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行业概述目录一、现有医疗信息化系统 (2)二、行业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及主要法律法规 (7)(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 (7)(二)软件行业 (7)(三)医疗信息化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8)三、行业产业政策 (9)(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 (9)(二)软件行业 (12)四、行业概貌 (14)(一)医院信息化发展历程 (14)(二)市场现状 (15)(三)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应用 (16)(四)行业规模 (19)(五)行业趋势 (20)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1)(一)有利因素 (21)(二)不利因素 (22)六、行业主要企业 (23)医疗信息化整合了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设施,可用于管理不同医务科室和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
开发的核心是一所或多所医院的不同医务科室之间共享患者信息,以及与社区、医保和卫生行政部门共享信息,并延伸至移动医疗及数码医疗等领域。
一、现有医疗信息化系统卫生医疗信息化一般分为医院信息化系统及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医院信息系统一般可分成两部分:一是满足管理要求的管理信息系统;二是满足临床医疗要求的临床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门诊挂号、门诊收费、住院登记、住院收费、设备管理、医务统计、辅助决策支持等系统。
临床信息系统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病区医生工作站、病区护士工作站、合理用药系统、临床检验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手术麻醉系统、重症监护系统等,现时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应用最广的系统主要有: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是以收费为中心,将门、急诊的挂号、划价、收费、配药和住院病人的医嘱、配药、记账,以及医院的人、财、物等工作,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并将从各信息点采集的信息供管理人员查询、管理和决策。
图一:HIS系统示意图图二:HIS系统用户界面CIS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是以病人为中心,用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放射信息系统(RIS)、检验信息系统(LIS)、病理信息系统(PSI)、手术信息系统(ORIS)等,全面收集病人的临床信息,并通过医生工作站提供给医生。
医生可以使用电子化医嘱录入系统录入处方、医嘱和检查申请单,查询检查结果,建立电子病历。
图三:CIS系统结构示意图图四:CIS系统用户界面公共卫生与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GMIS系统),是用IT技术把社会医疗保健资源和服务,如医疗保险、社区医疗、相关医院、远程医疗、卫生行政机关、药品供应商、设备供应商、银行等连接起来整合为一个系统,实现局域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中国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还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政府在区域医疗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政策方面还没有成熟,例如如何转诊、病历的所有权归属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区域医疗所需的基础数据系统建设刚刚启动,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等系统也处于起步阶段。
图五:公共卫生与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电子病历EMR,EMR是临床信息系统的核心,包含了纸质病历的所有信息,能够将纸质病历中的文字、数值、图表、声音等信息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和理解的格式化数据给予输入、存储、处理查询。
标准化的电子病历建设时实现区域范围以居民为主线的临床信息共享和医疗机构协同服务的前提基础。
图六-七:市面上的电子病历系统解决方案二、行业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及主要法律法规(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卫生部,其主要职责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医药卫生行业相关政策和有关标准、技术范围,负责全国卫生资源配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建设、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组织制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等重要事项。
目前,卫生部并不对医院卫生领域的信息化进行直接的实质性监管,只是委托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电子病历研究委员会等相关行业专业协会开展一些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标准和制度的研究。
(二)软件行业医疗信息化行业中以信息化系统为主,系属于软件行业。
我国软件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为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并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设有软件服务业司,针对软件服务具体负责制定软件业发展,拟定并组织实施软件、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推动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软件服务外包;指导、协调信息安全技术开发。
软件行业的自律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是: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订立行业行规行约,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
(三)医疗信息化行业主要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现时对于医疗信息化系列软件暂未有特别列明法律法规监管,其行业监管按照软件行业监督。
我国对软件行业实行企业认证制度,对软件产品、软件著作权实行登记制度。
我国软件企业认证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软件企业的认证和年审由经上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以上的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具体负责,先由行业协会初选,报经同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会签同级税务部门批准后正式公布。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行业协会的工作实绩,也授权部分行业协会作为其所在行政区域内的软件企业认定机构。
我国软件产品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经审查合格的软件产品由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批准,核发国产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由国家版权局授权中国软件登记中心承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工作。
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软件企业的认定办法。
信息产业部发布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确定了软件产品的认证和登记办法。
三、行业产业政策(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医疗信息化行业是国家重点推进行业之一,为做好医疗资源的整合及医疗数据的梳理,从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重点落实多个行业推进方案及工程,重点包括: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十二五规划”中,针对我国现时社会信息化建设,强调信息化技术在卫生领域的发展及建设,重点强调统筹规划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信息共享。
“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围绕3521工程展开:3 级卫生信息平台: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5 项业务应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2 个基础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1 个业务网络。
其他具体鼓励推进政策如下:(二)软件行业软件行业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发展行业之一,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发展迅速,在“十二五”规划中,对软件行业的鼓励更多的着力于自主开发与应用创新等范畴。
具体国家对行业鼓励政策如下:四、行业概貌(一)医院信息化发展历程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度初期,随着BACIS 语言的普遍,一些医院利用苹果PC机开发于工资管理、门诊收费、住院病人管理等范畴。
这一阶段以小型机为主,采用分时终端方式,应用较为单一,且由于无法进行汉字编码、显示及输出,令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的应用上仅限于财务管理及库存管理较多。
80年代中期开始实现小型局域网应用阶段,进入90年代,快速以太网和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日益盛行,开始了完整的医院网络管理系统时代。
这一阶段的HIS在设计理念上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实现上注重以医疗、经济和物资三条线贯穿整个系统,在应用面上坚持管理系统和临床系统并重,力争覆盖医院各个部门。
由于现时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皆属于基础建设为主,其行业的渗透程度及应用深度与地域经济发展及医院的投入度成正比,2001年,我国信息化系统在医院的建设比例大概在30-35%之间,而华东地区建设率则达到了80%,西北地区的建设比例不到20%。
随着近年我国医疗信息化的政策落实,行业企业在深耕本地市场的同时,开始向偏远地区转移,开拓偏远地区市场,各地差异将在政府扶持及经济发达地区企业饱和的情况下开始转移偏远地区及三级地市医院及卫生机构,完善医疗网络。
我国现时医疗信息化行业水平较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落后约15年。
国内对医疗信息化成熟度模型亦较美国宽松,从信息运用率到技术应用都无法与西方国家程度作比较,但中美两国医疗信息化发展路径与政策方向较为相似,我国有望在未来10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迅猛时段缩减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化应用上的差距。
(二)市场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现有医疗机构共有950,297间,卫生总费用达27,846.84亿元,其中医疗行业IT花费是170.8亿元。
目前国内医疗行业每年IT投资仅占医院年收入的0.3%到0.5%,与发达国家和地区3%-5%的投入比例有较大差距。
即使我国的医疗信息行业发展迅速,但以国际标准看来,中国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水平还相对较低。
现有的医疗信息化市场主要分为三大类,硬件、软件及数字医疗服务,而现在我国主要的市场消费是系统与硬件配套,这意味着中国的医疗服务机构在信息化领域仍然停留在基础建设阶段,而未来这个分布将会偏向软件及服务领域。
而移动医疗及远程医疗等领域也会随之而起。
现阶段,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主要客户为医疗机构,其花费约占了市场总量的73%,但是由于行业缺乏标准,每家医院按照需要自行决定医疗服务系统的安装配置(包括患者身份、诊断和药品代码都由各医院自行确定),令医疗机构之间可互动操作的可能性极少,令统一电子病历管理、云数据的最终目的的达成有一定困难。
中国现时的医疗信息行业是由零到有的发展过程,仍有很多待开发空间,无法像其他信息行业领域一样(例如通讯领域),以业者强大的互通性及广大的使用者网络为卖点。
许多国外的龙头企业例如微软、通用公司或是IBM都做足了在中国的医疗信息行业大战拳脚的准备,但国外企业的HIS产品由于其设计思想和数据流程与我国医院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异,价格比较高,其市场覆盖率一直未有提升。
按照现时该行业的分布来看,有一大部分的市场被零散小型供应商占据,只有小于20%的独立软件供应商是超过100名员工的企业,而大型企业占有率仅有不到8%。
行业竞争者的结构造成了现时中国医疗信息行业的优点与不足,不像一些已经发展完善的国家,大型企业几乎占据了整个医疗信息市场60-70%,而中国市场对中小型企业有着充分的竞争空间,对培养本土企业有着必不可少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