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课件 精品 精品

推荐-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课件 精品 精品


1、不平衡发展模式的效应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 选择了不平衡发展 模式(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就必然带来收入差 距的扩大。
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 1999 年东部地区 人 均可 支 配收 入 为 7522. 84 元, 西 部 为5284. 23 元, 两者相差 2238. 61 元, 东部为西部的1. 42 倍。 2009 年, 东 西部这 两个 数据 分别 为20953. 21 元和 14213. 47 元, 相差 6739. 74 元, 东部为西 部的 1. 47 倍。
▪ 2009年浙江、贵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4611元、12862.5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 别为10007元、3000余元;
行业间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上升
2008年20个行业门类收入差距 平均接近5倍,有的行业职工实际收 入是其他行业的10倍。数据显示, 2008年中央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 3387元,其中最高的为4.46万元,最 低的为149元,相差近300倍。
比如,在北京同样是在开电梯的工作,北京 户口的下岗女工就比外来打工妹的工资高。
分配不公现象之五:
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如少数人通过非法收入;一些行业乱收 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 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这些被 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 分,往往难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 范围。
据上市公司年报分析,208家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 差距,从2006年的6.72倍扩大到2008年的17.95 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配不公现象之二: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年份 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
1995年
67.3%,
2005年
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2010年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开展了“你最关心的 话题”网络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公问题 在18个选题中位居第一。
主要内容
▪ 一、当前我国分配收入主要问题 ▪ 二、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 三、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经济影响 ▪ 四、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分配不公现象之六:
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
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 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一些企业不执 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 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 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分配不公现象之七:
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 1、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 2、城乡收人差距持续拉大 ▪ 3、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 4、行业间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上升
收入分配基本框架
收入分配主体:城乡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 收入分配内容: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劳动和非劳动) 收入分配制度:包括工资分配、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
制度 收入分配结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其他收入 收入分配水平:包括收入总量、平均收入水平以及收入
总量和平均收入的增长幅度 收入分配关系:包括城乡分配关系、地区分配关系等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主要问题
(一)收入分配的基本概述 1、收入分配基本框架 2、社会分配机制的三个层次 3、测定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我国分配收入不公主要现象 1、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2、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3、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4、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 5、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6、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 7、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 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 举获取高额利润,并 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 入和福利。而这些过 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 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 绩并不相符。
分配不公现象之四:
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
在各类经济组织中只要是农民工、临时工、 非正式工,工资都明显低于正式工。电信行业劳 务派遣工只有同岗位的正式职工的三分之一,有 的甚至只有十分之一。
54.1%, 12年间下降了16.7%
2007年
50.6%,
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 从国际上看,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一般在70%左右,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一般在 60%左右
▪ 美国2005年
北京2007年
▪ 企业14%
企业42%
▪ 政府13%
政府15%
▪ 居民73%
居民43%

分配不公现象之三:
据2010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收 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高达 11 倍,2011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 资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数据, 这一差距 已扩大到 15 倍。
二、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 1、不平衡发展模式的效应 ▪ 2、体制改革不到位 ▪ 3、相关政策不完善 ▪ 4、分配制度改革滞后 ▪ 5、政府对分配的调节和监管不够有效 ▪ 6、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的原因
测定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
▪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 1、洛伦茨曲线 ▪ 2、基尼系数
分配不公现象之一:
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53.4%下降到39.74%。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 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 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2002年至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速超过10%,职工工资扣 除物价因素后的年均增长只有8.18%。“蛋糕”做大了,分给职工的分 量反而减少了。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 不到10%。
社会分配机制的三个层次
▪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 由市场机制形成。
▪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 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
▪ 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 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 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