地有河南开封、河南嵩县、河南伊川县、河南栾川县、山东曹县、山东莘县、陕西合阳县、山西万荣县等多种说法。

[1]因为善于烹饪被汤看中,曾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