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铁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铁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为确保本标段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结合我局多年铁路施工经验,对工程施工的“常见病”、“多发病”采取预防为主和积极有效的治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和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

(一)土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路堑挖土方
(1)在挖方过程中,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和设计要求确定边坡坡度,经过不同土层时,其边坡做成折线形,采用上陡下缓形式。

⑵在坡顶上弃土、堆载时,弃土堆坡脚至上挖方上边不少于3.5米,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⑶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造成边坡塌方。

2.路堤填筑
⑴将路基范围内的浮土、地表土用推土机清除10至15厘米深,然后用压路机碾压到规定遍数,达到设计压实遍数后,经检测合格,再进行土方填筑。

⑵土方填筑时,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施工前做好检验。

对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范围时,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方法降低;含水量过低,采取洒水湿润处理。

⑶保护边坡有足够的坡度,做成阶梯形,使中间有1-2个平台以增加稳定。

⑷发现滑坡裂缝,及时填平夯实;沟渠开裂渗水,要及时修复。

3.桥涵土方施工
⑴明挖基础深度在3米以内,采用台阶放坡,基坑挖深超过3米时,四周留25厘米工作面,用挡土板作支撑。

⑵机械开挖预留0.3米厚采用人工修坡。

⑶基坑严格分层回填、夯实。

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大于30厘米。

土料和含水量符合规定,密实度按规定抽样检查,使之符合要求。

⑷桥涵台背土方,采用渗水土壤,进行二次填筑;施工时每侧路基方向预留4d (d指涵孔径)的长度,待桥涵等构筑物施工完成后,再人工回填压实。

(二)基础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明挖基础
⑴基础混凝土浇筑前,清理基坑浮土,对局部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应用砾
石或砂夹碎石填充,分段开挖的基坑两端要保持纵坡稳定。

⑵基坑基底及台阶施工缝,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凿毛、、清洗,安放接头钢筋。

⑶浇注混凝土必须作好标高控制桩和检验、试验工作。

2.钻孔灌注桩
⑴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钻杆、钻头要经常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换。

⑵成孔后,防止人或车辆在孔口盖板上行走,以免扰动孔口土。

⑶对于容易出现缩颈时,最好采用预制桩头,同时用下部带喇叭口的套管施工,在缩颈部位采用翻插法即可解决缩颈。

⑷钢筋或钢筋笼放入后,上部用方木将钢筋或钢筋笼架起固定,钢筋或钢筋笼就不会下沉。

(三)模板及钢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模板施工
⑴模板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⑵支撑材料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如支撑在地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土,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面。

⑶钢模板使用时,考虑各种不利的受力状态,作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局部稳定验算。

特别控制刚度,对表面平整度,几何尺寸,更要控制在规定准许范围内。

2.钢筋施工
⑴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预先确定各种型号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

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整套画线方法。

⑵钢筋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加工前表面有锈需做除锈处理,锈蚀严重的不能使用。

⑶钢筋骨架绑扎时,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⑷绑好的钢筋网片在搬移、运输或安装过程中,轻放,增加绑扣和交点或加斜拉筋。

(四)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和满足规范要求,配自动计量设备。

2.混凝土施工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3.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立即停止。

浇筑混凝土后,要及时进行养护,草袋覆盖,经常洒水,防止出现干裂现象。

4.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浇筑桥墩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即采取串筒、溜槽措施。

5.预留孔洞处,耳背墙处在两侧同时下料。

6.帽石等小型混凝土构件,除机械振捣外,边角处人工插捣密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