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 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疾病的特点开发了疗效好、使用方便的各种释药系统, 主要剂型有口腔速崩片, 口服复方制剂, 口服缓、控释制剂, 储库型长效注射剂, 鞘内输注液, 口腔喷雾剂和离子渗透透皮释药系统等。
关键词:药物新制剂;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究进展
引言:中枢神经系统受致病因素影响(尤其是未能查出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时)而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精神病。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全球约有1.2亿人罹患此病。
抑郁症带给中国的总经济负担达到622亿元人民币,抗抑郁药销售额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最大的份额, 2004年全球销售额为159亿美元, 据预测2011年会下降至135亿美元。
鉴于此,在如今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究开发中,开发出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近几年的中枢神经系统新药中提取出几个,供大家学习参考。
正文:
1、长效奥氮平注射液
长效奥氮平注射液是一种试验配方,它结合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Zyprexa(R)(奥氮平)和双羟萘酸(可生成一种盐类物质),能够将奥氮平的药效最长维持至4周。
对于那些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由于他们很难坚持每天治疗,因此长效可注射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改善疗效。
礼来公司(Lilly) 临床研究医师David McDonnell 医学博士表示:“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已经从奥氮平药物中受益,但由于无法长期坚持,因此依然饱受病痛折磨。
会上展示的这些研究就长效奥氮平注射液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了一些见解。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性质是长期、严重的,并且坚持长期治疗十分困难、药物配给机构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因此,如果长效奥氮平注射液获得批准,那么该制剂将成为一项极具价值的治疗方案。
”
针对长效奥氮平注射液应用的独立监管评审活动即将在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之间展开。
目前,长效奥氮平注射液正在接受欧盟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 的评审,CHMP 的意见将决定该制剂能否向监管机构提交申请并获得各国市场许可证。
研究表明,长效奥氮平注射液剂量的积极疗效最多可维持6个月。
接受长效奥氮平注射液治疗剂量(每2周150毫克、每2周300毫克、每4周405毫克)患者的PANSS 总分中,其开始到终点的平均变化值与那些接受参考剂量的患者有明显差异(前、后者之比分别为:2.7、-2.2、-0.1比7.3;所有p<0.001)。
接受治疗剂量(每2周150毫克、每2周300毫克、每4周405毫克)与参考剂量(每4周45毫克)两小组之间的PANSS 总分的明显差异分别自试验后第11周、第3周和第2周开始显现,并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研究(p<0.05) 结束。
长效奥氮平注射液的治疗剂量与参考剂量之间的类似差别也同样出现在BPRS 总分、
CGI-I 分数和CGI-S 分数中。
口服奥氮平小组PANSS 总分的开始至终点平均变化值(-1.7)与接受长效奥氮平注射液最高剂量小组的变化值(-2.2,每2周300毫克;p=0.606)无明显差异,但是明显高于其它接受长效奥氮平注射剂量的小组(p<0.01)。
2、对乙酰氨基酚制剂
对乙酰氨式酚可与多种药物组成复方制剂。
与之配伍的复方组分具有各种不同的作用,如咖啡因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阿司匹林和异丙安替比林是解热镇痛药;伪麻黄碱和苯丙醇胺具有可使肿胀鼻粘膜血管收缩,增加鼻腔通畅,缓解感冒症状;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是抗过敏药;右美沙酚有止咳作用。
乙酰氨基酚与上述各种药物组成复方,可达到或提高疗效,或缓解相关症状的目的,但复方的适应证仍是用于解热、减轻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偏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症状。
口服易吸收,血药浓度0.5~1h达峰值,在体内95%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失活,5%经羟化转化为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物,均从尿中排出。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
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
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
T1/2一般为1~4小时(平均为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对乙酰氨基酚是非那西丁(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属于苯胺类。
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PGE1是主要是作用神经中枢,它的减少将导致中枢体温调定点下降,体表温度感受器感觉相对较热,进而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血管扩张的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弱,故解热镇痛作用强,抗风湿作用弱,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无影响。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体液内分布均匀,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或从肾脏排泄,半衰期一般为1-4小时。
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
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3、盐酸多奈哌齐口腔速崩片
盐酸多奈哌齐96%与血浆蛋白相结合,但它并不取代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的其他药物如呋噻米、地高辛或华法林,而这些药物也不取代它与人体蛋白的结合。
研究显示,盐酸多奈哌齐不影响茶碱、西米替丁、华法林或地高辛的清除;与拟胆碱药和其他抑制剂有协同作用,而与抗胆碱药有拮抗作用。
盐酸多奈哌齐是一种长效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对症治疗药。
AD是一种以记忆减退为主要表现,伴有其他认知功能损害的获得性智能减退。
近30年的研究表明:AD胆碱能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变是记忆力减退、定向力丧失、行为和个性改变的原因,这种胆碱能理论已被组织学研究证实。
盐酸多奈哌齐是第二代胆碱酯酶(ChE)抑制剂,其治疗作用是可逆性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引起的乙酰胆酰水解而增加受体部位的乙酰胆碱含量。
多奈哌齐可能还有其他机制,包括对肽的处置、神经递质受体或Ca2+通道的直接作用。
盐酸多奈哌齐是唯一一种同时被美国FDA和英国MCA批准上市的用于轻、中度AD 对症治疗的新药。
它分别在日本、美国和英国进行了Ⅰ,Ⅱ和Ⅲ期临床研究,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该品在美国对AD患者进行了3个大型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分别用AD评分量表的认知次级量表(ADAS-cog),统一的日常活动评价(ADL),
简易知能状态检查(MMSE),衡量法的临床痴呆,评分总和(CDRSB)及病情变化与医护投入的临床面询印象(CIBIC-plus)等方法进行疗效判断。
其中试验I共141例,分1,3,5mg 三个剂量组,qd,疗程14周。
结果表明,盐酸多奈哌齐5mg组疗效最好,1和3mg 组认知功能有进步。
试验Ⅱ共468例,分5和10mg组,qd,疗程15周。
结果表明,5和10mg 组均能改善认知功能,且10mg比5mg并无益处,停药后3周疗效降低。
试验Ⅲ共450例,分5和10mg组(开始7d用5mg)qd,疗程30周。
结果表明,5和10mg 均能改善认知功能,且10mg比5mg并无益处,停药6周疗效降低。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开发的成功率低于基于已确定发病机制可反复优化的其它领域的新药研发。
无怪乎制药企业纷纷从中枢神经系统领域撤退。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开发的高失败率主要是对疾病机制了解不足。
原本可以把整个领域的研究集合起来创建一个数据库,但现在的情况是,不同企业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寻找那些已被别人发现的靶点,而不是建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
如果科学家能系统地研究一个重要假设,业界可分享其研究结果,该领域的研究无疑将变得更有效率。
但精神病给国民经济及广大家庭带来了深重的负担,而开发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成为了重中之重,虽成功率低,但近几年还是有多种符合要求的药物面市,以上就是范例!
参考文献:《中枢神经系统在体表内脏相联系中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靶向递药系统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新制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抗菌药物如何选择》
《中国中枢神经制药市场谁主沉浮?》
《外资加速渗透中枢神经药物市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老年人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合理用药》
《精神与神经疾病药物治疗进展——精神-中枢神经系统合理用药专
家圆桌会议纪要》
《国外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究进展》(以上十篇出自中国网)
《世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研究开发最新进展》(中国生物息网)
李鹏军 100821064 临床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