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案例分析剖析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案例分析剖析

从关注地球入手激发珍爱生命之情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案例分析
上海民办丽英小学李平
《只有一个地球》是二期课改四年级实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科普作品。

课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内容浅显,主题鲜明——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课文一开始描写了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上资源有限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必须精心保护地球。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单是让学生读懂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是不够的,孩子们对地球的认识只限于只言片语,并没有引起深深的触动和强烈的共鸣。

怎样让学生真正关注地球——从内心产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破坏她,我们也许将无从生存的忧患意识,真正关注自我——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善待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呢?学生如果有此感悟,才是达到本篇课文所制定的知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明白了地球的环境保护对人类、对万物生灵是那么重要,这不也正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大好时机吗?
我在仔细研读文本后发现文章较多笔墨描绘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但关于地球资源遭受破坏的现状这个重点内容只作了简单的介绍,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学习的空间。

于是教学中,我把课文的内容与课外的知识相结合,通过对人与自然、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主题的讨论,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感情。

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情。

(出示有关宇宙和地球的电脑课件,师在优美的配曲中诵读导入。

情境创设和激情导人,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
师:默读课文,看看宇航员对地球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对此你有什么疑问?
师:从同学们的提问中,我发现你们特别想知道“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们先解决这个问题。

先来看看地球可爱在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
二、讨论。

大家感到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她无私的“慷慨”奉献上,而课文中地球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没有具体说明,于是教师提议同学们根据课外阅读和网上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发言。

师:从同学们查找的资料足以看出,地球妈妈“慷慨”地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哺育着地球上的几十亿人口。

然而今天,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自己母亲的呢?(出示课件:在悲凉的音乐声中,地球母亲被人类破坏、摧残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现场一片沉寂;学生在哀婉的音乐中静静地观看着、思索着,人人神情严肃,个个都沉浸在对地球妈妈痛苦的感受之中。

)
师:(语调低婉)能说说让你感触最深的画面吗’
师: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地球妈妈如今已伤痕累累,我们禁不住伤心落泪.禁不住想起了宇航员发出的那句感叹:我们这个地球——(生:太可爱了)同时,叉——(生:太容易破碎丁)
师:地球易破碎的原因在哪呢,
(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感情朗读,并联系生活中所见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谈自己的感受。

)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丁我们共同的心声!难怪宇航员日睹地球时,发出了如此痛心的感叹。

师组织课堂讨论:人类能移居其他星球吗?
(经讨沦,大家都认为人类还不能移居到地球以外的星球。

)
师:既然我们不能移居,我们可以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可以进行宣传、写倡议、开展环保活动……)
三、网上交流。

师:说得太好了I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没有她,就没有万物生灵。

保护地球,就是珍爱我们自己。

我知道同学们此时已经按撩不住内心的激动。

这样吧,把你最想对地球妈妈说的一句话写在班级论坛上,述说你心灵的呼唤?
师:(在乐声中)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但课外有我们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我这儿有—些网址址和书目.同学们可以再深入地学习和体会。

'(发放课外学习资料)。

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使我教学中达到了:
(一)创设情景,激发“热爱地球”之情。

本节课我旨在创设情景,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情感.除了使用可视的多媒体课件外,还于课前、课中、课后播放了轻柔优美、悲凉凄婉的乐曲。

利用图像与音响,配上饱含真情的语言,不断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激起心灵的共振,架起了文本与学生的情感桥梁,使学生在情境中悟出情;另外通过朗读。

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体验和多元理解,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以读悟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朗读相互交流,共同体验情感,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一个“情”字,让学生从内心把地球当作母亲来热爱。

(二)补充资料,关注“地球危机”问题
为了充分理解地球的知识,我让他们课前查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料来补充说明地球的”慷慨”,在课上既突现了”简约扩展”这一辩证的语言文字训练方式.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同学们对于这些补充资料表现出浓厚的必趣.也自然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课文,并由衷地发出对地球的赞叹和感恩。

而当孩子们触目惊心地看到,我们的森林资源正在被破坏,我们的小河深受污染,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危急时,愤怒、焦急之情油然而生,他们急切地关注“地球危机”问题。

这种情感是原文本的内容所不能产生的,通过资料补充,孩子很快接受环保教育----因为孩子天性就热爱自然,他们充满热情,能积极行动起来。

如果每个孩子能明白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生命教育
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网上抒情,共谱珍爱生命之歌
在朗读与讨论后,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激情得以飞扬时,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说话、写话.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凸显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的要求。

同时,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课后我向大家推荐网址、书目,引领学生寻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一方面体现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大语文观,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真挚的话语,再次渲染气氛,共同谱写一曲美好的生命之歌。

教育的起点是人,教育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发展,教育要引导人追求生命的完善,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

我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我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渠道,通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自然的渗透生命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地球,关注自我的行为,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相关主题