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臭氧氧化法处理废水实验

臭氧氧化法处理废水实验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水处理工程实验 指导老师: 胡宏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臭氧氧化法处理废水实验 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 徐亮、林蓓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自臭氧应用于水处理以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臭氧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氧化产物常常为小分子羧酸,酮和醛类物质,难以将有机物彻底降解为CO 2、H 2O 或其它无机物,因此TOC 和COD cr 去除率不是很高。

为了强化臭氧处理效果,人们开发出O 3/UV 、O 3/H 2O 2/UV 、O 3/固体催化剂(如活性炭,金属及其氧化物)等高级氧化技术,其共同特征是产生高活性羟基自由基(·OH ),从而达到彻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影响臭氧氧化的因素有污染物成分、含量,臭氧投加量,废水pH ,水气接触时间,紫外波长,照射强度,气体分布状况,水温等。

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①加深对臭氧紫外法处理废水机理的理解;②掌握臭氧紫外法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试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臭氧氧化能力很强,O 3+2H ++2e →O 2+H 2O 反应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E=2.07V 。

臭氧在水中分解产生原子氧和氧气还可以产生一系列自由基,其反应式如下:2222222232322222O O H O H O H HO HO O H O O O O O O O +→→⋅⋅→+→++→特别是在碱性介质中,O 3分解产生自由基的速度很快,其反应式为:------⋅+→⋅+⋅+⋅→⋅++⋅→⋅+⋅+⋅→+H O HO O O HO HO O O O O O O HO OH O 2222323232232 新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尤其活泼,氧化能力更强,HO ﹒+H t +e →H 2O ,反应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Eo=2.80V 。

臭氧与水中有机物的反应十分复杂,既有臭氧的直接氧化反应,也有新生自由基的氧化反应。

专业: 环境工程 姓名: 王 义 学号: 3071401071 日期: 2010-5-6 地点: 中心北楼513装订线这与反应条件与有机物的性质密切相关,酸性条件下,臭氧分解慢,O 3的直接氧化反应起主要作用;碱性条件下,臭氧分解快,羟基自由基氧化作用加大,随着溶液pH 提高,COD cr 去除率增加,氧化率提高。

另外,温度升高,臭氧分解速度加快,且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所以高温有利于有机物氧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装置常用实验室仪器;O 3反应器,剩余O 3消除器;加热-回流装置;25mL 酸式滴定管;防暴沸玻璃珠;pHS 型pH 计1台;50ml 烧杯若干;100ml 量筒各8只,20ml 、10ml 移液管各1支。

蒸馏水;硫酸银,化学纯;硫酸,ρ=1.84g/mL ;硫酸银-硫酸试剂;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0.25mol/L );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c=0.1006mol/L );试亚铁灵指示剂溶液。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不同氧化时间的处理效果的实验步骤1、 仔细观察O 3装置的内、外结构及部件;2、 开启泵,将废水打入O 3反应器,调整流量为0.3g/L ,同时测定原废水的pH 、COD cr 值;3、 打开氧气瓶和减压阀,调整臭氧发生器的进气流量为0.1m 3/h ;4、 打开电源开关,设置放电功率为80%,使其产生稳定的臭氧浓度;5、 经氧化反应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后分别取一定的水样,分别测定不同氧化时间后出水的pH 、COD cr 值。

6、 实验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臭氧发生器及泵,整理实验。

➢ 水质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实验步骤1) 移液管取20.0mL 待测试料于洁净的250ml 锥形瓶中。

2) 于试料中加入10.0m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几颗防爆沸玻璃珠,摇匀。

将锥形瓶接到回流装置冷凝管下端,接通冷凝水。

从冷凝管上端缓慢加入30ml 硫酸银—硫酸试剂,以防止低沸点有机物的逸出,混合均匀后开始加热,自溶液开始沸腾起回流1小时。

3) 充分冷却后,用20—30mL 水自冷凝管上端冲洗冷凝管2-3次,取下锥形瓶。

4)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溶液,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即为终点。

记下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毫升数V 2。

空白试验:按相同步骤以20.0ml 蒸馏水代替试料进行空白试验,记录下空白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 1。

Fig.1 臭氧降解印染废水研究实验装置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表1 (NH 4)2Fe(SO 4)2浓度标定及空白试验数据表(NH 4)2Fe(SO4)2浓度标定实验(NH 4)2Fe(SO 4)2用量/ml(NH 4)Fe(SO 4)2浓度25.42 0.098mol/L25.50全程空白实验 24.61 24.6524.90 24.45水质COD 测定: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c (1/6 K 2Cr 2O 7)=0.2500mol/L ,标定得(NH 4)2Fe(SO 4)2的浓度C =0.098mol/L ;空白试验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1=24.65mL ;试料测定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2;试料的体积V0=20.00mL ,则: 计算公式:表2 直接桃红染料废水COD 测定数据表表3 酸性嫩黄染料废水COD 测定数据表8000)21()/(V V V C L mg COD ⨯-=表4 分散蓝染料废水COD测定数据表图2 废水COD随氧化时间变化曲线氧化时间/minCOD(mg/L)图3 废水COD去除率随氧化时间变化曲线氧化时间/minpH氧化时间/min图4 废水pH随氧化时间变化曲线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废水COD及其去除率随氧化时间变化曲线图分析】从图2、图3不难发现,染料废水的COD均随O3氧化时间的增长而降低,COD去除率则随之逐渐增大;且臭氧对三种染料废水的COD Cr去除率有异,自图3可发现实验中任一氧化时间时三种染料的COD Cr 去除率大小为:直接桃红>分散蓝>酸性嫩黄。

COD Cr的去除主要取决于有机物被氧化的程度,主要原因是染料分子结构的差异。

分子反应活性越强,就越容易降解;分子结构越稳定,就越难降解。

三种染料的分子结构式如图5所示:图5 染料结构图(从左到右分别为直接桃红、分散蓝、酸性嫩黄)蒽醌结构的染料(如分散蓝),一旦羰基被氧化打开后,整个蒽醌结构就被破坏,羰基相邻的两个苯环就比较容易被氧化;单偶氮结构染料(如酸性嫩黄),偶氮基(-N=N-)被氧化打开后,其相邻的苯环及芳香环并没有被破坏,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而不容易被氧化;双偶氮结构的染料,有两个偶氮基,更为稳定,被氧化的难度也就更大,所以在芳香环个数相差不大的前提下,COD cr降解效率的大小为:蒽醌结构染料>单偶氮结构染料>双偶氮结构染料。

偏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臭氧的氧化作用以直接氧化为主,其氧化能力较弱,选择性较强,从各染料的分子结构中,不难发现各染料的共轭双键的比重排序为:直接桃红>分散蓝>酸性嫩黄。

虽然分散蓝结构中氨基和羟基都是供电子基团,能够促进染料的降解,但是羟基和氨基都可以和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再加上吸电子基团—Br的抑制作用,染料的分子结构十分稳定而相对直接桃红难以降解;酸性嫩黄为单偶氮结构染料,且—Cl等吸电子基团更抑制其氧化降解,故酸性嫩黄COD Cr去除率最低。

最经济反应时间点:根据图2、图3,从经济性的角度来考虑,20min、30min、40min分别是直接桃红、分散蓝和酸性嫩黄的最佳反应时间点,因为所投加的臭氧已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各自的最佳反应时间点以后,虽然COD cr 去除效率依然在不断增加,但其增加的速度已经十分缓慢,而在臭氧的投加量不变的情况下,臭氧的利用率大大地下降,加大了经济成本。

【废水pH值随氧化时间变化曲线图分析】由图4可发现,酸性嫩黄、分散蓝废水经臭氧处理后水中的pH下降,而直接桃红除最初10min氧化处理水样的pH相对原水样大大降低外,之后的处理水样随氧化时间的增长pH稍有上升。

废水经臭氧氧化过程中有机物不断被氧化为小分子有机酸,酸电离产生氢离子,使水中pH下降,特别是分散蓝染料废水,有机物被臭氧氧化分解后,氢溴酸从分子结构中解离出来,经氧化后产生溴酸等强酸性的酸,所以其pH下降最为明显。

而直接桃红的臭氧化过程是:臭氧首先攻击与偶氮键相连的C—N键,使偶氮键以氮气排出,同时分子中苯环和萘环被氧原子取代,开环后被逐步氧化成酚、醇、醛和酰胺等,然后进一步被氧化成有机酸,最后部分有机物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因而在氧化得到的有机酸使水样pH下降后,其继续被氧化得到CO2并逸出使水样pH又小幅度上升。

【实验误差来源分析】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水质COD测定,实验测得各水质的COD结果有部分小于50mg/L,根据环境监测原理,此部分水质的COD测定本应采用低浓度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0.025mol/L)氧化,加热回流足够时间以后,采用低浓度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而本次实验中水质COD测定统一用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0.25mol/L,浓度偏高,滴定的准确率势必有所下降。

测定的水质COD结果误差(如测得直接桃红50min氧化水样的COD<0等)来源主要有偏小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方面:(1)实验中所使用的移液管等各类仪器设备本身带入的移取试料、试剂体积的误差;(2)回流过程加入硫酸的速度没有控制好,致使有少量低沸点有机物溢出(加硫酸时锥形瓶中有少量烟冒出,说明低沸点有机物的损失不可忽略);(3)考虑到试验时间限制,回流加热时间只有1h(本应为2小时),有机物的氧化可能不够充分;(4)滴定终点的判断误差,依赖于实验者观察颜色变化的敏锐度,直接影响硫酸亚铁标准液的浓度标定及水样COD测定结果等;(5)本实验COD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是COD为30—700mg/L,实验结果中直接桃红部分水样的COD 小于30 mg/L,此部分数据存在不可忽略的实验误差。

七、讨论、心得本实验的关键是水质COD的测定;为减少操作带入的实验误差,水质COD测定应注意如下事项:1)本实验测量使用原水样,不需过滤;取样时应先放掉一部分染料水样,排除留在取样口处的水样,因为这部分水样时没有被处理的,否则将造成实验误差;2)为保证实验数据的精密度,废水取样、各试剂的加入及滴定等同类操作应尽量由同一人完成;3)本方法的适用范围是COD大于30 mg/L 小于700mg/L,计算结果COD值小于10mg/L时,应表示为“COD<10mg/L”;若测出的值超出700mg/L,水样必须经稀释后再测定;4)滴定实验中,滴定终点的判断非常重要;滴定时要不断旋动锥形瓶,时刻注意瓶中溶液颜色的转变;在酸性重铬酸钾条件下,芳烃及吡啶难以被氧化,其氧化率较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