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国际技术转让法

第七章 国际技术转让法

第七章 国际技术转让法
第一节 国际技术转让法概述 第二节 国际技术转让的途径 第三节 国际许可协议
第四节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第一节
国际技术转让法概述
一、技术与技术转让
(一)国际技术转让的技术 尽管人们在阐述国际技术转让 时,可能对技术这个概念有些 不同理解,但是,世界知识产 权组织(WIPO)和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OECD)对技术所下 的定义,现在已为人们所普遍 接受。
专有技术。 广义的理解:是指人类智力创作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包括工业产权、版权、专有技术等。
WIPO公约第2条8款对知识产权的定义
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
关于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和广播的权利; 关于人们努力在一切领域的发明的权利; 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 关于工业品式样的权利; 关于商标、服务商标、厂商名称和标记的权利; 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里一切其他来自知识
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国际技术转让的当事人因技术转让而结成的 关系
其二,国际技术转让的当事人与有关国家政府之间
的关系 其三,各国政府因为技术转让而结成的关系
三、国际技术转让的客体
国际技术贸易的客体是国际技
术贸易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 的对象。
国际技术转让的标的尽管形形
色色,但基本可归入3种类型: 一是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主 要是专利技术和商标;二是不 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等 秘密技术,即专有技术;三是 不具有知识产权的公开技术。
(10)商标保护
在原属国注册的商标,联盟其他国家应在原属国 注册一样接受申请并给予保护。
不授予商标的情况:侵犯了第三人的既得权;缺
乏显著特征的商标,或完全由商品种类、质量、 数量、用途、价值、原产地或生产日期的符号、 标记所组成的商标,以及被请求给予保护的国家 的现代语言或正当商务实践中惯用的符号标记所 组成的商标;违反道德或公共秩序,尤其是具有 欺骗公众的性质的商标。
条件是申请人必须在成员国之一完成了第一次合格的申请,而且
申请的内容与日后向其他成员国所提出的专利申请的内容必须完 全相同。
(4)独立性原则
申请和注册商标的条件,由每个成员国的本国法 律决定,各自独立。
对成员国国民所提出的商标注册申请,不能以申
请人未在其本国申请、注册或续展为由而加以拒 绝或使其注册失效。
(13)不正当竞争
公约第10条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制止不正当竞争。凡在工
商业活动中违反诚实经营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竞争的 行为。特别禁止下列情况: 采用任何手段对竞争对方的企业、商品或工商业活动造 成混乱的一切行为; 在经营商业中利用谎言损害竞争对方的企业、商品或工 商业活动的信誉的;
格,入门费与提成费相结合的计价方式。 3.技术改进与技术服务条款 4.保证与担保条款 5、保密条款 6.违约救济条款
(三)国际许可合同尾部条款
1. 仲裁条款。
2. 不可抗力条款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知识产权的范围
狭义的理解:知识产权只有工业产权和版权,不包括
遍的贸易形式,它是由交易双方签订许可证协议来转 移技术使用权。
签发许可证的卖方称为许可人,接受许可证的买方称
为被许可人。许可证贸易的标的主要是专利、商标和 专有技术。
二、非单纯的国际技术转让方式
(一)含有技术转让内容的设备买卖
(二)含有技术转让内容的对外直接投资
(三)补偿贸易 (四)特许经营 (五)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六)交钥匙项目
(8)驰名商标
第6条2款规定,无论驰名商标本身是否取得商标注册,
公约各成员国都应禁止他人使用相同或类似于驰名商 标的商标,拒绝注册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类似的商标。
对于以欺骗手段取得注册的人,驰名商标的所有人的
请求期限不受限制。
(9)商标转让
如果其成员国的法律规定,商标权的转让应与其营业
一并转让方为有效,则只须转让该国的营业就足以认 可其有效,不必将所有国内外营业全部转让。但这种 转让应以不会引起公众对贴有该商标的商品来源、性 质或重要品质发生误解为条件。
同一发明在不同国家所获得的专利权彼此无关,
不受其它成员国对该专利权处理的影响。
(5)专利的强制许可
各成员国可以采取立法措施,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核准
强制许可,以防止专利权人可能对专利权的滥用。 某一项专利自申请日起的4年,或者自批准专利日起3年期 内(两者以期限较长者为准),专利权人未予实施或未充 分实施,有关成员国有权核准强制许可证,允许第三者实 施此项专利。在第一次核准强制许可特许满2年后,仍不能 防止赋予专利权而产生的流弊,可以提出撤销专利的程序。
活动的权利。
WTO对知识产权的定义
1.版权及邻接权;
2.商标权; 3.地理标志权;
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5.专利权;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7.未公开信息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法是在17世纪后随着各国科学技
术发展而产生的新法律部门。 第一部专利法于1474年在威尼斯共和国诞 生;第一部版权法1710年在英国诞生;第 一部商标法1803年在法国诞生。
在经营商业中使用会使公众对商品的性质、制造方法、特
点、使用目的或数量发生混乱的表示或说法。
(14)国际展览会的临时保护
公约第11条规定,成员国应对在任一成员国领土上 举办的官方的或经官方认可的国际展览会展出的 商品中可申请专利的发明、实用新型、工业品外 观设计和商标,给予临时保护。
(一) 根据国际许可协议的标的不同可分为:
1、专利许可协议, 2、专有技术许可协议,
3、混合许可协议。
(二)根据国际许可协议使用地域范围 以及使用权范围的大小 独占许可协议
排他许可协议 普通许可协议 交叉许可协议
分许可协议。
三、国际许可合同内容
国际许可合同与其他国际贸易合同一样,其结构形式
(3)优先权原则
优先权的作用在于保护首次申请人,使他在向其他成员国提出同
样的注册申请时,不致由于两次申请日期的差异而被第三者钻空 子抢先申请注册。 《巴黎公约》第4条规定在一个缔约国申请注册的商标,可以享 受自初次申请之日起为期6个月的优先权。发明、实用新型和外 观设计的专利申请人从首次向成员国之一提出申请之日起,可以 在一定期限内(发明和实用新型为12个月,工业品外观设计为6 个月)向其他成员国提出申请,以第一次申请的日期为申请日期。
和技术受方之间的技术转让; 3.国籍不同,即具有不同国籍的技术供方和技术受方之间 的技术转让; 4.即使双方同国籍或住所,但一方是外国公司的子公司、 分公司、其他方式受控制的公司、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
二、国际技术转让法
国际技术转让法是调整因国际技术转让所产生的各 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强制许可非独占,并不得转让;但如果连同使用这种许可
的那部分企业或牌号一起转让,则是允许的。
效力:受许可人无独占的实施权,也无权允许他人实
施。应当付给专利权人合理的使用费,其数额由双方 协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 裁决。
权利救济:专利权人对专利局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不
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北京市中级人 民法院起诉。
样执行扣押。
扣押应按各国国内法规定,依检察官或其他主管机关或有关当事人的
请求执行。 主管机关对于过境商品不一定予以扣押。 如一国法律不准在进口时扣押,可以禁止进口或在国内扣押。
如一国法律不准在进口时扣押,也不允许禁止进口或在国内扣押,则
在法律作出相应修改之前,应代之以按该国法律在此情况下对其国民 采取行动和补救办法。
(6)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的情况
当本同盟其他成员国的船只暂时或偶然地进入领 水,该船的船身、机器、船具、索具及其他附件 上所用的器械构成发明人的主题时,只要使用这 些器械是专为该船的需要。
当本同盟其他成员国的飞机或车辆暂时或偶然进 入领城,该飞机或车辆的构造、操纵或其附件上
所用器械构成专利权所有者的专利发明主题时。
1、巴黎公约的主要内容
《巴黎公约》共30条,第1-12条为实质性条款,第13-17条
为行政性条款,第18-30条是 “最后条款”。 (1)保护的工业产权范围。公约第1条规定:巴黎公约的 调整对象是工业产权。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工业 品外观设计、商标权、服务标记、厂商名称、产地标记或 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竞争等。 (2)国民待遇原则。公约第2条规定:在工业产权保护方 面,公约各成员国必须在法律上给予公约其他成员国相同 于其本国国民的待遇;即使是非成员国国民,只要他在公 约某一成员国内有住所,或有真实有效的工商营业所,亦 应给予相同于本国国民的待遇。例外是司法和行政程序、 管辖权以及送达地址、指定代理人等法律规定
(11)厂商名称
公约第8条规定,厂商名称应在联盟国家受到保护,
并且无须申请或注册,不论是否是商标的一部分。
(12)虚假标示
公约第9条规定: 成员国对一切非法带有在该国受法律保护的商标或商号的商品应在其
进入该国时予以扣押。
在发生非法缀附商标或商号的国家或该商品已输入进去的国家,得同
(二)技术转让的转让
技术转让是指拥有技术的一方通
过某种方式,将其技术让与给另 一方所有或使用的行为。
包括技术所有权和技术使用权的
转让,但多数情况下,只是技术 使用权的转让。
由于技术具有无形性,可以同时
转让给多个受让方,而且仍保留 所有权。
(三)技术转让的国际性
1.技术跨越国境,由技术供方转移至技术受方。 2.住所地不同,即住所或营业地不在同一国内的技术供方
专有技术
第二节 国际技术转让的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