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第二章服饰民俗
威廉王子着英国传统服装
法国
法国人的时装引领世界潮 流,巴黎式样在世人心目 中是时尚、流行的代名词 。 法国服装是一种产业,也 是一种文化。法国重视服 装业的发展,有金针奖和 金顶针奖两项时装大奖赛 。法国时装考究美观、大 方、实用和舒适。凯旋门 一代是各种服装店最集中 的地方。
德国
德国人在穿着打扮上的总 体风格是庄重、朴素、整 洁。 一般情况下,德国男士大 多爱穿西装、夹克,并且 喜欢带呢帽。德国妇女则 大都爱穿翻领长衫和色彩 、图案淡雅的长裙。 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 男士不宜剃光头,免得被 人当做“新纳粹”分子。 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 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 半是已婚者。
• 男式——色彩单调,偏重黑色,腰带较细,款式较少。 • 女式——较复杂,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种类、款式
、附属品多种多样
韩国
特征:以白色或浅色 为主,优雅且有品位 。 女性——短上衣和宽 长的裙子 男性——短上衣、裤 子、袄、坎肩和长袍 ,衣服必须上下同一 色系,多用白色衣料 缝制。
越南传统服装——奥黛
• 2.4.2欧洲国家服饰民俗
英国
英国人很讲究绅士风度,因 此英国人都十分注重穿着。 •帽子——波乐帽,是一种 英国绅士的圆顶硬礼帽,通 常是黑色的 •苏格兰传统服装——基尔 特,是一种用花格子呢料制 作的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 在短裙前面有一块椭圆形的 垂巾和很宽的腰带 •传统的工作服:法官的黑 袍、戴的假发,牧师的长袍 。 •雨伞
饰 前亦被称为“唐服”),但今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
---
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上会写着“吴服屋”(吴服
屋),可见两词已经基本上同义化。
和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
服
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而且依据场合与 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
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
回族
•回族男子喜欢带白色的圆帽 •妇女常戴盖头
维吾尔族
•花帽——维吾尔族美的标志 •维吾尔族男装以“袷袢”式服饰为主要款式
哈萨克族
•服装多用动物皮制作 •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 嫁的姑娘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 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绒布 硬壳圆顶帽。 •新娘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 和金银珠宝装饰,前方有串珠 垂吊在脸前
傣族
•傣族妇女的服饰像孔雀开屏 一样,素有“金孔雀”的美 称。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 衣和筒裙。再用一根银腰带 系着短袖衫和筒裙口。 •傣族男子用白布、绯布或青 布包头,有的戴呢帽。
土家族
土家族服饰有“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的习俗。由于受到 封建王朝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土家族男女服饰均为满襟款式。
2.3 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民族服饰民俗
满族
•选择保暖性较好的袍装 •旗头是妇女头上配饰 •男子留发梳辫,夏天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蒙古族
•生活在塞北草原,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妇女喜穿三件长短不一的的衣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的特色服装
朝鲜族
•素有白衣民族之称 •妇女穿短衣长裙, 短衣——“则高利”, 长裙——“契玛”
• 2.4.1亚洲国家服饰民俗
日本
日
和服在19世纪末期以前偶尔也称作吴服。固定使用和 服的称谓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
本 的概念。吴服(ごふく,gofuku)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
传 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
统 服
法经传入日本的缘故。 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因贵族所穿的和 服样式大多不是源自东吴而是源于唐朝,而该类服装以
2.1 服饰民俗概述
• 2.1.2服饰民俗的形成及功能
–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除用于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
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 显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 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2.2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 2.2.1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宋朝时期
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
清朝时期
2.2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 2.2.2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 1.民国时期 2.现当代时期
中山装
•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介 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 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 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 山装为“人民服”。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成为1980年 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今天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 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时至今日中山装更多代表的是中国共 和与宪法精神。
意大利
意大利人的服饰样式很 多、颜色各异、无奇不 有。意大利人在正式场 合都非常注意衣着整齐 得体。有的饭店规定穿 西服必须系领带,即使 在夏天也不准穿衬衫入 席。
西班牙
西班牙的传统服饰主要有披风,安达卢西亚长裙和斗牛裤。 披肩——西班牙妇女特有的传统服饰
荷兰
因为潮湿,荷兰人不得不穿上敦实的木鞋下地干活或进 行庭院劳作甚至室内打扫。可以御寒,防潮,经久不烂 ,所以成了荷兰人的最爱。按照传统,荷兰青年男女在 订婚时,新浪要送给新娘一双漂亮的木鞋作为订婚之物 。
• 2.1 服饰民俗概述 • 2.2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 2.3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 2.4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服饰民俗
2.1 服饰民俗概述
• 2.1.1服饰及服饰民俗的概念 服饰--服装和饰物,是装饰人体的物品的总成, 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 提包、遮阳伞、发饰等。 服饰民俗—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有关 穿着、佩戴和装饰等方面所形成的共同行为和 文化习惯。
壮族
壮族妇女服饰是一身蓝黑, 裤脚稍宽,裤脚有绲边, 俗称“牛头裤”,头上包 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 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苗族
•苗族是我国和世界上服饰种类最多、保 存最好的民族,有200余种,被称为苗族 服饰博物馆 •苗家姑娘圣传的服饰常常重达数公斤, 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 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 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 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 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 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 饰中首屈一指。
印度
男子——“吉尔达”一种 宽松的圆领长衫,下身 穿一条“陀地”一种以 一块白布缠绕在下身, 垂至脚面的围裤 女子——沙丽 印度妇女都习惯在前额 点一个红色的“吉祥痣 ”,过去用于表示妇女 已婚,现在主要用于装 扮。
源自天竺的古老魅力
•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分为纱丽和旁遮比两大类。纱丽 是最具有印度民族特色的女装,通常印有五颜六色的图 案,质料有棉、丝或毛的,也有人造纤维或混纺的。纱 丽多为已婚女子所穿,年轻姑娘逢有重大节日或喜庆活 动也有穿的。旁遮比是一种套服,由克米兹、朱利达尔 和杜巴尔达组成。这种套服原为旁遮普邦妇女最普通的 服装。后来在其他地区流行开来,成为仅次于纱丽的民 族服装。现在,印度未婚女性最常见的服装就是旁遮比。
毛南族
•毛南族衣饰基本上与 附近的汉族、壮族相 同,过去毛南族男女 都喜欢蓝色或青色大 襟衫和对襟衫。 •妇女喜欢戴“顶盖花 ”(花竹帽)。 •男装称为五扣衣,特 点是有五颗晶亮的铜 扣,毛南语叫做“骨 娥妮”。 •青年妇女戴上耳环, 表示已出嫁或已订婚 。小孩则戴银锁驱邪 避灾。
2.4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服饰民俗
俄罗斯
俄罗斯人很注重仪表,在服饰上讲究色彩的和谐、整 体的搭配。典型的俄罗斯民族服装师男子身穿斜领粗 麻布衬衫,通常在领口和下摆有绣花,着瘦腿裤,粗 呢子上衣,脚穿皮靴或皮鞋,头戴呢帽或毛皮帽。俄 罗斯人一直认为,裙子是最能体现出女人味的服饰, 所以俄罗斯妇女一年四季穿裙装。
莎丽是印度目前流行最广的服装之一,是指 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大约5-6米长,式样、
色彩和质地多种多样;穿时下端紧紧缠在 身体肚脐以下部分,上端一般披在肩 上,也可裹在头上。与纱丽配套穿的 还有皱韬长裙勒含卡和紧身小上衣绰 尼。绰尼为短袖、圆领,传统的是露 背的,长不及脐,紧紧箍住胸部和后 背。
克米兹 是自脖颈以下长及膝盖的长袍子,一般领口打开,领口、胸前和袖口绣
腹部缅打甸结传是男统性服的饰穿法—,—叫罗“笼衣基”。
泰国
泰国男子的传统服饰: “帕农”纱笼 ——用布缠裹腰和双腿 “绊尾幔”纱笼——用一块长约3米的布 包缠双腿,再把布的两端卷在一起,穿 过两腿之间,塞到腰背部,很像我国的 灯笼裤。 女式:筒裙
泰国服饰
泰国服饰
新加坡
新加坡人的国服是一种以胡姬花最为图案的服 装,在国家庆典和其他一些隆重的场合穿着。
奥黛(Ao Dai),是越南的 传统服装,在现代越语里 “ao”则指遮盖到颈部以下 的服饰,而dai的意思是 “长”。它通常使用丝绸等 软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长衫, 类似中国旗袍,胸袖剪裁非
身着越南传统婚礼服奥黛 的女子
罗衣(Longyi)也称纱笼,是缅甸男 女老少皆宜的传统服装,看上去像是 筒裙,实际上是将一整块棉布围在腰 上,向左折过去再绕回中间掖入腰间 是女性的穿法,叫“特门”;直接在
有美丽的图案。
朱利达尔 是穿在下身的一条紧身裤子,裤上身宽松,裤管上大下小,到脚部时,
变成了小裤管。这种自膝盖以下逐渐收紧的裤子,被人称为收腿裤。
杜巴尔达则是一种长约3米左右的围巾,通常搭放在胸前,两端分别垂于肩后。
阿拉伯
阿拉伯传统服饰属于伊斯兰服饰范畴,因此伊斯兰教教义 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统摄这种服饰文化各要素的最高主导思 想。 要求:1. 服装必须遮盖羞体 2. 反对服饰上的奢侈浪费 3. 反对男女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